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颂(外四篇)
作者:徐业君
夫教师者,天地之精英,人文之瑰宝。彼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孜孜不倦,诲人不倦。其德行之高,学问之博,皆足以垂范百世,为天下士子之楷模。
教师之心,如明镜止水,澄澈无垢。彼以无私之心,育天下英才,不求名利,但愿学子成龙成凤。其言传身教,皆以道德为本,使学子知荣辱、明是非、辨善恶。教师之德,高矣!彼之为人也,正直无私,清廉自守,不为世俗所染,不为名利所动。其心如玉壶之冰,其行如松柏之茂,真乃天下之良师也!
教师之才,如海纳百川,博大精深。彼以广博之知,解学子之惑,启迪智慧,开拓视野。其授业之道,循循善诱,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子听其言,如饮甘露,心旷神怡;观其行,如瞻高山,景行行止。教师之才,广矣!彼之学问也,贯通古今,融汇百家,真乃天下之博学也!
教师之劳,如春蚕吐丝,不辞辛劳。彼以勤劳之手,笔耕不辍,为学子批改文章、答疑解惑。其日夜操劳,无怨无悔,只愿学子学有所成。教师之劳,勤矣!彼之勤劳也,如农夫之耕田,如工匠之雕琢,真乃天下之勤劳也!
夫教师之德、才、劳,皆足以感人肺腑。彼之为人也,德高望重,才学兼优,勤劳不懈。其言传身教,皆足以激励学子奋发向上,为天下国家之栋梁。教师之伟大,由此可见一斑矣!
吾观天下之士,莫不尊师重道。盖因教师乃文化之传承者,道德之守护者。彼以无私之心,育天下英才,为国家之繁荣、文化之昌盛而鞠躬尽瘁。教师之贡献,可谓大矣!彼之付出也,如烛照之燃,如涓滴之汇,真乃天下之伟大也!
今当以千言颂教师之伟大,愿天下之人皆能尊师重道,以教师为榜样。愿教师之德永垂不朽,愿教师之才广传天下,愿教师之劳得到回报。如此则天下大治,文化昌盛矣!此乃吾辈之幸也,亦国家之福也!
夫教师之伟大,非止于此。彼还以爱心之怀,温暖学子之心。学子有疾苦,教师必关怀备至;学子有困惑,教师必耐心解答。教师之爱,如母爱之深沉,如父爱之严格,真乃天下之慈爱也!
总之,教师之伟大,无法言尽。彼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孜孜不倦地耕耘在教育之田野上。其德行之高、学问之博、勤劳之不懈、爱心之深沉,皆足以垂范百世、激励后人。愿天下之人皆能尊师重道、以教师为榜样;愿教师之伟大永载史册、流芳百世!
延安行
延安,这座位于中国陕北的小城,因其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而闻名。一直以来,我都对延安充满了向往,想要亲自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感受那段峥嵘岁月留下的痕迹。
终于,我踏上了前往延安的旅程。一路上,随着车窗外的风景逐渐变得荒凉,我的心情也变得愈发激动。当我终于站在延安的土地上时,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庄重和肃穆。
我首先来到了延安革命纪念馆。这座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革命历程而建立的,里面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照片。我仔细地看着每一件展品,听着讲解员的讲解,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看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的照片和手稿,感受到了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的精神。
离开纪念馆,我来到了宝塔山。这座山是延安的标志性景点,山上有一座古老的宝塔,据说这座宝塔是革命时期的重要标志。我站在山顶,俯瞰着整个延安城,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我想象着当年的革命者们,他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为了民族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在延安的几天里,我还参观了其他的革命旧址,如杨家岭、枣园等。这些地方都留下了革命者们奋斗的足迹,每一处都让我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厚重。我深深地被革命者们那种为了理想而英勇奋斗的精神所打动,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除了革命历史,延安的自然风光也让我陶醉。我来到了黄河边,看着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延安境内奔腾流淌。我站在河边,感受着河水的汹涌和磅礴,仿佛能够听到历史的回响。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到了延安这片土地所蕴含的无穷力量。
在延安的旅程中,我还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延安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以面食为主,口感丰富多样。我尝试了各种延安小吃,如羊肉泡馍、凉皮、臊子面等,每一种都让我回味无穷。这些美食不仅让我满足了味蕾,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延安的文化和生活。
这次延安之行让我收获颇丰。我不仅了解了革命历史,还感受到了延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红色的土地,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为理想而奋斗的信念。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份信念和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延安之行虽然结束了,但这段经历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每当我回想起那段时光,我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激动和自豪。我知道,那是我对延安这片红色土地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在涌动。我希望有一天能够再次回到延安,再次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底蕴。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延安,了解这段历史,感受这片土地的魅力。
颐和园游记
颐和园,这座位于京城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无尽的魅力。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怀揣着满心的期待与憧憬,踏上了这片充满历史与诗意的土地,去探寻那深藏在岁月中的辉煌与宁静。刚踏入颐和园的大门,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便扑面而来。朱红色的宫墙与金黄色的琉璃瓦相互辉映,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尊贵。我沿着青石铺就的道路缓缓前行,仿佛穿越回了清朝,耳畔回荡着宫廷的钟鼓之声。
