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黄昏须从容
作者/池征遥
在悠长的岁月里,每一滴时间的细沙都悄然滑落,带走了青春的华彩,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七老八十,这个曾经遥不可及的年纪,如今已悄然降临在许多人的身上。他们像是行走在时光长河中的旅者,每一步都踏得沉甸甸的,因为每一步都承载着生命的厚重与沧桑。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去看望一位年迈的长者。他坐在窗前,阳光洒在他的脸上,映照出深深的皱纹和斑白的头发。他的眼神有些浑浊,但依然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平静与淡然。
他缓缓地开口,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他说,人老了,身体就像是一台磨损严重的机器,每一个零件都开始出现故障。骨头变得脆弱,稍不留神就会骨折;五脏六腑也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有力,稍微吃多一点就会感到不适。他说这些时,并没有太多的悲伤或抱怨,反而带着一种淡淡的微笑,仿佛在品味着岁月给予他的独特滋味。
我听着他的讲述,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生命就是这样,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地想要留住青春,岁月依然会毫不留情地在我们的身上留下痕迹。然而,正是这些痕迹,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与变迁,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个当下的瞬间。
这位长者告诉我,人老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他说,他现在每天都会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不再去追赶那些繁华的脚步,而是选择在慢中寻找生活的真谛。
他走路时,不再匆匆忙忙,而是慢慢地走,细细地感受脚下的每一步。他说,这样走,虽然速度慢了,但却能更好地欣赏沿途的风景。他吃饭时,也学会了细嚼慢咽,不再狼吞虎咽。他说,这样吃,不仅能更好地品味食物的味道,还能让身体更好地吸收营养。
他还告诉我,人老了,要学会放下一些东西。比如,那些年轻时争强好胜的心,那些对名利的执着追求。他说,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有起点也有终点,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听着他的讲述,我仿佛看到了一位智者在生命的黄昏时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他的心态如此平和,他的生活如此简单,却又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这位长者还赠送了我一首《慢之歌》,用来提醒自己和身边的朋友。他说,人老了,就要学会唱这首慢之歌,让生活慢下来,让心灵静下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我深深地被他的话所打动。是啊,人到黄昏须从容以对。从容,是一种境界,是来自心境的豁达与品质的笃定。不浮躁,不张狂,不急功近利,不哗众取宠。当然,从容并不意味着放弃;相反,却能映射出更多理性的光辉。
下面将那位老人推荐的《慢之歌》转录如下,与老年朋友分享。
人到黄昏如过关
一关更比一关难
通身骨胳已老化
五脏六腑已近残
少吃一口心慌乱
多吃一口夜难眠
站得久了腿发软
坐得久了腰背酸
话说多了思绪乱
路走多了头晕眩
稍有不慎跌一跤
不是骨折就是瘫
奉劝诸位老朋友
人老服老是必然
人生进入慢車道
慢字当头记心间
走路行动都要慢
吃饭细嚼要慢咽
筷子落地不要揀
油瓶倒了也坦然
急事难事莫慌乱
大事小事莫抢先
千事万事慢慢慢
家事外事顺自然
人老要唱慢之歌
慢中求稳保安全
高高兴兴活到老
快快乐乐度余年
同时,我也写下几行诗,与老年朋友们共勉。
岁月匆匆不待我,
往事回首似云烟。
莫畏身心皆已老,
常念好事在后边。
老来难得体安康,
颐养天年最重要。
不为繁事添忧愁,
顺其自然乐逍遥。
人生不多几春秋,
转眼之间已白头。
慢之歌中寻真谛,
笑看浮云任去留。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