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时节赏菊花(外一篇)
作者:娄炳成
今年得十月四号就是重阳节了,裹在国庆节的七天小长假里,更有意义。农历九月,正是菊花开放得最艳丽的时候,因此又称为菊月。在重阳时节赏菊,会使我想起文学大师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名篇《黄英》。这是一篇故事感人、情节细腻、引人入胜的短篇小说,讲述了菊花上品“醉陶”的来历:
从前,有一家姓马的,历代爱菊。到了马子才这一代,更有过于前辈。一次,子才在金陵买了两株菊花佳品,回家路上遇到了一位英俊少年,骑驴紧跟着一车前行。少年自称姓陶,车内坐的是他的姐姐黄英。因姐姐住不惯金陵,想移居他地。于是,在子才的邀请下,姐弟俩住进了马家南院。陶家姐弟经常把子才扔掉的残谢菊花种到自己住的南院。今日种下,隔日开花,姿色绝美,香气袭人。从此,前来买花者络绎不断。不久,马子才的妻子病死,便续娶黄英为妻。陶弟天天和子才在菊圃对饮。一日,陶弟喝醉,回屋时不小心被菊花绊倒,即化为一株菊花。子才慌忙告诉黄英,黄英急出,拔菊护入衣下,待天亮时,见陶弟在地上酣睡,子才这才知道黄英和陶弟都是菊仙。一日,陶弟又醉酒,倒地化菊再未能转回。黄英说我弟弟没命了,立即掐一段根,回屋精心护植,不久开花,飘出浓烈的酒香。后来,人们就把这种菊花叫作“醉陶”——“九月既开,短干粉朵,嗅之有酒香,名之醉陶,浇以酒则茂。”
无独有偶。被誉为菊花之神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一生酷爱菊花,写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流传千古的著名诗句,在他的精心呵护、热情爱戴之下,菊花皆醉心于他,却也成了名副其实的“醉陶”,让人生出无边的联想,那“醉心于陶”的菊花,嗜饮杯中之物,醉后玉山倾倒,蓬勃绽放,灿灿夺目,仿佛就是陶渊明的化身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菊花一直被人们看作是成熟而又寓意深广之花,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赏菊赋诗,借菊抒情言志,形成了人所共知的菊文化。菊文化所涵盖的内容很多:一是休闲文化。菊花代表了快乐和悠闲,通过赏菊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二是节日民俗文化,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每至重阳节,诗人墨客便会聚会赏菊品茗赋诗。三是饮食文化。菊花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药食兼优,有良好的保健功效。据古书记载,秦汉时期,咸阳曾有过较大规模的菊花交易市场。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把菊花列为上品。
陶渊明爱菊花冰清傲霜、风霜淬沥、坚守晚节、普济世人、自香自珍的君子风范和品格,所以,一生以菊为友,其乐陶陶。他赞美菊花,“怀以贞秀枝,卓为霜下杰”,“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后人因陶渊明偏爱菊花之故,乃尊他为九月菊花之神。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伟大的一位田园诗人,他作为东晋士人的后裔,既有魏晋名士的风骨,更有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品格。