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我和童话大王那些事儿

我和童话大王那些事儿

 

作者:宇腾

 

1993年,我第一次知道郑渊洁这个名字。

彼时,我13岁,读小学5年级。学校里让我们征订报刊杂志,很多同学选了《少年文艺》《小学生优秀作文选》《故事大王》。我想选一种不一样的,倒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这样可以和要好的同学交换着读。于是我选了几乎无人问津的《童话大王》。

其实当时我对这本刊物完全不了解,也并没有太当回事。但是当拿到第一本的时候,我意外的发现居然很好看,大大出乎我的预期。

那一年,《舒克贝塔历险记》里面,糕鱼昏(不知为啥,后面改版成了糕鱼氏)偷走了五角飞碟,利学会了驾驶,“毛克”正想办法怎么把飞碟骗回来。虽然我一开始接触有“不上不下”的感觉,但是坚持把每一集完,故事愈发精彩,每个月就有了特别大的期盼。

《大侦探乔麦皮》《象鼻子牛的故事》是我当时特别喜欢的故事,所以直到现在都印象深刻。而且如果我没记错,《红沙发音乐城》和《熊猫鲍尔》应该也是在那一年发表的。这些想象力爆棚的作品,真是让我喜欢得不得了。

你说小学生看这些东西有用吗?当时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是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很确定:《童话大王》就是我的文学启蒙书。——一粒叫做“爱看书,爱写作”的种子,就是那时候植入到我心里,开始生根发芽的。

但是我们班主任不了解这些,为了不影响我们小升初的成绩,94年就不让我们再继续订阅了。那么小的我,自然也没能力做点啥,于是,我与《童话大王》,不得不说再见了,尽管内心非常舍不得。

这一别,就是两年。

直到1995年12月份,我在学校门口的书摊上,瞅见了当期的《童话大王》。美好的回忆瞬间涌上心头,我仿佛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友,那叫一个亲切,那叫一个激动!

《杀人蚁》的第一集就刊登在这一期的《童话大王》中。我读了之后,大受震撼。当即暗下决心:以后的每一期我都要买!既然再次相遇了,说什么也不要分开了!……

自96年1月份起,我开始在县城的书报亭一期不落地购买《童话大王》。每个月月初的那几天,我都是既兴奋又痛苦。

兴奋的是又有新的童话可以读,痛苦的是64页的内容实在是不够读。每次把新一期的月刊拿在手中,我都恨不得一口气读完,好好过把瘾。但是呢,不行啊!一天读完一时爽,剩下29天干瞪眼。——我不想那样,因此我总是小心翼翼地分配每天的阅读量,只求快乐可以多延续几天。

——读完了一个短篇,嗯,可以了,收起来吧。明天再读。

——才读了一个短篇,太少了。再读一篇吧。

——唉,行吧。确实没看够……

——接下来是个中篇,行了,可不能把它读完!读完了这本书就剩不下什么了。

——唉……

我总是这样“精打细算地过日子”,然而无论再怎么控制自己,也没办法撑够一星期。那接下来的三个星期怎么办呢?——还能怎么办?望洋兴叹。望眼欲穿……

1996年——1998年8月,我就在这种“读的时候真快乐,读完之后又心疼”的自我纠结的幸福中读完了32期的《童话大王》。

从我的角度来看,这几年不是《舒克贝塔历险记》连载的高光时刻,他们的高光时刻应该是1992——1996年(96年6月份完结)。然而这几年却是郑渊洁中篇童话最好的年份。虽然《五个苹果折腾地球》早已惊艳问世,但是老郑很多部经典的中篇童话几乎都创作于这几年。我基本赶上了最好的年代,最好的郑渊洁。这是我的幸运。

话说回来,为什么我刚才卡了8月份这样一个时间点呢?因为,这一年的9月,我去到一个离县城几十公里的乡镇读高中了。在那里,我买不到我心爱的《童话大王》了。一个月放一次假,但我的家不在县城,我很难有机会去书报亭了。

这些是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呢?——上了高中的我,正在经历人生中最难、最迷茫,同时却也是特别有意义、有价值的阶段,我已经顾不上郑渊洁和《童话大王》了……

正如我在《我写过的最重要的一段话》中所说:1998年,我写下了55个字的《人生之路》,并且成功发表。

这个时候的我,在心里特别感激郑渊洁,因为我的写作能力完全是拜那几年读《童话大王》所赐。没有郑渊洁,我的作文水平不会那样出类拔萃,没有《童话大王》,我也就写不出《人生之路》,那么之后的爱情故事也就不复存在了,我的人生走向肯定会大大的不同……

我不止一次对我的闺女说:“你要感谢郑渊洁。没有他,可能也就不会有你……”

这句话一点儿也不夸张。现在知道为什么郑渊洁在我心里封神了吗?这就是原因。

郑渊洁,我的文学启蒙老师,我的红娘,我的恩人……

向您鞠躬!

故事还没有结束。

上了高中的我,开始大量的阅读中外世界名著,我的写作水平也在阅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长时间的写作练习中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然而拜读过那么多的中外文学名著,近现代、当代文学作品后,如果你问谁的书最吸引我,我的答案还是那三个字:郑渊洁 。

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那么强烈的喜欢郑渊洁。

2007年,开通新浪博客也是受郑渊洁的影响。那个时期,每天登录博客,去看郑渊洁的文章并且评论留言,是特别惬意的一件事。然后我有样学样,也开始利用大把的闲暇时光记录我和晓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后面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了,我在博客记录了我们的相识、相知、相见、相爱、结婚、生女、育女,工作状况、工作变动等一系列文章,于是有了我的第一部作品集——《经历过•才会懂》。

郑渊洁在1998年曾答应我们这些70后、80后的读者,为我们写二十部长篇小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食言了。直到现在我依然不知道这些小说是否已经完稿;我只知道,我们一直没能读到第8部的全篇,也就是《仇象》。心中的遗憾已经说得太多了,这个无需赘述。我想说的是:郑老师,您有的时候真是太执拗了。您的地位已经这么尊贵,何必跟那些侵权的小人计较呢?为了维权而不发表作品,是您的损失大,还是他们的损失大?我们这些一路追随的读者已经等不起了……

不过现在我也不能催书了。郑老爷子病了,您一直在他身边无微不至的照顾,真的太辛苦了。

文章的最后,衷心的祝愿:您和老爷子能够创造生命奇迹,平安顺遂!

 

2024.7.24 于夏津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