奋勇登上万寿山,山路蜿蜒曲折,石级陡峭。攀登的过程虽然有些吃力,但心中那份对山顶美景的向往却让我动力十足。沿途古木参天,枝叶繁茂,仿佛在为我遮挡炎炎烈日,又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终于,我登上了万寿山的山顶,眼前的景象让我震撼不已。
站在山顶,俯瞰京城,现代化的群楼大厦尽收眼底。那些高大的建筑如同一座座山峰,错落有致地矗立在城市之中。车水马龙的街道,川流不息的人群,展现着这座城市的活力与繁华。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颐和园中的宁静与祥和。在这里,时间仿佛凝固了,一切都显得那么悠然自得。
极目远眺,连绵起伏的青山峦宛如巨龙一般蜿蜒伸展。青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犹如绿色的海洋,微风吹过,掀起层层绿浪。在这青山的怀抱中,颐和园宛如一个熟睡的婴儿,安静而又祥和。那明镜般的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昆明湖犹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将蓝天、白云、青山、古建倒映其中,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湖水澄澈透明,偶尔有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波光粼粼,如梦如幻。
目光移向依水而建的苏州街,那蜿蜒曲折的街道宛如一条灵动的水蛇。这里仿照江南水乡的风格而建,商铺林立,河道纵横。河中的小船摇曳着,船娘轻声吟唱着江南小调,那悠扬的歌声在水面上飘荡,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的小镇之中。街道两旁的店铺古色古香,有的售卖着精美的手工艺品,有的则是特色小吃。我穿梭在这狭窄的街道中,感受着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仿佛忘记了自己身处北方的皇家园林。沿着山路拾级而上,我来到了万寿山上的古建筑群。那些宏伟壮观的宫殿和庙宇,展现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大雄宝殿庄严肃穆,殿内供奉着佛祖的金身塑像,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地祈祷着。排云殿金碧辉煌,殿顶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彰显着皇家的威严。殿内的陈设精美绝伦,古色古香的家具、华丽的绸缎、珍贵的文物,无不诉说着曾经的辉煌。登上佛香阁,整个颐和园的美景一览无余。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湖水、错落有致的宫殿,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的画卷。我站在阁顶,深深地被这美景所陶醉,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从万寿山上下来,我沿着昆明湖畔漫步。岸边垂柳依依,柳枝随风飘舞,仿佛是大自然的画笔在水面上画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湖面上荷叶田田,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盛开,粉色的、白色的花瓣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娇艳。微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让人心旷神怡。
走过十七孔桥,这座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的石桥造型优美,工艺精湛。桥上的石雕狮子形态各异,有的威武雄伟,有的憨态可掬,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登上南湖岛,岛上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我在岛上的知春亭里稍作休息,欣赏着四周的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继续前行,我来到了乐寿堂。这里是慈禧太后曾经居住的地方,建筑风格典雅大方。堂前的海棠花开得正艳,粉白色的花瓣簇拥着黄色的花蕊,散发出阵阵清香。穿过乐寿堂,来到了玉澜堂。这里曾是光绪皇帝的寝宫,如今虽然已经物是人非,但那庄严的气势依然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在颐和园中畅游了一整天,我被这里的美景深深陶醉。这座皇家园林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艺术的杰作,更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它见证了清朝的兴衰荣辱,承载着无数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当夕阳西下,余晖洒在颐和园的湖面上,整个园林被染成了一片金黄。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颐和园,心中默默地许下心愿,希望有机会能再次领略它的魅力。颐和园之行,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让人感叹不已。它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一座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艺术殿堂。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相信颐和园将继续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穿越时光,探寻深圳博物馆里的千年古镇习俗
穿越时光,探寻深圳博物馆里的千年古镇习俗(散文)/徐业君在假期的灿烂时光里,我带着孩子走进了深圳博物馆,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古镇生活习俗的奇妙之旅。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殿堂,宛如一个时光机,将我们带回到了过去的岁月。