陶渊明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诗作、菊香,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学精神,从他留下的一部薄薄的诗集和三四篇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已把心境和物境完全融为一体,那种玄学思潮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玄学家没有达到,陶渊明却达到了;他甚至把儒、佛、道三家宗教哲学思想融合在一起,以至于后来还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越他,这就是陶渊明的伟大之处。
陶渊明的出现,为后代士大夫们构筑了一个精神巢穴,当他们仕途失意,精神萎靡,或生活困顿时,陶渊明会使他们看到一种生命的快乐和精神的寄托,从而寻找到生活的勇气和心灵的安慰。唐宋以来,有许多达官贵人、诗词名家,船行东流,纷纷登岸,前往陶公祠拜谒先生时,留下了许多赞美陶公爱菊的诗歌楹联,歌颂了陶渊明将菊花的傲霜品格与自已的崇高气节融为一体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的本质,就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和谐精神。
在菊花这个璀灿的香国里,有的端雅大方,有的龙飞风舞,有的瑰丽如彩虹,有的洁白赛霜雪,十分美丽,非常迷人。在陇南乡下农庄,随处都可以见到盛开在路边、山坡、田埂上的野菊花,黄的、白的、蓝的,五彩缤纷,有的像城市少女的裙角,有的像乡村少妇的花头巾,一丛丛在秋天的阳光下、细雨中,灿烂怒放,是那样的随意自在、那样的清纯无暇,又是那样的肆无忌惮、那样的落落大方。
我喜欢菊花,并不只是因为她的秀美清香、她的富有诗意,还因为她的野性、她的孤傲、她的豪放。城市的公园里少不了菊花的一席之地,专门为她开辟了园地,纯黄的、紫红的、淡蓝的,朵儿一个赛于一个地大,离很远就能够看到一大片五彩斑斓的花园,朵朵菊花在秋季的里独领风骚。但我总感觉她多了几分俗气、几分媚气,就像关在笼里的金丝雀,少了几分野性、几分纯情;而盛开在田园里的野菊花,更具有菊花的精神,更具有菊花的魅力,更具有菊花的美丽。野菊花就像是村姑,泼辣大放,热情豪爽,天生丽质,随遇而安,不娇柔,不造作,具有淳朴的乡土气息和顽强的生命力。
时光悠长而静好,漫过花海流云,蝶舞霓裳,将一季繁花飘落成一地清香,那开满庭院的菊花,淡雅从容,仪态万方,此时方知,秋已深深。那一片片盛开的菊花,虽然没有春花的娇艳柔美,也没有夏花的雍容华贵,却在秋风里袒露出素雅的容颜,纷飞着飘逸的羽翼,尽显风流。晶莹的露珠溢满了屋檐下的青苔,无声地滴落在舒展的花瓣上,使得菊花愈发的纤尘不染,光鲜可爱。夜色纤柔的手指,划破了凉意浅浅的梦境,披衣凭窗,凝望柔柔的月光里菊花的瓣儿,就像是缕缕情丝,在微风中渐渐地拉长,让人想起“诗和远方”。在南山种菊,把东篱下菊花参透的禅韵,兑入酒壶,沏进茶杯,细品慢饮,在淡淡的菊香里,我们就会度过一个季节里最有意义的时光,深深感觉到生活的美好。
剪一段随遇而安的光阴,在深秋落花间细数流年,唯留一缕菊花的香魂,在一程未老的岁月里,也将自己熏染成一道独好的风景,融入到天地煌煌之间,忘我而我在。在菊花骜放、秋色浓重的季节里,将满腹心事赋予笔端,借着月光的清水研墨,在铺开的宣纸面前,酝酿带着诗情的画意,画一钩雅致的菊瓣,画一片知秋的枫林,画一朵烂漫的白云,画一行远飞的雁字。繁乱的心思,便在恬淡肃穆之中,风平浪静,陶然如饴了。
