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走进独山

走进独山

 

作者:蒙泽敏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自然悠清,历史悠久,文化悠远,神韵悠然”是独山展示给世界的四张魅力名片。

  独山晓翠、东璧文峰、古塘云岛、羊角斜阳、凤饮刚源、喷瀑梅花、灵岩竞秀、凉亭瑟韵、三峰凌波、晶廉溅雪、双谷飞云、龙泉喷玉是历史记载的独山十二胜景。穿越千百年的悠远与辉煌,2012年以来,独山倾力升级打造的以城市建设为中心的古国毋敛城、1919民国风情街、净心谷、状元桥、大戏楼、钟鼓楼、望月楼、南北汉唐古城楼、大河口、拉然康养小镇等交相辉映,繁星般尽情展现盛世芳华。

1

  独山自然悠清,得天独厚!

  无论您从任何一个方向走进独山,扑面而来的就是铺天盖地的绿,仿佛另一个天地,尘嚣消逝,空气清新,人与自然近在咫尺!大家知道,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越高,人越神清气爽、舒适惬意、消除疲劳、延年益寿。独山位于北纬25度、海拔6001600米之间的地球黄金纬度核心区,年平均气温16℃,森林覆盖率60%,空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5.5万个以上。

  独山天蓝、地净,山青、水碧,空气清新、四季凉爽,生物多样、物产丰饶,无限风光、自然天成,空幽深远、恍若天外,是地球上宜居养生休闲置业的绝佳区域之一。

  独山历史悠久,钟灵毓秀!

  独山是一块发展记录已有三千余年的古老热土!汉代时称毋敛,与夜郎、且兰为秦汉时期贵州境内三大古国,唐代设置石牛县,元代设置独山州。自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7年)知州欧阳辉修建州府起,已有四百多年城市发展历史。独山是抗战时期贵州省第二行政公署驻地、黄埔军校第四分校驻所、贵州第二大城市,黔南事变发生地。

  194411月,桂林、柳州、南宁相继在日寇铁蹄下失陷,为巩固已打通的大陆交通线,侵华日军第11军第3师团和第13师团之主力约一万人,分三路北上,追击国民党杨森部、陈素农部等溃退军队。由于我方狙击力量单薄,日寇轻易突破桂西北边界,短期侵入贵州境内,独山、荔波、三都等县陷入敌手,造成黔南事变,受害尤其惨烈的独山,大火整整燃烧77夜,全城被烧毁房屋1.6万余栋,仅幸存280余栋。全县被日军杀害及冻死、饿死军民1.9万多人,财产损失无数,一度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1945年元旦,蒋介石在告全国军民同胞的讲话中提到:“要以去年为危险最大而受患最深的一年,敌人侵犯到贵州独山。这一年实在是第二期抗战中最堪悲痛的一页。”

  1995年冬,在当年日军侵华末站——深河桥南岸,敌人铁蹄踏到但始终没有逾越的那个点上,黔南州政府和独山县政府树立起一座高高的石碑——黔南人民抗日纪念碑。这里是日军1944年底沿黔桂公路侵略到中国最远最深处。自深河撤退后,日军便节节败退,直至19458月宣告无条件投降。“北起卢沟桥,南止深河桥”,独山城北9公里处的深河桥成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牺牲最重,全民反抗外来侵略、并首次取得彻底胜利的战争的一个转败为胜的标志,与七七事变中打响抗日第一枪的卢沟桥南北辉映,显示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正气凛然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独山文化悠远,风情浓郁!

  东汉时期传播中原文化的著名学者尹珍,清代翰林万民钦、莫与俦,“西南巨儒”莫友芝彪炳史册。影山文化、花灯文化和前述的抗战文化是独山文化的血脉和灵魂,是独山文化自信的根基和底气所在。我们为拥有这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又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和荣耀。影山文化对独山发展影响尤其深远,仅清朝独山就涌现了两位翰林,六位进士,四十四位举人。

  莫友芝是翰林莫与俦的第五个儿子,18115月诞生于兔场(现称影山)上街,18719月客死扬州兴化,晚清著名的学者、诗人、教育家、书法家。他一生留恋故土,思念家乡,无论迁居何处,都把住所称为“影山草堂”,也不管在何处挥毫题字,一律注明“独山莫友芝”。他跟郑珍合撰的《遵义府志》,与郦道元的《水经注》齐名,被梁启超赞誉为“天下第一府志”。国家文物局限制清代十大名家作品出境,莫友芝名列其中。

  独山花灯是中华民族艺苑中一朵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艺术奇葩,发源于宋代,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由最初驱鬼避邪、祝神消灾、祭祀祈福的地灯发展演变而为舞台上表演的台灯。独山花灯表演特点是:“调子不离口,扇子不离手、走路要拐扭,传神靠眼瞅。”《踩新台》、《打头台》、《七妹与蛇郎》是经久不衰的优秀传统剧目。1996年,文化部授予独山“花灯之乡”称号。

