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将世界在壁炉里焐暖
作者:四章
相较《当你老了》这首经典情诗,更能让我在心里给叶芝加分的是《凯尔特的薄暮》,其中记录的是叶芝收集起来的来自爱尔兰古老奇趣的精怪故事和魔幻轻盈的民间传说。
我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深山老林里,那是一处原始而美丽的地方,天空永远有着变幻莫测的浮云,对于世间的是非善恶,我多是童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中习得,而为我讲述这些故事的人们都是一个个普通人,他们耕种或是打猎,缓慢度日,生死契阔。
在我的脑海里:大人小孩在一起围炉夜坐,手里一边干着点活计,一边听老人们讲述一些久远的故事,火光摇曳中,能听到干柴噼啪燃烧的声音,那是我认为的地球上最富有诗意的夜晚。
和一位哲学家朋友讨论过信仰问题,她说“中国人或者说中华民族的“三观”并非来自哲学也非宗教,其实准确的来说应该是‘传统’。”同时,从世界文学作品中不难发现,不管有无宗教,每个国家、民族都有着相通的一些普世价值观,这是源于来自人性又高于人性、与宗教相似但又更深入根基的那部分精神内核,正是这样稳定的“内核”才让人类文明的火种在经历了历史长河的冲刷、在泥沙俱下的现代,仍然可以熠熠生辉、绵延不绝……
这期“我们都爱读童话”的线下活动,我认为的意义之一正是重拾沙里沉金,海中遗珠的契机。在中国有志异志怪小说、警世恒言、民间传说……,而在地球的另一边,经历过殖民和贫穷苦难的爱尔兰人民,依然保有着一份优雅和浪漫,通过《凯尔特的薄暮》,让我们窥见到人类共同的、来自传统的特质——异常的优雅与奇特的放纵。在现实中,别的国家的国徽一般都是武力或奋斗的象征,而爱尔兰的国徽上是一把金色的竖琴,象征着和平安宁、自由博爱。
总之,人是要相信一些什么的,比如“微笑真的能带来好运吗”,比如世界真的会有精灵鬼怪吗?……看似没法求证,但不正因为无法证明,我们才要去相信吗?正是这些非理性的朴素而浪漫的故事,让人类得以诗意地栖居在了这片大地上。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世界虽然破败粗陋,却也不乏美妙动人之处;相信在不确定性中总有一些可以确定的东西;相信在无常的颠沛流离中仍有真挚而恒长的爱;相信只要保有想象力和魔力,精灵、仙子、天使、圣人便会前来眷顾你。
“传统”就是在壁炉中或者灵魂深处要多少保留的那点火焰,然后张开双臂欢迎任何非同寻常者前来取暖。到访者,有的会是落入凡间的折翼天使,有的可能是来自暗夜地狱里的幽灵,但他们都是必将光临我们各自命运的使者。我们能做的就是坦然地领受所给予我们的一切,在其中去习得谦卑和良善、自信和勇敢,然后再来把自己和这个世界焐暖。
来源:Enjoy英卓读书会
https://mp.weixin.qq.com/s/p5nXSFJeP1sX1ZFS5rY-QA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