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小城记事

小城记事
 
作者:冬文君    
 
  这座小城不大,名字由来倒也有趣。唐山之北有座城,丰泽润美,故称丰润。小城因地处丰润以南,便唤作丰南。
 
  我沿着长长的国丰大街,骑着单车,伸出扶着车把的手指,温润的夏风迎面穿过我的指缝,我好像可以抓住时间流淌。我在心里歌唱着食指的诗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路向西骑行,西边天幕缓缓落下,晕染出了戴安娜玫瑰般羞涩的夕阳。
 
  眺望远方,高楼林立,这里在三年之内造出了半座崭新的城池。我却始终不能忘怀,豆蔻年华里,无数次走过的矮房小巷,高树草甸。总在我身旁的那个女孩,有着齐眉刘海、乌黑马尾。斜阳穿过绵延矮房里的长巷,照耀在我们天真烂漫的笑容上,我们欢乐地聊着学校里的八卦、今晚的作业、双休日要去看的电影,枝头的小鸟也和我们一起叽叽喳喳,还有聒噪的知了在旁边抱怨着盛夏的闷热。这座小城终不能忘怀,往日的喧嚣欢快。
 
  城还是那座小城,人却不一样了。儿时,那些需要仰望的成年人都矮了、老了,年轻的脸庞也让岁月打磨出了痕迹。有些人不在了,却总有人还记着他们,只是他们永远停留在了记忆的那个年纪。有一件事不变,他们还是他们,连时间长河都冲刷不掉他们记忆里的岁月。
这座城市有故事,有记忆,但要配着烈酒豪饮,才能平静地讲出来。44年前,一场举世震惊的7.8级大地震在凌晨3点42分席卷了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重化工业城市—唐山,而震中就在丰南,这座城市在睡梦中被蓦然惊醒,睁眼就是满目疮痍。
 
  在街道上随便看到的任何一个操着本地口音的、四十开外的人,不管是普通平凡还是富贵逼人,谁没有经历过这么一场生死浩劫呢?当年的他们可能还是婴孩,最大也不过是个中年人。如今,他们老了,闲了,没有年轻时的匆匆脚步了。他们的身影总是出现在离小区不远的自发形成的小集市里,在闲谈漫步间买几头大蒜称几根小葱。商贩大多是不远处村庄的老乡,自种自收的土豆豆角等家常作物,倒也不为生计,赋闲里是个乐趣,喧闹间比商超更多了分人间烟火气。看着他们慈目温柔,很难想象他们的人生曾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万千悲痛。就是因为他们能在废墟里鼓起勇气,重建家园;在死亡面前温柔地面对未来,好好生活,这座城市才能被称为“英雄的城市”。勇敢与温柔,就是这座城市的气质底蕴,熔铸到了每个人的生命里,照耀每个黑暗苍凉的夜晚,又让人珍惜每个平凡琐碎的日子。
 
  父亲生于1962年,地震那年也不过是14岁的年纪,现在也近耳顺之年了。他一日闲来,也去市场买菜,和篮子里只有香菜的大爷买了几根,父亲硬要塞给那人一块钱,那人却是不要的,只道家常作物给你便是,父亲便拿了回来,红烧鲫鱼里撒上香菜段,酱色里平添了几分亮丽又添了许多香气。说起这鲫鱼来也颇为有趣,父亲压价,人家便摆手。那人的鱼是新鲜钓上来的野生鲫鱼,确是难得。父亲便按原价要买,那人却道,你出多少钱我也不卖给你了,不挣钱的东西你还压我价,你走开。父亲只得讪讪走开,去别家买了。这座小城的百姓,就是这般率直单纯,让日子都变得可爱起来。
 
  这里的人大多喜好吃食,虽是乡土家常之物,却别有一番味道,就说老百姓们惯吃的豆芽咸菜,北方这里的大多数地方,不过是把咸菜切丝,混上饱满的黄豆一锅咕嘟上,便可佐食白饭稀粥。现日来不比穷时,但人们早晚还是喜欢吃的,曰,有滋味也。丰南人最是喜欢在里面放上小鱼小虾,先热油锅,勺上两下大酱,鱼虾过油酱爆,咸菜入锅,咕嘟上黄豆,黄豆鲜肥,咸菜鲜甜入味,鱼虾肉不多,嘴巴里咂摸着却是有滋味的。
 
  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是春天绽放在舌尖上的一缕海味。乍暖还寒时候,渤海湾一角,丰南最南边的黑沿子苏醒起来,大量的面条鱼开始上市,却不过屈指十日的功夫,马上就过了捕鱼期,再无踪迹可寻。最肥美又不过三两日,清蒸清甜、炒蛋鲜嫩、煲汤滋补,一定要趁着新鲜吃出大海的鲜亮劲儿。
 
  冀东平原,东临渤海,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有鱼盐之利,紫蟹金鳞随意而得。这养刁了唐山人的嘴,让唐山懂吃,会吃,能把平凡的食材做的有滋有味。这好吃的源头亦是可以追溯的。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成于工业,长于工业。听说是起那清末民国之时,矿业大兴。风井矿下采煤,黑金乘着中国第一条铁路,由骡马拉的火车吱吱呀呀到了丰南,又沿着煤河顺流而下,直抵天津。你听煤河这名字,就晓得了它的来历,1881年为运输煤炭而建。自此,通路连水,成一水路埠头,这丰南城区胥各庄镇也就因此被称作河头,商艘客船、四方来宾,川流不息;河岸南北,洋楼花坞、商肆林立,最是红尘中一二等风流富贵地。就是这条短短的人工河,成为唐山这块处女地联通中国近代化的命脉,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宝贵的“黑金”资源。
 
  而那采煤不仅是孔武有力的唐山大兄卖力气的生计,更是拿命换钱的买卖。上了矿,活一天,大洋在口袋里叮当乱响,便是吃喝玩乐了,定不能亏待这张嘴。这讲究吃食不仅成了一种习惯,更是促进了老唐山商业的繁荣,当年的小山集市,齐名津京天桥劝业场,与南等闲夫子庙,其间的西式建筑与明清建筑交错,颇有十里洋场的气息。
 
  长大后,骑马喝酒四海为家,去的地方越来越远,心却离故乡越来越近。从前羡慕别人的家乡山峻水清,四季如春;现在才明白这一方辽阔平原和四季分明的好处来,只要站在这片土地上,心就有对待时间和未来的踏实感,就是家的感受。现在的煤河早已失去了它联通世界的力气,只能在春风摇曳的鸟语花香里默然忆起一段传奇往事,又任由风波流向了惠丰湖里,随着涟漪一波一波荡漾着泛舟人的心弦。泛舟亦是四海人,却在惠丰湖畔偶遇了秦淮之景,便也摸到了这座北方城市骨子里的温柔脉搏。“砰砰砰......”每一声心跳的背后,都是丰南人不曾懈怠的拼搏进取,黑金铁笔绘就了这片土地的工业底色,朝露湖光照映着这片土地的多元未来。这片土地上的我们长大了,我们的人生命运又将与它休戚不离。
 
  借用诗人食指的诗: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后面句子改为,因为这是我的生活 ,是我挚爱的小城 。
 
  作者简介:
 
  冬文君,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人,生于1995年,现年25岁,为国家税务总局唐山市丰南区税务局一级行政执法员,丰南区作家协会会员。自少年时代一直喜爱文学,作品散见于《芦笛》、《古城文苑》、《丰南在线》、《唐山税务》等。作品《减•爱》获2019年滦南举办的“税务杯”征文比赛一等奖,作品《克成大哥》获丰南区委组织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征文比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