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谦庐随笔》小记
作者:罗里宁
《谦庐随笔》是矢原谦吉写的一本关于中国人的书,书名由作者的笔名“谦庐”而来。由日本人写中国人,是个什么味儿?
矢原谦吉早年留学德国学习医学,学成后在中国北京悬壶济世,其时正值民国时期,由于医术高超,留居北京之达官贵人及其眷属,有病皆求诊于他,他因此遍识政海红员、失意官僚。所见所闻,皆近代史料。本书所记,即抗战前北京的军政界逸事,兼记民国年间种种杂事,饶有趣味。
全书八十多篇文章,分三大类:军政界人物、文人名流和地方风俗。外国人写中国人,与中国人写中国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的感觉,以外国人的眼光看中国人,可能会客观一些。这当然是指对中国没有偏见的那些外国人。矢原谦吉在中国的时间比较长,熟悉热爱中国文化。《谦庐随笔》所涉及的一些军政界权贵人物,他都有过接触,论及他们既不拔高也不贬低,优点缺点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例如冯玉祥不擅长用人,吴佩浮自傲自大,商震金玉其外,段祺瑞生活简单,孙殿英信守承诺等等。
书中着墨最多,是文人名流和地方风俗,《张季鸾喜欢开玩笑》《张恨水脑袋和酒量都大》等篇,把当时文人名流普通人的一面,展现给读者;《“燕子”李三》讲述了“燕子”李三的仗义疏财,被老鸨出卖,以及被侦缉队逮捕,引起民愤后,又被侦缉队长马玉林欺骗,让人秘密将其手脚砍断的史实,令人悲叹。这与影视剧里的那个神人般的“燕子”李三大不相同。
本书除了让读者看到一些过去人们所熟知的民国军政要员、文人雅士史料之外,还有许多人物以及他们的趣闻轶事和风流传说,是人们所不太熟知的,也是其它的一些史料所没有的,读来让人感到新鲜。
矢原谦吉所写的,是民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有传统上被认为的好人或者坏人。他写“好人”,能看到他们身上的缺点;写“坏人”,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这样的眼光是实事求是的,也是对写作者的一个基本的要求。好人不一定十全十美、毫无缺点,坏人也不一定十恶不赦、一无是处。这样的写作态度值得肯定。
本书史料丰富翔实,但作者在写作时,并没有上升到历史的高度,而是以旁观者的视角,用轻松的笔调和幽默的语言随意道来,不但让人感到亲切,还让人大开眼界。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文章多短小精练,千字上下就能把要说的说清楚,想道的道明白。
一个日本人写这么一本谈论中国人的书,是想把他在中国的一些经历和见闻讲出来,还是他对中国人民怀有什么样的特殊的感情,不好揣测,读这本书,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史上一些军政界要员的趣闻轶事、文人雅士的风流传说和某些地方的风土人情,却是有所帮助的。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