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啊,今天是个好日子!

啊,今天是个好日子!
 
作者:远山
 
  2019年金秋的一个早晨,我兴致勃勃地前往北京市通州区贡院小学听课。一场秋雨过后,北京的天气凉了许多,路上的行人也都穿上了厚衣服。天蓝蓝的,空气更加新鲜,令人心旷神怡。路边的树木变得枯黄了,树叶被风吹得轻轻摇曳着,纷纷扬扬地漂落下来,给大街两旁的路面铺上了一层金黄的地毯。

  走进贡院小学校区,立马感受到一幅幅美丽迷人的画卷,古老而时尚的新面貌,一种诗意及韵味,令人神情气爽,心旷神怡,陶然心醉。贡院小学是通州的七所百年小学之一,是通州最早的一所官立小学堂,创始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堪称百年老校。贡院小学因“贡院”而得名,简称“贡小”。通州贡院又称“试院”,它是明、清时期在通州举行科考的场所。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河大地震中,都察院塌毁,后改建成试院,为清朝顺天府境乡试的场所,生员在此考试。因为考入国子监读书的称为贡生,又因科举考试场所是向朝廷贡献人才之地,所以称为“贡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制度,此地成为通州高等小学堂操场。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通州潞河书院改建为州官立小学堂,即为贡院小学的前身。纵观百年,从官立小学堂到京兆女子师范附属小学,再到如今贡院小学采用古典的建筑风格,极具特点。近年来,贡院小学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本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使教师恒于学问、严谨求实、以导为主、以实为要;使学生乐于学习、创新体验、以思为主、以全为要。学校做到整体优化,办出特色,再创辉煌。新建高标准、现代化贡院小学,是为了全力打造通州本土品牌名校。百年文化要传承更要创新,学校将努力创建古典与现代和谐统一的校园环境。
  百年老校通州贡院小学气韵生动、古朴典雅,也就成了我小孙女何诗曼入学的首选学校。我除了以作家身份听课找点创作灵感,同时也是以家长的身份听我小孙女的课。她分在贡院小学一年级四班,我们一家三代高兴了好几天。
  走进贡院小学一年级四班教室,班主任陈冀红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吩咐我可在教室里随意拍照录相,随意采访她和学生。几句寒喧过后,四十几个小学生已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里,静静地望着讲台上的陈老师,我赶紧到后面找位置坐下听讲。陈老师先用粉笔在黑版上写下了本节课文标题《秋天到了》,回头看了一眼,四十多个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大声朗诵起来,我的心情也一下激动起来。
  陈老师在黑板上写完“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啊!秋天来了。”这段课文后,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了一遍,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这篇课文,而是进行了如下一段话:
  陈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学生齐声回答:“秋天!”
  陈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部秋天风景的动漫视频,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想(点开黑板左侧的动漫视频),你们对秋天有什么印象或感受。”
  一个男学生望着动漫视频抢先回答:“红色的是蝴蝶,黄色的是小鸟,它们在空中飞翔,在风中舞蹈。”
     陈老师:“那不是蝴蝶,也不是小鸟,而是红叶在飘,黄叶在舞。这是秋的使者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秋姑娘正一路撒下花香,一路飘着果香,带着迷人的景色,带着丰收的喜悦来到我们的身边。”

  ……

  真没想到,今天听的这节课,居然是我六十年前也学过的小学一年级课文《秋天到了》。这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从50年代起至今,已经影响了几代人,可见这篇课文是经典中之精典。《秋天到了》是一首抒情长诗,小学教课书上只用了开头部分,可能不少人并不知道这首诗的全文,全文如下: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
     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一群大雁往南飞,
     一会儿排成个人字,
     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啊!秋天来了。
     风、起的勤了,
     吹动了衣角,,
     吹起了发梢,,
     是空气的芬芳在风中舒缓的飘荡。
     叶子、一片片、金黄色的,
     轻盈的、从空中舞动下来,
     飘在地上、又向前打几个小滚,
     往田野里奔去,
     瞧去!
     稻田掀起了黄色的波浪,
     浪花、一点点哗啦啦的闪耀,
  哧^啦^一声,
  一道白色的弧线优美的展开,
  优雅的落在了小河对面的田埂上,
  看,沙鸥……
  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
  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
  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
  哪里来的歌声?
  远远的,红衣服的小姑娘,
  在夕阳的天边、洒下一串银铃般的欢歌,
  眼睛怎么模糊了,
  哦,怎么会泪眼……
  一只蟋蟀从我面前跳过,
  加入了秋虫大合唱的火热,
  啊,我醉了!
  真想融进着浓浓的秋色,
  依着、枕着、睡着,
  死去……
  一朵淡黄色的小花,
  在田埂边摇曳!

