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情(外一篇)
作者/池征遥
在遥远的北方,有一个名叫青岚的小村庄,坐落在群山之间,被翠绿的松林和清澈的溪流环绕,风景独好,然而这里的村民们却过着清贫的日子,后因一位名叫廉浩的有为年轻人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廉浩,一个沉默寡言的农夫之子,自幼就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他的父亲早年病逝,留下他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他没有被贫困所压倒,反而激发了他的奋斗精神。他勤耕苦读,不负众望,考上了国内一所有名的农林大学成为学士,继而又取得了硕士学位,凭他的学识完全可以留校任教或在科研部门工作,但他选择回到了生于斯养于斯的故土,开始研究改良作物,引进新的种植技术,希望能带领村民走出困境。
三年前,他刚回到村里,村民们疑惑不解,他们习惯了传统的耕作方式,不愿接受新事物。对此,廉浩并未放弃,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心。他挨门逐户宣传科学种田,亲手示范,带领村民试种经济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新作物,尽管起初收成微薄,但他坚信时间会给出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廉浩遇到了一家农科院的女孩——尹丹。尹丹是个美丽善良而聪明的女孩,她虽在繁华的城市里出生长大,却非常喜欢农村,热爱农业和那里的农民。她多次接触廉浩后,被他的坚持和勇气所打动,决心帮助他推广新的种植方法。他们的关系从最初的互助合作,逐渐发展成情侣。最后,尹丹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城里稳定舒适的工作来到了廉浩身边,愿与他在新农村建设中干一番事业。
正当他们的生活开始出现曙光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洪灾打破了宁静。洪水冲毁了农田,村民们陷入了绝望。廉浩和尹丹没有退却,迎难而上,决心带领乡亲们重建家园。他俩动员了所有资源,同时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重新购买了新的种子和工具。
村民们被他俩的壮举所感动,给予了更多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与他们一道,同心携手,共同面对挑战,重建美好家园。尹丹更是以她的智慧和勇气,帮助廉浩策划救援和重建计划。他们的爱情也在风雨中更加坚定成熟,村民们对他们充满了期待。
村里有一片被遗忘的山地,那里的土壤适合种植多种耐旱作物,可以将它建成研产销的实验基地。他俩经过精心调研考察论证后,即带领村民们在这里搞起了大开发,当年取得了成功。新的农产品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市场的青睐,产销两旺,当年全村实现了脱贫,有了回报的村民无不欢欣鼓舞。
这时的廉浩和尹丹双双加入了党组织。
让人更为惊喜的是,县乡政府得知他们的事迹,决定帮他们投资建设一项永久性的水利灌溉保障设施,以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水平。从此,这个小山村走上了科学种田致富的康庄大道。村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越来越好,心里乐开了花。
看到一栋栋现代农家小院,看到田野里的果实累累,廉浩和尹丹脸上露出了笑容。三年后,在“七一”党的生曰到来时,他俩在鲜花和掌声中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他们告诉乡亲们,青岚村还有更加美好的未来,美好的梦想才刚刚启航。
笛声悠悠
自离开雪域高原的西藏已近四十年,有人问我:“墨池,在你的记忆中,最令你魂牵梦绕的是什么?”答案繁多,我难以一言蔽之,但那个宛如仙子般的少女——央金,以及她深爱的鹰骨牧笛,却如烙印般刻在我的心灵深处。笛音袅袅,娓娓道尽人世间的柔情与挚爱。
在那曲东南部尼玛乡的山地牧场,央金姑娘吹出的笛声时常在上空飘荡,触动着牧民老阿爸阿妈、青年男女的心弦,他们皆揣测,那笛声中蕴藏着央金对意中人的深深眷念。
我在那里与工作组共度了两年时光,那动人的旋律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然而,一日,笛声戛然而止,原是央金不慎丢落了这只牧笛。得知此事,我宽慰她无需悲痛。因我来自南方,竹林遍地,擅长竹艺。此处虽为半农半牧之地,山间亦有翠竹生长。于是,我伐竹制笛,十二孔玲珑,顷刻间,新笛诞生。
将笛递予央金,未料到她紧握我的衣角,久久不愿松手。草原再次回荡起那熟悉的旋律。随后,央金的母亲送来一套精致的藏装,我理解这藏族的风俗,那是姑娘对心仪之人的深情寄托。我向阿妈表明心意,告知已有心上人,她则以“浪达没”(无妨)回应,自此,央金亲切地唤我“阿旧”(兄长)。
我身着藏装参加如萨河畔的赛马盛会,偶遇甘肃地质局的考察队,翻译询问是否有酥油,我回答自己是汉族,无酥油可提供,他们惊讶不已。我在那片土地上,与牧民同甘共苦,肤色晒得黝黑,穿上藏装,俨然成了当地牧民。
然而,工作组撤离,转至洛托公社,尼玛公社的音讯随之断绝。后来,我与心上人莺剑结为连理。我们相识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那曲镇,那时她是学生,我是她父亲的小秘书,形影不离。之后,她到北京农展馆工作,而我调入那曲县委办公室。最终,我们在1980年7月1日,党的生日那天,许下终身之约。
我们曾策马奔腾在碧绿的羌塘草原,白日里仰望雪山,对着白云歌唱,在那曲河边放牧吟诗;夜晚,月色皎洁,星光璀璨,编织着如梦如幻的未来。
在乡下与牧民共同生活中,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们问我:“墨池是什么意思”?我说:“如水般柔和,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问她:“莺剑何意”?她说:如剑般锐利,却拥有莺歌般的柔情”。牧民们喜笑着摇头晃脑地说:你聪明多智,应该还有一个藏名叫神鞭“吾尔多”,你能保护我们的羊群;她能歌善舞,藏名应叫美丽的“格桑花”,因为她能带来吉祥。
在一个中秋之夜,我们回忆起了这段往昔。我向她讲述了央金与牧笛的故事,她问:“如此纯洁的女子,为何你不选择她?”我答道:“世间女子千千万,唯有你,是我命中注定的伴侣。”她深信不疑,从此也喜欢上了央金姑娘和牧笛,我们经常一同去附近的牧场倾听那熟悉悠扬的笛声。
1982年,我们调往甘肃,现在西安,已步入黄玉婚。四十四载如白驹过隙,我们共同经历了人生风风雨雨。岁月流转,我们始终是双方内心的牵绊。
期间,我们曾约定,余生再去一次西藏,去找寻那位牧笛故娘,再听一回那天籁之音。天有不测风云,后来莺剑因突发脑动脉血管瘤破裂陷入昏迷十二年,一直未能如愿。
如今在我悉心照料下,莺剑已恢复了知觉,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苍茫大地,风吹草低,曾经的那些美好瞬间仿佛历历在目,我无数次重返记忆的深处。
她的存在,便是我的幸福。我对她的爱,始终如一。我期待着心中的格桑花再度绽放。倘若她还能康复如初,回到从前,那便是我俩爱情修成的正果。我知道这也许是梦,但愿梦想成真。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