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言碎语说永丰
作者:李西岐
面食是北方人,尤其是西北人几乎每天都离不开的食物。
岐山臊子面是中国最古老的面食,也是各类面食的祖宗,更是闻名遐迩的诸多陕西美食的杰出代表。陕菜发端于周王室,岐周是周人的祖庭。三千年前,周文王把兴周灭商的大本营搬到了沣河西岸丰京,后来周武王又新建了镐京,曰之宗周。车马未动,粮草先行。于是,周王室的御用厨师们别离了故土岐山,岐山美食也随着周朝的开疆拓土,继而传遍了中国大地。

央视播出的《东方帝王谷》解释词中说,经过考古发掘证实,古公亶父从豳地迁徙周原地区之后,此地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农耕技术,今天几乎能见到的农作物,那时节几乎应有尽有。
岐山臊子面有九字箴言,谓之“煎稀汪、薄筋光、酸辣香”。

最近微信中流传着一则关于中国十大面食的评选,岐山臊子面一举夺魁,实至名归。尤其是“神来之食”定位很好,言简意赅。

胡永丰几十年来专注做好岐山臊子面,从西安南城角的地摊,做成大雁塔旁的高楼大厦,一天一个新变化,一月开发一个新菜品,一年走上一个新台阶,循序渐进,精益求精,其中的辛苦与坚持,自不赘言。

面王胡永丰
做饮食,其实是凭良心。如今社会上食品中的问题多多,这些人还不是良心大大的坏了坏了的。人是张口货,一碗面端上来,筷子一挑,鼻子一闻,面食做得好与不好,食客心中有数,已经十之八九了。胡永丰的老爹胡老先生,曾经是积石原上闻名遐迩的大厨师。欣喜地是,胡永丰在承继老爷子高超厨艺的同时,顺便也把优良传统学习并传承下来了。胡永丰能把岐山臊子面做大做强,在西安城里东西南北中分店林立,风生水起,其中的缘由有多种,不言自明。
我想到的是,这与他自身对文化的向往与求索,一定是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朋友们来了有好酒,喝多了,高兴了,可以舞文弄墨,可以笔走龙蛇,可以手舞足蹈••••••这是一幕幕多么温馨、多么喜庆、多么热闹的场景啊。

人倘若成了金钱的奴隶,那真的是苦海无边,即使回头,也找不着岸啊。

然后,那张朴实憨厚的圆脸,便如同老菊花一般灿然开放了。
2018年3月15日于西安书斋

中国作协会员
甘肃作协理事
甘肃书协会员
《读者》签约作家
长安大学特聘文学研究员,
宝鸡国学会名誉会长
出版了《金城关》《大周原》等七部作品,发表文章约400万字。涉猎诸多艺术门类,各有建树,并撰写书法、美术等评论一百多篇,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和评论家。
作者:李西岐
来源:陕西文艺百家
https://www.toutiao.com/i6900869641720103439/?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1×tamp=1606740091&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se_new_style=1&req_id=202011302041300101290482232610A0DD&group_id=690086964172010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