  这首诗的大意是秋天天那么高,那么蓝,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蓝天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稻田旁边有个池塘,池塘的边上有棵梧桐树,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做伞。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做运动场。稻田那边飞来两只燕子,看见树叶往下落,一边飞一边叫,好像在说:“秋天到了,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吧!”作者抓住初秋季节景物的变化及特征,描绘秋季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首描写秋景的诗歌,作者从整体入手,由天空到田野,由植物到动物,形象直观地写秋天丰收的景象,描绘了一幅初秋全景图。

  陈老师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把四十多个学生带进了一个神秘的童话世界,我的思绪却一下子飞回到了六十年前的那个山村小学校的教室里。

  六十年前,我在巴山深处一所村小学了这篇课文,村小就办在我家河对面的陈家大院。村小只设有一、二、三个年级三个班,每个班一个老师,负责教所有的课程。我所在的一年级班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还记得叫康婉群,一双水汪汪的大眼晴会说话,两根长辫子拖到屁股尖。另外两个是男老师,其中一个还是代课老师。学校条件十分简陋,用几块木板搭起当课桌,凳子且是学生自己从家里带。记得上《秋天到了》这一课时,康老师提前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了这篇课文,然后让我们翻开课本,她用教棍指着黑板一个字一个字地用极不标准的四川普通话教我们朗读,全班二十多个参差不齐的男女学生南腔北调地跟着她朗读。然后又吩咐我们抄写这篇课文,一遍一遍又一遍。康老师没有更多的讲解,只是让我们死记硬背,背不到课文不准回家吃饭。后来这篇课文便成了我们放学路上,放牛、割草、打柴、扯猪草都当成儿歌唱。时间一长,那些种地的农民也就学会了这篇课文,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啊!秋天来了。”的顺口流和儿歌声。
我在家门口读了两年半村小,后因停办便缀学在家,终日跟着姐姐上山打柴、割草、扯猪草。每天山坡上田野里都能听到我和姐姐朗诵《秋天到了》这篇课文的声音。一年之后,大约是一九六三年秋天,镇上一位复员军人在我们生产大队废弃了的养猪场针对我们这批只读了初小三年级上半期的孩子办了一个四年级班,我便跟生产队几个小伙伴前去报了名。新办村小属于私人行为,两个教师没有工资,也没有一分钱办公费和教学费,一切都要靠自力更生。老师没有口粮,要求学生每人每期交一元五毛钱的学费,交十斤粮食,大米小麦玉米均可。养猪场坐落在一座山梁上,两个老师求附近社员帮忙,筑了几板土墙当课桌,把猪食槽翻过来当凳子。当时我家极度贫寒,学费和粮食老师全免,没钱买学习用的纸张笔墨,老师便将他写过的本子翻过来给我当作业本,笔墨都是他提供。我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跟同学们玩耍,把分分秒秒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布置的家庭作业也全部在没放学前就抓紧做完,回家吃了饭便可抓紧把第二天猪牛吃的草全部备好。再说晚上也无法做作业,别说有电灯,就连点灯的煤油也只有来了人客和逢年过节才能使用。

  一年之后我初小毕业,考上了公社的公办中心小学,从此才正正规规地读了两年书。我的童年和少年做着许许多多的梦,梦想将来当作家、当诗人……正当我张开理想的翅膀自由自在飞翔的时候,也就在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初中正式上课还不到三个月的时候,便爆发了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我儿时的理想便像肥皂沫一样破灭了,不到十四岁便回乡参加农业生产,从此再没有上过一天学,仅凭着一个小学文化拼搏人生。

  六十年时光默默地过去,所学的六年小学课程基本上还给了老师,唯有《秋天到了》这篇课文在脑子里根深蒂固刻骨铭心,几十年来一直把那几句话当成儿歌唱,有时走路都情不自禁地哼两句。后来有了两个孩子,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教他们背《秋天到了》那几句话。记得一九八四年秋天,我儿子上了县城最好的中心小学校,我以《巴山文学》杂志记者身份听了一节语文课,无独有偶,上的正是《秋天到了》这一课。语文老师是一位姓张的女老师,她依然用传统教学方法把这篇课文用粉笔写在黑版上,然后提起一只小竹篮,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东西,你们来看看都有什么呢? ”
  她从竹篮里拿出一样,同学们便大声回答一样,稻子、柿子、南瓜、葡萄、红辣椒、苹果等等。
  张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什么季节的?”
  全班学生齐声回答:“秋天!”
  张老师:“回答正确,这些东西都是秋季才会有的。秋天真是一个喜悦的、收获的季节啊。 除了这些,老师还发现同学们已经穿上了秋天的外套,秋天正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了。原来,秋天来了。今天咱们上的这一课就叫《秋天到了》。同学们,在你们的记忆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
  全班学生:“秋天很凉爽,秋天有很多果实丰收了,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张老师:“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觉得秋天是一个很美的季节。现在让我 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欣赏一下秋天的美景。”她边说边拿出许多秋天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秋天的景色真是太美了,那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老师这里有很多彩色卡片,同学们能在这里面找到秋天的色彩吗?”
  不少学生上台找图片并且贴在黑板上。
  张老师:“ 秋天的色彩是最丰富的,真是美极了。很多作家、诗人、画家都描绘了秋天的美景。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秋天到了》。”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

