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海子,中国新诗的一个标志

海子,中国新诗的一个标志
——在高河中学“海子诗歌座谈会”的发言
 
作者:安琪
 
  终于来到期盼已久的高河中学,我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我看到了这座培育了海子诗性精神的学校为海子建了“海子馆”。母校用无比隆重的方式迎回了自己的学子。因为海子,高河中学已成为一所著名的中学,这是海子带给母校的荣誉。著名学者孙绍振先生曾有文论述学生和学校的关系,一种是校徽为学生增光,一种是学生为校徽增光。海子就是为校徽增光的那类。高河中学为海子建馆,是一种引领,必将激励更多本校学子,在各行各业辛勤耕耘,为母校赢来更多荣誉。
 
  有时想想,会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海子如果还在世,也会和我们坐在一起谈诗论道,他的年龄是在座师友的晚辈、同辈和前辈,总归是看得见摸得着、可亲可近的,但现在,当我们在这样一个下午在他的母校谈论他时,他早已位列仙班,和屈原和李白站在同一行列,仿佛是久远的一个人而非曾和我们朝夕相处过的那个人。
 
  海子是中国当代新诗史上经典化最迅速的一个诗人,其影响力在我看来也是最广泛的。我以为海子的存在证明了我一直坚持的“艺术是唯心的”这个观点,也就是,艺术更多地呈现出它的精神或意识的层面,它的神秘、它的宿命、它的偶然与必然。迄今我知道已有两个地方为海子举办诗歌节,一个是秦皇岛,因为海子选择了山海关龙家营地段的铁轨作为他生命的终结处。另一个是青海德令哈,德令哈与海子的关系缘于海子短诗《日记》。中国诗人自古就有为山川河流立传的传统,一个地方因为诗人诗作而名世的现象屡见不鲜,但那大多数发生在古代诗人身上,新诗史上以自己的诗篇让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地方广为人知的目下只有一个海子,一句“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顿时让德令哈这个西部边陲小城大放异彩,小城因此也以诗歌节的形式回馈海子。每到三月纪念海子热潮,我的脑中总是浮现出西川在他编选的《海子诗全编》序言《怀念》一文中的第一句话“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
 
  细究起来,海子热的形成有它历史选择的必然,也就是说,中国当代新诗已经到了需要有一个经典形象来为自己代言的时候了,这个形象在1989年3月26日得到了确认,海子以自己决绝的自毁成为中国当代新诗选中的这一个。当然最重要的是,海子的作品经得起阅读。海子天才的感悟力和语言能力使他的作品极具原创性,在语言使用上总是有一种蛮横的粘合力和独属于自己的遣词造句能力,像大家耳熟能详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本来是平常的两个词,这两个词本来并不发生关系,但海子把他们组合在一起了并用一首优秀的诗作完成了自己对大海的认证以致于人们一想到大海,首先反应出的就是春暖花开。其实如果你在海边住过,你会发现,在海边居住并不舒服,晚上的时候,大海潮涌就像千军万马齐刷刷的操练,你根本睡不着。但没用,有一句话,是生活模仿艺术而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说的就是艺术的能量。海子的大海和李白的月亮一样,已经成为一种象征指认了大海和月亮的形象,这是海子诗句的伟大之处。海子还有一句诗“漆黑的夜里有一种笑声笑断我坟墓的木板”,笑声笑断木板,生活中谁遇到过?没有。但海子这么一写,你一下子就接受,你会想到鬼怪片或武侠电影,鬼怪和大侠出场时一切不可能皆有了可能。海子就是有这种强大的不容分说的语言创造力,他可以把既定的两个不相干的词组成一个句子,也可以完全凭自己的语法发明出新的句子并施了迷药一样让读者接受。这就是天才的强迫力!
 
  海子在25岁自杀,留下了他青春的形象。而诗歌,历来就与青春息息相关。我们都爱说诗歌是青春的事业,虽然不一定正确,但反映了人们对诗歌与青春关系的思考。其实,青春不一定指的就是年龄,它也可以是一种心态。每个人从心态上都希望自己是青春的,哪怕他垂垂老矣,他也对青春回想不已。海子的青春辞世保证了他的纯粹和纯洁,也因此,他的青春永垂不朽,他的青春即是永恒!
 
  任何一种艺术门类都有自己神话般的人物,百年中国新诗需要海子这个代言,他的诗作经得起阅读,他的人几无瑕疵。 海子已成为中国新诗的一个标志、一个符号。
 
  来源:安琪新浪博客
  作者:安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z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