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望百岁老人赵阿婆
作者:罗里宁
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南面,有个半石山半土坡的岭叫摩天岭,岭上有个以壮族人口为主的小村庄叫摩天岭村——天下叫摩天岭的地方不少,大概都多以高而著称,就如摩天大楼,比喻它的高一样。可眼前这个摩天岭,海拔不及八百米,何以也有“摩天”之称?你可别小看了它,走上岭去,有个郁郁苍苍的景点,倘若你在凌晨适当的时间碰到适当的天气,放眼望去,就可以看到一片云海,漂浮在山坡之上,那是摄影家经常光顾的地方,拍出的照片美不胜收——云海之上,不就是天吗?
这个摩天岭村,住着一位百岁老人赵阿婆,做了大半辈子豆腐,不仅豆腐做得好,人还长寿,我们慕名上岭去看望她,就想探究一下这位百岁老人有些什么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因为刚摔了一下,她就坐在床上,人略显清瘦,但气色不错,见到她,你怎么也想象不出,她已经一百零二岁。
赵阿婆全名叫赵金才,生于一九一八年,是摩天岭村的一位普通的老太太,她的家就在摩天岭上的公路旁边,有两间砖混结构的房子,每间都是两层,家境比较殷实,是村里率先实现脱贫致富的一户人家。
她老人家并不是摩天岭人,是年轻时从作登街上嫁到摩天岭村的——作登街是作登瑶族乡政府所在地,嫁到摩天岭,算是“下嫁”了——她对此并不在意,在岭上过得踏实,过得有意义。她是这个村乃至整个乡最长寿的人之一,她为什么长寿,是我们这次看望她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
赵阿婆早年在作登街上做米粉,是用手工在石磨上磨出米浆,然后在簸箕上蒸出薄薄一片,再卷上馅的那种,也就是人们后来熟知的作登“卷筒粉”——这种“卷筒粉”至今仍为人们所熟知——她正是做这种作登“卷筒粉”的老前辈。嫁到摩天岭后,看到这地方还没人做豆腐,村民吃豆腐,要到十多公里外的作登街上去买,这才琢磨起做豆腐来。这一做,就做到一百岁。她的长寿,可以说与豆腐有关,更与做豆腐——劳动,有直接的关系。
老人家大半生,或者说几乎一生都在劳动,先做米粉,后做豆腐,推着一口石磨,不是磨大米就是磨大豆。她跟我们说,她在一百岁以前一直做豆腐,就这么磨啊磨,磨到推不动那口石磨了,才由儿子改用小机子来打。勤奋的劳动和乐观的心态,是她长寿的秘诀,豆腐只是这两者之间的媒介。
做了大半辈子豆腐的赵阿婆,百岁以后因腿脚疾病,行动不便,已经不做豆腐,由儿子接她的班。她知道我们的来意以后,兴奋地对我们说:“我做的豆腐好吃啊,如今交给儿子,方子也交给了他,托共产党的福,有了机器,磨豆也不用那么费力了,但也要按方子来做,保证豆腐一样好吃,特别是村子脱贫了,村民要求会更高。你们放心,我们家的豆腐口味不会变,周边村的村民,也都还会到这里来买我们的豆腐。”赵阿婆五观端正,乐观开朗,笑起来好看着呢,年轻时一定是位“豆腐西施”——她的笑声也为我们诠释了“劳动最美,劳动是健康之源”这句话的含义。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