又是一年秋叶黄,遍地菊花分外香。初冬将至,寒气咋来,万物凋零,唯有菊花,傲霜绽放,凌寒不惧。城市的大街小巷,大盆小盆的菊花火热登场。那些盆栽的菊花,品种之多,颜色之异,可谓空前繁荣,开得热闹非凡,开得姹紫嫣红。菊花多以尊贵的黄色显示自己独特的容貌。《礼记·月令》有云:“季秋之月,鞠有黄华。”千百年来,“黄花”在诗人笔下成了菊花的代名词。因为菊花有耐得寒冷的习性,在寒风凛冽、万物萧杀的秋冬,唯有菊花独树一帜,凌风傲霜,竞相绽放,四处飘香,所以自古以来,有不少赞赏她的诗词文赋,流传下来许多名篇佳句。黄巢的《菊花》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郑思肖的《寒菊》写道:“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读来都会使人豪气顿生,胸怀骤阔。
在我国,由于菊花具有品种多、颜色鲜、花期长、成本低、生命力强、易成活等显著特点,到了菊花盛开的季节,各地都要举办形式各异、隆重热烈的菊展活动。于是城市街头、公园里、办公楼前、道路两旁,菊花被摆成了各式图案、各种字体竞相开放,成为了城市大街公园最夺人眼球的靓丽风景。菊花的颜色,经过能工巧匠们的精心培育,可谓是色调纷繁,多姿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红的热烈,黄的耀眼,白的典雅,绿的悦目,蓝的妖娆,粉的羞怯,紫的厚重。菊花的姿态也是造型各异,五花八门,有迎客松盆景型,有屈曲盘旋如虬枝型,有球形,等等。大花朵有大花朵的富贵,小花朵有小花朵的雅致;小的开得羞羞答答,大的则开得落落大方。那些怒放的菊花,有的如天女散花,有的如春蚕吐丝,有的像板寸发型,有的如翠玉落盘,有的如金色小球,有的像孔雀开屏。一朵朵菊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好像在相互比美似的,向人们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婀娜与妩媚。
菊花的花瓣不是很大,但总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一簇簇、一丛丛、一片片,盛开于山野田间、沟缝石崖、墙角路边。她的根扎在哪里,就繁衍生息到哪里,今年是一株,明年就是一片,不择环境,团结向上,不惧严寒。她不与百花斗艳争宠,独守一方清冷与高洁,可谓是高风亮节,威武不屈,不鸣则已,一鸣则惊人。待到万物萧条时,到处都变成了菊花的舞台,菊花的世界,菊花的优秀品德也许就在于此吧,故而人们把她列为岁寒四友之一。
邂逅是一道美丽的彩虹
“邂逅”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该诗有云:“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意思是:郊野蔓草青青,缀满露珠晶莹。有位美丽姑娘,眉目流盼传情。有缘不期相遇,令我一见倾心。郊野蔓草如茵,露珠颗颗晶莹。有位漂亮姑娘,眉目婉美多情。有缘不期相遇,与你携手同行。这首古老的民歌让时空倒转,让我们穿越到了三千年以前,看到一位小伙子与一位姑娘在大荒之野邂逅相遇,小伙子对姑娘极尽赞美,一见倾心。
说到邂逅,最美的故事莫过于白素贞与许仙了: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日子过得可美了。
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长安城南,一位书生在春天的原野上游荡。在落英飞舞的桃林深处,他敲开一扇柴门,想讨杯茶饮。茅屋中住着一位妙龄女子,她递给他一杯茶;次年书生又来到柴门外,茅屋里的女子却不知去向。书生心里若有所失,难以释怀,在墙上题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在这个动人心弦的故事里,邂逅就像那灼灼盛开的桃花一样,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是上帝派来的红娘。不知道那个名叫崔护的书生,后来有没有再遇见那位桃树下给他递茶的女子,与她继续未了的情缘。如果那一世没有再遇见她,或许来生还会以一杯茶为媒邂逅于桃林。
