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诗人
作者:罗里宁
诗人的大脑,好像比较复杂,有人正在创作高峰期,突然就那个了;有人脑子有疾病,还能写出令人赞叹的诗歌。诗人真是不一般。我不会作诗,但是羡慕会作诗的人,特别羡慕诗人,也想跟人家那样,学作一点诗。学作诗,就得先读诗,有句老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为羡慕诗人,知道这话以后,就去买一本《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繁体竖排的老版本——当时书店还没有其它版本——买回来以后,很多繁体字都不认得,读的也就很少。后来在武汉求学,又在那里买了本武汉大学编的《新编唐诗三百首》,其时我的阅读兴趣,已转向小说散文,诗读的还是不多,仅局限于“鹅鹅鹅”“床前明月光”“慈母手中线”“锄禾日当午”等小孩子都能背诵的东西,直到现在,也还是不会作诗,虽然后来读过一点新诗,但也只是《凤凰涅槃》《再别康桥》《雨巷》《我爱这土地》等很少几首,不会作诗,也就理所当然。
前些年,有关部门搞了个诗歌比赛,叫我也参加,我说我不会作诗,他们说谁又敢说自己会呢,重在参与嘛。我因此就胡乱编了一首,交上去后,越看越不像诗,更像是散文断句排行,想退回来,他们说不要紧,大家都不是专业的,就把它当作一种练习好了。我也就作罢。现在想起来,还很后怕。
微信的发达,让爱作诗的人和文学爱好者有了一个大展身手的平台,在文学、诗歌等微信群里,随时可以编发一些小说散文诗歌之类的东西,还不会被人删改,并且还很容易得到点赞。我偶尔写点不知道叫啥玩意儿的小玩意儿,好像是散文,又好像是随笔,也好像是小品文,总之不伦不类,有朋友不嫌弃,也会放到微信群里,我诚惶诚恐,就怕和人家诗歌大作撞车,因为我那些小打小闹的东西,实在难登大雅之堂,不比大河山川,古今英雄那般的大题材,放到哪儿都可以。
诗歌使人变高雅。过去一些朋友,碰面总是打打闹闹,吃吃喝喝,现在写诗,人也变斯文了,知道小酌怡情,大酌伤身,有人干脆,不喝了,出去走一圈,收获几首诗歌的灵感,天地之间,人海之中,国内国外,城市村庄,老人孩子,上班退休,无所不能入诗,天天有诗,人也渐渐有了诗人的气质,见个面,打个招呼,精神也与往日不同了。
我不会作诗,有的诗甚至还看不懂,一个字,一句话,包含很多意思在里面,有时思来想去,使劲地看,也还是看不懂。
无论如何我都羡慕会作诗的人,——有不少作家,都是从作诗开始走向文学创作的,唐宋八大家,就同时都是大诗人,他们的诗作,有入选《唐诗三百首》的,有入选《宋诗三百首》的,会作诗的人,真是令人羡慕。特别是诗人。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