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在那李花盛开的地方

在那李花盛开的地方

——献给周家桠第一届李花节

 

作者:徐正宽

 

经不起“桃李东风一杯酒”的诱惑,更加明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真谛,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抬头金鸡岩、两岸李花开的周家桠。清晨的薄雾渐渐散去,阳光倾洒在周家桠这片热土上,暖融融的。放眼望去,一派“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的田园风光一览无遗。在山环水抱之中,一座和美宜居的现代山村正在浮现在眼前。

在我的心中,李花始终是纯洁高尚的。虽然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总喜欢桃李并称,但李花似乎是千年老二也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桃花香艳,桃子又有辟邪长寿的寓意,李花素白,又有苦李的说法,尽管李树也有仙根,但是往往被一些文人墨客所忽略,常常江湖地位不保。然而也有一些诗人,超越世俗的偏见,偏偏要吟咏李花,为李花正名。一句“李花浅白开自好”,写出了李花的淡然超脱,一首“仙根判耦得无差,春对夭桃夏对瓜。此岂轻浮开果子,白花亦复胜红花”。写出了李花既满足桃花妖艳的虚荣,又把握好自己的定位。

大多数从农村走出的孩子,想必都有一种特别的李子情怀。或许我们都有一个馋嘴的童年,那时的我们对能吃的花、果、苔、汁等特别感兴趣,特别对果树情有独钟。清楚记得,在我们村,只有三婆婆家李子树最多,她家地多人少,舍得用地来栽果树。不管是院子旁还是田土边,都种满各种口味的李树。每到夏天来临,血红的、杏黄的、清脆的李子从插秧时节一只挂到初秋,甚是惹人喜爱。每到这个季节,亲戚朋友都爱来她家做客。一些不懂事的孩子常常使用“卑鄙”手段获取,有时惹得三婆婆破口大骂,至今想起居然还是一段趣事。那时,每到春天来临之际,我们都习惯去找寻一些果苗种在自家田土边,等待开花结果,经常关注花开得茂盛不,或是遇到狂风暴雨或是冰雹,心中总会祈祷李子能逃过一劫,不被吹落。然而,遗憾的是因为李子是副食而影响种粮食被父亲砍伐掉,当时有些不理解。之后,也尝试种一些在荒坡野岭,常常也因为还未成熟,就被“洗劫一空”,徒增一些烦恼。

怀着先睹为快的心情,我们迫不及待地登上观光船。船缓缓剪开细细的浪花,层层叠叠的李花依山次第开,热情奔放地点缀在山间田野,像云朵,像白雪,像羊群。那气势是否要包揽你的眼球,若不看就有一种犯罪的味道。豪兴徜徉在李花的海洋中,那一簇簇花朵竞相绽放,人们仿佛听见花开的声音。洁白的花瓣环抱着细绒花蕊,花蕊戴着黄色的小帽子,好像是悠闲、漂亮的“睡美人”。用鼻子轻轻一嗅,一股泥土的芬芳让人无法释怀,有一种说不出是故地重游,还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味道,抑或是给人流连忘返的陷阱?透过嫩黄的枝头,我相信夏天更是收获果实的季节,顷刻间,一颗颗金黄金黄的李子在眼中长出薄薄的翅膀……

而周家桠的500多亩的李花与儿童时的李花截然不同。这里的李花更是一种家国情怀、一种责任担当,是全村人民在“两山”转换中瞧见的幸福,所以他更应该开得旺盛,开得辉煌。

青山绿水之间,阆苑仙葩,完美无瑕。三月的风,把人和李花一路吹开。周家桠的李花不光开在山坡上,还开在人们心中。退役军人田茂明就是其中一个。他军校毕业后,一直守护在西藏边防线20多年,退役后,本可以安心享受退休生活。然而故土厚重,退役后回到家乡立志创业,繁荣地方经济,还当选为“兵支书”。创业路漫漫,还乡情切切。刚开始他投入100多万元搞养殖,天不遂愿,得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家人和群众都不理解。可军人就是军人,不服输、不怕困难,退伍不褪色。英国诗人约瑟夫.吉卜林在《如果》一诗中写到:如果你辛苦劳作,已是功成名就,还是会冒险一搏,那么,你的修养就会如天地般博大,就是真正的男子汉!2017年他决定卷土重来,他用退役安置费租下村里的坡地,又投入100多万元栽果树500多亩,唤醒沉睡的大山。周家桠“老兵蜂糖李”品牌,去年实现总收入160万元,其中发放农民工工资达近50万元,让农民走出院子就能务工。我想,如今的周家桠在田茂明的带领下,完美融合果园、游园、田园,产业在望,群众增收,俨然“一方山水绿,十里李花香”山水画卷。

周家桠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曾经是一个人神共居、人神共舞的神秘乐土,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独特的文化景观。作家田儒军在外奔波多年后,故乡情结更加刻骨铭心,不断为家乡的软实力添砖加瓦。作为职业作家,文化自觉意识强烈,他真诚、善良、有激情,他坚持高举文学火把在历史和现实的村庄穿行,用十余年的时间,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到“衣带渐宽终不悔”再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殚心竭虑撰写散文集《周家桠记忆》《蝶变》等优秀作品,为家乡历史增添厚重,为家乡建设增添力量。

故土是一本厚重的书,新乡贤对故乡的“反哺”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前有老兵田茂明返乡创业再立“军功”,后有田儒军荣归故里勇挑文化建设重担,完成周家桠华丽的“蝶变”。如今的周家桠干群一心,邻里和睦友善,舞台更宽广,前景更辽阔。田儒军和田茂明不正是绽放在周家桠人心中最耀眼的两朵李花?

李花深处,古朴的周家桠依山而建,聚族而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得益于大自然的馈赠,这方水土孕育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故事,与满山遍野的李花遥相呼应。

我们坐船荡漾在六池河上,返目周家桠背后,突然感觉到金鸡岩也是一枝开放在周家桠人心中的李花。她的精神力量,承担着教化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任务。据当地人传说:很久以前,周家桠一带土地肥美,但人丁却不很兴旺,且人心向背。后有风水先生道破天机:原来金鸡岩但保护力度仍不够,天地间只有人与鸡才和谐共处。于是人们就在上面建庙造亭,教化人们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此后,此地人丁生生不息,团结友爱,人才辈出,发家致富。而高峡出平湖的七里塘库区更为周家桠锦上添花。既可领略“荷塘月色”静谧风光,又能歌罢“渔舟唱晚”怡然自得。库区左岸为千亩梯田风光,右岸为万亩花果园区,水道银波推秀,鸳鸯戏水,白鹭扁翩翩。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

周家桠村还有保留完整的土家建筑、“三灯一戏”、古烽火台等均有厚重的人文底蕴,为推动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蓄满动能。

素不知道周家桠还有如此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底蕴。漫步在李花盛开的乡间小道上,深深感觉周家桠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走出了“人大无力,山大无才”悖论:从六池河到金鸡岩,他们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故乡的云”到“我家就在岸上住”的歌声中,他们找到了家国情怀;从“三灯一戏”到“乡村大舞台”,他们看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希望……

 

作者简介:徐正宽,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人,有作品散见一些文学平台,现供职于思南县县委宣传部。

 

本文由史映红推荐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