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说下水

说下水

 

作者:罗里宁

 

下水,是指动物的内脏,我们这儿把它叫下水,再往东去,有些地方又把它叫上水,为什么会那样叫,大概原来就那样叫吧?不管上水还是下水,都是不少人的喜爱。

下水这玩意儿,不知道有什么营养价值,怎么就那么招人喜欢?我个人猜想,人之爱吃,多半是因为它那比较脆的口感。

这些东西,一般是不上宴席的,却经常出现在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上,年轻时聚餐,下酒菜就多是下水,那时候便宜啊,一碟猪大肠,一碟猪粉肠,一碟牛百叶,十块钱左右,就可以解决问题,吃的也爽快。

下水的精华部分,是猪肚、猪竹肠、牛百叶、牛黄喉、牛光元、马板肠一类。这一类东西,猪肚不用说,猪竹肠是粉肠头比较厚实的、只有尺来长的那一节肠子,牛百叶是成叶片状的牛小肚,牛黄喉是牛的主动脉大血管,牛光元是牛大肚尖上的那一块,马板肠就是马大肠,这些东西在“两广”等地,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爆炒。爆炒下水,时间和火候是关键,不能炒老了,炒老了就会变硬,当然也不能把它炒得半生不熟的,让人恶心。

羊下水是不少人的喜爱,也多用于爆炒,但是肠子还是煮软了再回锅好,生炒总是有点硬,牙齿要给力才行。有些地方喜欢吃生羊血,也还是要配些剁碎煮熟的羊下水才好,其实嘴里的味道,主要还是下水。牛下水则要复杂一些,“百叶”“黄喉”“光元”一类用于爆炒,或者打火锅,是很脆口的,牛大肚和牛肠,则必须煮软了再回锅炒,不然就不容易嚼烂。云贵那边的做法,是先煮软了,再配以麻辣大料回锅爆炒,吃的很过瘾。有些地方做的风味牛杂,是把牛下水和牛血一起炒,再混进一些牛肉片,味道还不错,只是有些牛杂过于劲道,容易塞牙缝。爆炒马板肠,被一些人认为不是一般的脆,我则认为脆得有点过了。猪竹肠除了爆炒之外,还可以用来白灼或者香煎,只要火候掌握好了,都十分脆口。南宁有个酒家,做粉肠头就超级的脆。

“猪肚鸡”是某些餐馆的招牌菜。做“猪肚鸡”,还颇有些讲究。有人做“猪肚鸡”,是把猪肚和鸡块同时进锅,那样做,猪肚还没煮软,鸡块就煮过了。有行内人告之,做“猪肚鸡”是要先把洗净的猪肚切片配好料用高压锅煮软,再放入鸡块,起锅前撒些胡椒粉,这样做出来的“猪肚鸡”, 汤水滑甜,肚片适口,鸡块还有嚼头。

有人爱喝猪肺雪梨汤,只是做起来比较麻烦,猪肺处理不好,吃的时候怪腻腻的。还有人爱吃猪肝炒大肠。我个人不喜欢肝的味道。

下水一直是不少人的喜爱,不过现在吃下水却不如从前那般自在了,例如患有“三高”症的人,医生就会告诉他不能吃下水,让人心生害怕,而且现在下水要比以前贵许多,甚至比肉还要贵许多,我有次想买点牛百叶,问价竟然要九十块钱一斤,只能望而却步,不敢多问。一个春节过后,我在南宁和几个本地的同学接待几位从外地来的同学,问他们想吃什么,他们说过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去那儿吃点下水吧。于是就请他们到一个专营下水的大排档那儿去,点了部分牛下水和部分猪下水,都是精华部分,合在一起分成两份,一份于用于爆抄,一份用于打火锅。这一顿下来,并不比大鱼大肉便宜。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