天地苍苍,人海茫茫,唯独“你我”不期相遇,演绎出一个个或缠绵悱恻、或生生死死、或如泣如诉的人间爱情故事,好一个“缘份”了得!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缘份,是一个多么神奇的东西,说不清,道不明,但它却不可否认的始终存在着,几乎贯穿于我们情感世界的始末,成了我们精神生活中永远绕不开的一道藩篱。如果说,缘份是天定的话,那么,邂逅就是缘份创造出来的契机,它就像一道美丽的彩虹,曾经刷新过我们的人生,令我们永志难忘。
你看那,山楂树又绿了,相思豆又红了,空气里弥漫着并蒂莲馥郁的花香,人间又上演了多少以“邂逅”幕启的悲喜剧。你和她不期相遇,十指相扣,相视无言,爱意如水,在心底潺潺流淌。那种美好的感觉就像春天怒放的鲜花一样,芳菲浓郁,俏丽惊艳,浪漫真诚。深深的呼吸,让纯净温馨的气息深入体内,钻进心底,透彻肺腑。多少男儿女儿,在邂逅中体会到了爱的芬芳,爱的甘美,沉溺于爱河里,随波逐流,沉沉浮浮,不能自拔。
能和自己深爱的人一起看风景,是人生最甜蜜、最幸福的事情。时光的狠手可以染白曾经飘逸的青丝黑发,岁月的季风可以吹皱曾经靓丽的青春容颜,唯有在邂逅中产生的那个真切的爱,永远是鲜活的、灵动的、超然的,依然保持着初次相见时的那份惊喜,那份倾心,那份痴情。茫茫人海中,我们能够相遇,相知,相惜,是一种美丽的缘份。相遇时不经意间的惊鸿一瞥,那句轻轻的问候,那朵会心的微笑,那个灼人的眼神,从此烙进心坎,足以终生难忘。梦非梦,花非花,想念你时,你就在我的心里,你就在我的眼前,你就是我流连忘返千年不变的风景。正如张爱玲女士笔下的《爱》一样,她与他只是在月光下的一次偶遇,历经几十年的沧桑与人事的嬗变后,仍然难以忘怀那个穿着白衬衫、满脸羞涩的男孩。
在暮色苍茫的天地间,你牵住她的手,并肩矗立,看炊烟袅袅,看飞鸟归巢,看万家灯火,看星光闪烁。席慕容说,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不能预料的时刻里忽然出现。都喜欢那样的梦,在梦里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竟然能够时空颠倒、重返过去,让你狂喜不已,心存感激,胸怀中溢满了幸福。只因你就在他眼前,对他微笑,一如当年的那个邂逅。明明知道他已经为你跋涉千里,一路风尘,满身伤痕,却又觉得芳草如茵,落英缤纷,好像你和他才初次相遇一般。
每个人都是美丽的天使,只是当初从地狱飞向天堂的时候,折断了翅膀而留在了人间。这一程的你我,只愿用一颗最真诚的心,最笨拙的方法,将青春再次苦苦挽留,因为你曾经无数次地等待过人世间最美的邂逅。在朦胧的细雨中,心是透明的,也许只有在嘀嘀嗒嗒的雨声中,情思才会悄然涌出心底,纤手一般抚摸着你的面颊。下雨的时候最容易让人产生思念,思念深爱你的人和你深爱的人,除了思念,还是思念,直至思念如雨,浑然不觉就打湿了你的衣衫,打湿了你的记忆,打湿了你内心深处的每一个角落。
缘在天定,份靠人为。从理论上来讲,先有缘才有份,有缘就有份。有了缘,就不怕经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天缘是无需刻意安排的,不管你有意或无意选择时间、地点和场合,会让不约而同的人邂逅相逢、相识、相恋。而份,却是发自人内心的一个意愿,需要有联络的途径与邂逅的人儿紧密相连。就像两艘游荡于大海的扁舟,各奔前程注定有分有离,联络方式就像一条隐形的绳索,会将彼此心的环扣,紧紧地相互连接,相互牵引,不被惊涛骇浪冲散,以至于流失掉那可能相依为命的福份。份,需要巨大的付出,去维持和延续天缘的长久,需要去勇敢地打破人与人之间陌生、排他、警觉的天然隔核,逐渐建立起信任、感情和依恋,形成了在生活中无时不有的一个牵挂,一个惦记,一个思念,继而转化为无限渴望、以身相伴、以心相许,生生死死,天长地久。