  我的思绪又从30年前的时空中回到了通州贡院小学一四班的教室里继续听陈老师讲课。

  陈老师用手指着动漫视频说:“刚才何诗曼同学说秋天是一个树叶纷飞的季节,真是好美啊。大家瞧,这里有一棵秋天的树,树枝上的树叶都快掉光了。你们看,有的树叶还直挺挺在枝头呢,这样的树叶绿中带点黄;有的树叶正随风飞舞呢,这样的树叶一半黄一半绿;有的树叶已经落在地上了,它已经完全枯萎了,全都变成黄色的了。远处的稻田里也是金黄一片,同学们猜想,农民伯伯肯定要笑弯腰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瞧!一群大雁正向南飞呢,秋天真是太美了,请同学们再饱含激情地朗读这篇课文,去感受秋天的美好。”
  立即响起全班同学齐声朗读声:“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啊!秋天来了。”
  随后陈老师又把一张事先准备好的本课单字“人”字卡片贴在黑板上,问学生道:“这是一个什么字呀?”
  学生齐声回答:“人字!”
  陈老师:“对,男人、女人、人民,谁能用这个人字组词呀?”
  我孙女抢先回答:“人山人海!”
  陈老师:“何诗曼同学回答得很对!”
  接下去学生们在陈老师的启发和鼓励下,争先恐后地进行了各种不同的回答:
  “人人自危!”
  “人来人往。”
  “人民万岁!”
  “人人平等!”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
  
随后,陈老师又分别把《秋天到了》课文单字卡片一张一张地贴在黑板上教学生识字,然后再继续用单字组词。

  听了贡院小学一年级四班这一节别开生面的课,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教学不堪回首,现代化教学充满了人性化、诗意化,陈老师这节语文课《秋天到了》是在诗情画意中进行,孩子们像在一个童话世界里分享快乐,在轻松、活泼、愉悦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其情景令我赏心悦目,感慨万千。

  陈老师告诉我说:“通过秋天里事物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利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激发了小学语文看图学文中的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秋天到了》这篇课文主要是从图像、美读、比较、写作、鉴赏等几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创造美的才能。小学教材中的看图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促进看图学文呢?由浅入深地去指导看图,图文结合去理解图意。看图,是通过观察图画了解客观事物。学文,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客观事物。文是以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发展而来的一种课文形式。其特点是以生动形象的画面用词、句、段联系成文。一般图文并茂联系紧密,其核心是抓住课文的中心,通过看图,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同形象的图画相对照,完成字义、遣词造句的教学任务。”

  从陈老师这段话中让我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破了“黑板+粉笔”的原有教学模式,化难为易,化烦为简。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成为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一节课有多个兴奋点,还使教材和媒体之间优势互补。多媒体教学新颖活泼的形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体现多媒体的综合效果,能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生已有的知识是创造力发展的材料和工具,多媒体和网络提供的大量信息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从而为他们创造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听的第二节课是田老师的数学课,我很快又被她那风趣、幽默的教学方式所震撼。这那里是数学课,分明就是一种艺术表演,孩子们在欢乐的气氛中与数学共舞,简直像小孩子过家家那样轻轻松松地学到了知识。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令我赏心悦目,感叹不已。田老师那“一个10就是10个1,10个1就是1个10”的甜美声音,至今还在耳边响起。

  我听完课走出一四班教室来到贡院小学大院,再欣赏那雕梁画栋的古典建筑,古色古香的校舍,加上朗朗的读书声,真让人有一种穿越回古代书院的感觉。

  朋友,假若你走进通州贡院小学,会立即体验到一种如梦似幻般的震撼,体现出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的真实感受。
  
我一步三回头地走出通州贡院小学,仰头望着晴空万里的蓝天,一轮火红的太阳普照大地。啊,今天是个好日子!
 
  作者简介:远山本名何文明,作家、编剧、导演。长期从事文学创作,至今发表和出版各类题材的文学作品500多万字,其中多篇部获奖并搬上了银幕和银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