刚踏入博物馆的大门,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宽敞明亮的展厅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文物和精心布置的场景,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古镇的故事。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揭开这神秘的面纱。我们首先来到了“古镇溯源”展区。一幅巨大的古镇地图展现在眼前,上面标注着古老的街道、河流和建筑。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解说,我们了解到古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原来,这座古镇在千年前就已经是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南来北往的商人在这里汇聚,带来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习俗,逐渐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沿着展线前行,“古镇街市”的场景逼真地重现了昔日的繁华。古朴的店铺、热闹的集市,还有街头巷尾的小贩吆喝声,仿佛就在耳边回荡。孩子们兴奋地指着那些模拟的货摊,讨论着上面摆放的物品。有精美的手工艺品、色彩鲜艳的布料、香气四溢的美食等等,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热闹非凡的时代。走进“民居生活”展区,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精心复原的古镇居民住宅。从庭院布局到室内陈设,每一个细节都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孩子们好奇地打量着古旧的家具、精致的雕花窗户和传统的炉灶,感受着古人生活的温馨与宁静。在这里,我们还了解到了古镇居民的传统习俗,如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这些习俗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在“民俗风情”展区,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展示让孩子们大开眼界。舞龙舞狮、花灯庙会、戏曲表演等,每一项都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孩子们被那些绚丽多彩的服饰和精彩绝伦的表演所吸引,不时发出惊叹声。通过观看多媒体展示和互动体验,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些民俗活动背后的寓意和故事,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参观过程中,孩子们不断提出问题,与讲解员积极互动。他们的思维被历史的谜团所牵引,想象力在古老的文化中飞翔。我欣慰地看着他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心中感慨万千。这次博物馆之旅,不仅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一颗热爱历史文化的种子。当我们走出深圳博物馆时,夕阳的余晖洒在身上,给这次特别的旅行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孩子们依然兴致勃勃地讨论着今天的所见所闻,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我知道,这次穿越千年古镇生活习俗的探索之旅,将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一段难忘的记忆。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带着孩子走进更多的博物馆,让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在文化的传承中成长。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美好,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深圳的魅力画卷
——宝安区与南山区的盛景
深圳,这座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城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海之滨。而宝安区的欢乐港湾摩天轮和南山区的前海楼周边环境大海,则如这幅魅力画卷中最为绚丽的笔触,勾画出令人心醉神迷的景致。
当我踏入宝安区的欢乐港湾,那座高耸入云的摩天轮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它就像一个巨大的梦幻之轮,静静地矗立在天地之间。阳光洒在摩天轮的轮廓上,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仿佛在邀请每一个路过的人,踏上这充满浪漫与惊喜的旅程。随着摩天轮缓缓升起,城市的喧嚣渐渐远离。眼下,是一片繁华而有序的景象。滨海文化公园里,绿意盎然,繁花似锦。人们漫步其中,笑声和话语交织成一曲和谐的乐章。远处的高楼大厦挺拔矗立,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现代化风貌。而那蜿蜒的海岸线,如同一条蓝色的丝带,将这片土地与大海紧紧相连。此刻,微风轻拂我的脸庞,带来了大海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我仿佛能够触碰到这片土地的脉搏,感受着它的活力与热情。
当我离开宝安区,前往南山区的前海楼时,又被另一番壮美的景象所震撼。站在前海楼前,辽阔的大海展现在眼前,无边无际的蓝色一直延伸到天际,与蓝天白云相接。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声响,仿佛是大海在诉说着它的故事。海风扑面而来,带着丝丝咸味,令人感到无比清爽。大海的广袤让我心生敬畏,它那无尽的包容和深沉的力量,让人不禁感叹自然的伟大。远处的船只在海面上航行,留下一道道白色的痕迹,像是大海写下的诗句。在前海楼周边的环境中,现代化的建筑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建筑的线条简洁而富有张力,与大海的辽阔相互映衬,展现出人类智慧与自然之美的完美融合。夕阳西下,天边染上了绚丽的晚霞。金色的光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如梦如幻。此刻的欢乐港湾摩天轮和前海楼周边的大海,都被这温柔的余晖所笼罩,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我静静地站在那里,沉浸在这美景之中,不愿离去。
在深圳这座科技之都,宝安区的欢乐港湾摩天轮和南山区的前海楼周边大海,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现代与传统的和谐共生。它们不仅仅是一处处美丽的景点,更是这座城市灵魂的一部分,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将永远珍藏在我的心中,成为我对深圳这座城市最美好的记忆。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