  独山花灯多次到北京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专家的赞许和好评。20093月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后,更是名扬九州,享誉海外。

  布依族、水族、苗族、毛南是独山世居民族,仅布依族就占全县总人口70%以上。史料记载,布依族是从古越人的“骆越”发展而来的。“布依”是布依语的音译,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独山布依人家的房屋大都依山临水而建,房前屋后,竹林果树簇拥。步入布依村寨,几步石板台阶便把你引进一个个原始淳朴的屋子,从大门进屋,穿过堂屋从后侧门出来,便又是另一户人家的大门或侧门,待你走过几家,九曲八折,遮遮藏藏,好像捉迷藏一样,久久找不到原来进去的门。

  走进布依村寨,举目四望,风光如画,美不胜收,好一派“湖边翠黛春色熟,岸上炊烟人情古;布依人家枕一夕,十年作梦犹风流”的佳境哩!

  布依族婚姻习俗很热闹隆重,皓月当空的夜晚,青年男女相约于房前屋后、河边野外,吟唱优美动听的布依山歌传情达意,互相表示倾慕之心,合意者互赠信物,女的送花鞋垫,男的送花腰带,确定恋爱关系。新娘出门前,要向父母哭别,依依不舍,称为“哭嫁”,哭得越伤心就越体现母女情深。布依新娘出阁的传统习惯,由长兄背出家门,然后在送亲姐妹的陪同下,撑着红雨伞步行至夫家。新娘接出门后,接亲队伍开始抢嫁妆,拦亲的也不吃素,坚守大门,每件嫁妆索要红包并奖赏两大杯米酒,折腾了一番后才让送亲队伍一起出发,这样才算接亲仪式结束。当新娘进入男方家门时,烧香燃烛、鸣放鞭炮,表示迎接。男方家大宴宾客,盛情款待前来祝贺亲朋,大家唱歌敬酒,你唱我答,通霄达旦,体现了布依族人民乐观、好客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布依族是名副其实的水稻民族,农家小吃非常丰富,盐酸、臭酸、虾酸为独山特产,盐酸菜更是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最佳素菜。用独山盐酸、臭酸、虾酸烹制的各种菜肴味香可口,是待客的上品。布依族逢年过节食品就更丰富了,糯米粑、香藤粑、牛打滚样样可口,腊肉、香肠、血豆腐芳香四溢;还有烤乳猪,更是工艺独特,色香味俱全。有佳肴,没有美酒是不行的。布依俗话说得好:“无菜不成席,无酒不成宴”,饮酒作乐更是独山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布依族妇女个个会酿制米酒,家里除米缸、水缸外就是酒缸,糯米酒、包谷酒、粘米酒、高粱酒处处飘香,尤其以窖藏多年的糯米酒为招待嘉宾的佳酿。

  独山八个镇的美食各有代表,您看——

  影山贡茶沁心脾,麻万狗肉香喷鼻。基长仙草真神奇,百泉三酸最顺气。玉水黑猪似熊罴,上司鲜奶飘万里。下司藤粑天然香,麻尾扣肉肥不腻。

  这些风味特产,令人垂涎欲滴。品尝美食的机会,时时留给来自远方的客人!

  独山神韵悠然,前景无限!

  独山交通、区位优越,系名副其实的贵州南大门,西南通往珠三角的陆地港口,“泛珠三角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桥头堡,黔南桂北经济贸易中心。如果说东部的今天堪称风华正茂如日中天,那么独山的当下可谓妙龄豆蔻风姿绰约。各种先进理念移步云集,在独山厚积薄发,悠悠独山当为时尚!

  聚焦“七分山水林,二分产城地,一分农耕田”绿色理念,独山经济社会文化健康稳定发展,居行商学医游尽显现代都市气息,商贾云集,物流活跃,城区的现代化功能不断提升,美好的环境涵养了城市发展的新境,新型农业与传统农业和谐共荣。科学战略下,一个全新的发展格局,在“全国投资成本最低十佳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的独山,应运而生,风生水起!

2

  且看吧——

  独山是新型工业新区,一家家新型工业企业拔地而起,焕发无限生机,她们就像明珠一般在独山大地上熠熠生辉;独山是商贸物流中心,在服务社会、引领经济发展的历程中,越来越发挥着打造贵州南部经济重心的巨大作用;独山是休闲宜居城市,一片片的绿地如绸缎一般绵延,构筑了一道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传一曲地老天荒,品茶品灯品古韵;

  共一生山高水长,百湖百泉百井城。

  时光,在这里静默!

  脚步,在这里停留!

  心灵,在这里安家!

  无论您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无论您是归人,还是过客,来这里,最盼您上瘾,最盼您不想再回去……

 

  作者:蒙泽敏,现任贵州省黔南州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内知名实力作家。已发表、出版文学作品260余万字,代表作有《军魂留在“两山”间》《黑血南天》《中国天眼》(合著)《回首已远》《情逝》等。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