我们本来只是红尘世间的匆匆过客,三生石上那深深铭刻着的缘份里,单单遗漏了你和我的名字。有缘无份的人为何这么多?如同满天星一般,散落在芳草萋萋的无边荒野。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生死相许、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无不是有缘无份的诠释和演绎,焦仲卿与刘兰芝,梁山伯与祝英台,陆游与唐琬,贾宝玉与林黛玉,蒲松龄与顾青霞,等等。随着年轮的转换,时间的交替,一切都像河水一样缓缓流过,是岁月改变了人生的遗憾?还是人生改变了岁月的无情?时光的流动会让你我遗忘尘世间的一切,却让你我无法忘记那曾经最美的邂逅;缘来缘去,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忧伤,却始终无法遗忘那缕淡淡的情思。
常常静默在时光的一角,细数流年,凝望烟雨,飘散的朵朵流云又可曾理解天空的寂寞?牵强的挽留,却终究抓不住那一缕温柔。尘世间总有那么多的情非得已,为一份无意的心动而倾情,却又怅然在人流的失散之中。总在想,假如没有那场片刻耀眼的邂逅,而你还是你,我还是我,那么彼此会不会都过着一种安逸消停的日子,守候着一个简单明了的自己。假如上苍再给我们一次不期相遇,那么,你我能否抛下眼前的繁华,拾起一地碎片,再去拼接春暖花开的烂漫季节,再去重复昨天的那个故事?
曾经以为,身处豆蔻初绽、莺飞鸟语的季节,就会暗香盈袖,拥有了一个丰硕的秋天。可是,一个人的暗香,无论怎样馥郁,又怎能编织成树冠上两个枝头的连理;一只鸟的翅膀,无论怎样强悍,又怎能变幻为天空中两只鸿雁的比翼。花开娇艳,蜂蝶蹁跹,更衬托出一份思念的孤单无奈。在年轮的不断增厚中,与一树的琳琅对望,却被风雨摇曳成了一枝柳条的清瘦。时光渐老,白昼与黑夜不停交替,只能选择漫无目的的忙碌来填充内心的空虚。每当夜幕降临,与满天繁星对语,却忽略了散落一地的月华;池中倒映的清轮,总是那么的形单影只。原来你我都一样,在滚滚的红尘中,吟哦着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守望一个无果的落幕。
人生如树,有的无花,有的无果,只有片片绿叶,等待着秋风的携归;既是花团锦簇,满眼繁华,亦扛不住漫天飘舞的飞雪。缘来缘去,挽留不住的东西实在太多。倘若时光可以重来,愿你我拣起一枚被人忘拾的落果,抖落胸中的伤感,怀着满腔的喜悦,栽进心的泥土里,细细浇灌,精心呵护,使她成长为春天的模样,迎来满世界的新绿。倘若时光就这样悄悄老去,愿你我化作一缕尘埃,忘记所有的忧伤,在经年的转角边默默堆积的往事里,不再翻寻曾经的邂逅,与天地一道,归于最初也是最终的洪荒。
爱过才知情重,醉过方知酒浓。爱到极致,痛到无言;情到深处,伤不言痛。君不见,那些古往今来浩若烟海的诗歌、小说、戏文,甚至是无稽的口头传说,无不诉说着一个邂逅,一场离殇,一种疼痛,一生情缘。李娜在《未了情》中唱道:“都说那有情人皆成眷属,为什么银河岸隔断双星?虽有灵犀一点通,却落得劳燕分飞各西东。”邂逅也许只是生命中本该出现的一道彩虹,彩虹再美,终究会散去。茫茫人海里,只留下一声长叹,有多少欢喜冤家在邂逅中聚首,却不能白头偕老,走到最后。于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就成了最美好的愿望,最美好的祝福……
作者简介:娄炳成,男,甘肃省陇南市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在报刊杂志、文学网站发表小说、散文、戏剧、红学评论、文艺评论、文史研究等作品300万字以上。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