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躬耕为良医
——记全国基层名老中医韩福祥
作者:马光增
在鲁北大地上,有个人的名字很响。他是一位平素无华、敬业勤恳、任劳任怨的中医大夫,潜心医学,躬耕杏林,视病人为亲人,用他医者的仁心和求真的精神,为患者疗疾,为国粹添彩,为后人铺路,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赞许,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他先后获选为“山东名中医药专家”和“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荣誉称号。
他,就是山东滨州市阳信县中医医院的韩福祥主任医师。
筑梦中医
韩福祥医师的韩氏家族在阳信县医缘历史久长。特别是近代,其后人铭祖辈之家训,视行医为大圣。多习岐黄之术,行医惠泽庶民。1979年韩福祥高中毕业了,可惜那年上级招生部门出了“损招”:硬性规定大、中专不能兼报。凭成绩,按理想,韩福祥本想鱼跃龙门,报考大学。但农村人与城里人的落差,让当时的人们迈一道坎上一层楼。望天兴叹,委曲求全报考中专。不过,他的第一志愿还是毅然选择了医学专业--山东北镇卫生学校中医专业,毕业后他来到了阳信县中医医院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
八十年代,脑中风偏瘫是医学的一大难题。那时西医常规用扩血管剂,中医大夫多习用镇肝熄风汤或补阳还五汤加减等,多不获效,甚或多见入院后病情仍加重致诸多严重偏瘫后遗症的病人。初生牛犊不怕虎,此路不通,另寻他途。韩福祥意欲寻求治疗新突破。于是,他尝试运用“重补阴血法”治疗对证患者,用鹿角胶、阿胶等血肉有情之品为主组方,欲求其“同气相求”之效。不想此方在诸多患者身上,多有一剂中的,效如桴鼓者。有患者偏瘫数月,肌力甚至仅为0-1级,在服药后半小时,则伴有剧烈的瞑眩反应,即偏瘫肢体烧灼样剧烈疼痛,西医释为脊髓休克到苏醒的兴奋好转反应,迅即从0级恢复升至3级以上。用方独闯,桴鼓卓效。韩福祥异常兴奋,迅速将此自创验房归纳整理,撰写成《重补阴血法治疗脑卒中临床体会》一文,后在山东中医内科学术年会和全国第四届青年中医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了现场交流。此后,修改完善的论文《重补阴血法治疗脑卒中举隅》在《山东中医杂志》上发表,同时被《中医基础理论与研究》一书(丛林主编)收录。马不停蹄,更上层楼。他独立通过医学观察、临床治疗,归纳完成《重补阴血法治疗中风偏瘫116例临床研究》科研课题,并获科技进步多项褒奖。该成果在当时全省中医学界产生了轰动影响。
从医临床过程中,急性鼻窦、副鼻窦炎是常见病,但治疗起来却不简单。西医应用大量多种抗菌素只能缓解,久治不愈,甚至发展成为慢性疾病。韩福祥记得,有一天下午快要下班时间,有一位韩姓鼻炎患者匆匆来到诊室,自述1976年上高中时就患上了鼻炎,长期鼻塞,频流大量黄绿浓鼻涕,头痛头涨如裂,记忆力骤减。走了多家医院,花了千元药费,也是时好时坏。当时西医开始给大量单方磺胺药及土霉素、四环素等西药服用,后改用青霉素,再施上颌窦穿刺清洗窦腔脓液并注入抗菌素术,后因严重鼻塞频点“滴鼻净”,每天竟用达十几支,多年也没有治好,一直痛苦不堪。作为鼻炎患者,按正常不该挂内科号,既然患者来,又不希望跑空,当时他也只是开了一些缓解鼻塞的药,建议患者过段时间再来看看。这之后,韩福祥多处请教,遍查医书,只可惜好长时间也没有寻求到治疗这类病的方案。
上世纪就是年代,阳信县县城内有一个山东省最大的废旧书刊市场。只要书市开市那天,要么早起,要么午休,他都到书市遛上一圈,寻找自己需要的医学书籍。终于有一次,他发现了一本新版的医学古籍经典《黄帝内经》。他如获至宝,没有还价直接买下来。天天翻阅,日日沉思。大概有半年时间,终于在《黄帝内经》经典中找到答案:《素问·气厥论》曰:“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找到理论依据,深探根结所在。他自试用中医的一个小验方:藿香30克,苍耳子10克,白芷10克与猪苦胆一个,封口同煎,服用3—6剂。结果几毛钱药费,就让众多的鼻渊患者药到病除。此时,他又想起那位半年前来过的鼻渊患者,只可惜没有电话没有地址,无计可施。不想,有一天在楼道里,他忽然巧合地见到那位自己诊治过的韩性患者。他邀请这位患者再来他门诊一趟。还是那个小验房,还是不到一块钱的中草药,症状迅速缓解。二十天后,那位患者送来一面锦旗,并附有一封感谢信。
