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塑像下的沉思
作者:何诗曼
龙年“五一”劳动节这天一早,爷爷带我到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祭拜《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听爷爷说曹家祖籍原本在辽阳,张家湾只是曹家当铺和曹家祖坟所在地。当年的张家湾,与通惠河、萧太后运粮河、凉水河、北运河、港沟河和潮白河相通,当属水运繁忙的河津要地,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才会在张家湾典地六百亩,当铺一所。典地即押给其他人家使用的土地,用以换取钱银,议定年限,不付利息,到时还款,可收回原地,也称“典押”。
曹寅是曹雪芹的爷爷,是清朝康熙年间戏曲作家、文学家、大臣、皇商。曹雪芹的父亲叫曹顒,也是曹寅的长子。曹寅去世以后,继承父亲的职位,出任江南织造。曹雪芹少年时家居南京,后随家迁移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极为富贵豪华的生活,犹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少年时便生活在那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书中所写贾宝玉“每日只和姊妹丫鬟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或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的情境,也许就是曹雪芹少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但好景不长,其父因事株连,以亏空款项等罪被革职、抄家,家族遂败落,随家移居北京。晚年住在张家湾,举家食粥,更为艰难。为生活所迫,妻死子亡,穷困潦倒而死,却在这里写出了千古不朽的长篇历史巨著《红楼梦》。
在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就给我讲《红楼梦》,他说书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为首的核心人物,演译了刻骨铭心的喜剧闹剧和悲剧。爷爷侃得津津有味,我却如同听天书。再大一点爷爷便买了一本《红楼梦》连环画让我看,便对《红楼梦》有了点印象。
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利用寒假看了一遍《红楼梦》,果然像爷爷说的那样,《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囊括了政治军事,文学艺术,教育医学,工业农业,建筑刺绣,城市与乡村等等、等等。书中大大小小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上千人,曹雪芹把每个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把每个人物的故事讲得生动传奇。
爷爷说《红楼梦》是一部奇书,要读三至五遍才能领会《红楼梦》开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真正含意。如果能读十遍八遍,便可以写诗写小说当作家了。为了让我掌握读这部奇书的要领,爷爷决定带我去参观大观园。他告诉我读懂了大观园,也就把《红楼梦》读懂了一半。在没去大观园之前,爷爷带我先去张家湾祭拜曹雪芹,他说曹雪芹能帮我找到读懂《红楼梦》的灵感。
我跟爷爷一大早出发,赶到张家湾时,一轮红日才从东方冉冉升起,晴朗的天空万里无云。我们一路打听,终于在一片小树林里看见了巍然的曹雪芹坐像。走近仰望,身穿大褂的曹雪芹似凝神思索,其右手横执一支毛笔,左手扶在身前的腿上。坐像下的高台,从左向右写着“曹雪芹先生像”六个金色的字。雪芹先生的身后是泛染鹅黄淡绿的高挺树枝,其下露出汉白玉的石栏。
我缓步走到曹雪芹塑像前,双手把《红楼梦》高高举过头顶,深深地三鞠躬。然后围绕着曹雪芹塑像四周,边走边看上面的文字介绍和听爷爷的补充说明。
离别时我又站在曹雪芹塑像前再次鞠了一躬,然后跟在爷爷身后一步三回头地离去……
作者简介:何诗曼、女,出生于2013年4月,就读于北京市通州区贡院小学五年级,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小作家。不仅喜爱文学,还喜欢书法、唱歌、跳舞、绘画、朗诵和节目主持。已发表《在那非常时期的日子里》、《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啊、神奇的西海子!》、《梦回香山红叶》、《奶奶和她的张家小院》、《阴霾即将过去》、《永恒的记忆》、《遥远的红色往事》、《话说我的奶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惠河畔夕阳红》、《通惠河畔月光曲》、《通惠河畔星光曲》等多篇散文,其中散文《遥远的红色往事》荣获广东第五届红色日记征文大奖赛一等奖,散文《话说我的奶奶》荣获首届新秀杯全国青少年文艺创作大赛优秀作品奖,散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荣获河北省作家协会与河北日报社联合举办的第十四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大奖赛优秀作品奖。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