如此疗效,令韩福祥心花怒放,信心倍增。他感受到中国医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深感所学专业知识的缺陷和浅薄,深深地体悟到继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经过几年临床历练,经过不懈努力,韩福祥于1985年考取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专业,后获得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这为他日后再度继续临床诊疗、探索研究和专业拓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攻难克坚 医出“精典”
九十年代后期,面对全国医疗市场化新格局,副院长兼急症科主任的韩福祥认识到,必须重视加强急救队伍建设,必须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提高对各种急危重症的急救水平和能力,才能提高救治成功率,赢得更大的社会信誉。为此,他亲临抢救第一线,与医护人员共同抢救各种急危重症。废寝忘食,通宵达旦,自然是他急救工作期间的家常便饭。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中,韩福祥还特别注重和发挥中医“针药并用”的特色优势,采用针刺、艾灸急救穴,配合静注参附、参麦注射液、醒脑静或鼻饲安宫牛黄丸以及中药独参汤、参附救心汤、生脉散、承气汤等中医优势方剂。“针药并用”运用到抢救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在他带领下的整个团队,经历过无数次惊心动魄与死神战斗的实战历练,对于处理各类急危重症,全科医护人员都熟练掌握了配药技术,积累了丰富实战经验,特别是对于年轻医生的成长,都起到了非常明显的引领和助推作用。时年由于病家和社会各界对其所在医院急救水平的良好社会反响,一度使医院内科急危重症科名声大噪,慕名而来的就医者让内科病房排号入住。
针药并用、中西结合,最典型的病例不在少数。时任阳信县教委主任的马先生急性心梗又发生室颤,心源性休克,血压测不到,心音听不到,大汗淋漓,已显阴阳离决之象,经抢救40分钟,成功复活,一周后健康出院。此间,还有许多喝农药自杀的年轻妇女,只要来到该院急诊,几乎全部抢救成功并恢复健康。
2007年开始,县中医医院大内科分病区后,韩福祥开始兼任着两个病区学科带头人。他坚持参与科室同事一同排班,带头并指导着医疗团队,发挥着中医针药应对急危重疑难病症的特色优势,两个内科病区年均住院患者2000多人次,好转率和治愈率均创该院历史新高。
恋上“真经”探本源
有了临床历练的经验体会,有了系统专业学习的收获,再度走上临床一线的韩福祥工作少了一些幼稚和莽撞,多了一些思考和总结。有些病,比如前面说到的“脑中风偏瘫”“鼻炎”之类的病,韩福祥确实治好了不少,但那都是就病治病,找根源,出方子,没有从更深层次去探讨。现在不同了,他反复翻阅《黄帝内经》等古典医学书籍,他天天多问几个“为什么”?
此时的韩福祥,再度回忆起那位几年前自己曾经治好鼻炎的韩姓患者:1976年丙辰年,乃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水运太过之年,这个冬季易感寒冷潮湿之邪,患流感失治而致邪郁化热上蒸肺窍,并进而发展为严重的副鼻窦炎。感慨之余,他回顾性分析:鼻炎患者伴随的剧烈头痛明显与昼夜、太阳升降规律密切相关,上午、中午太阳炽热时,头涨痛如裂且伴有呕恶感,太阳落西山至入夜后,头痛骤减直至完全消失,这种头痛昼作夜息与太阳升降及强弱规律性的病象,绝非原西医教科书中所述之晨起体位变化之因,而是与西医近代才认同的人体激素分泌,有昼夜时序节律的变化相关。这种现代医学刚刚认知的医理,其实中医在数千年之前就已然揭示出乃“天人相应”之道使然。
顿悟过后,让韩福祥再度回忆起刚刚参加工作时的1983年夏季,那年时值流行温病(西医:肠伤寒),发病患者都高烧40度以上稽留热,当时西医接受的患者需住院治疗,施用肠伤寒杆菌特效药氯霉素静脉点滴再补液等综合方案,多数患者住院一月左右方能出院。韩福祥辨证运用三仁汤合白虎汤化裁,仅用5—6剂即可完全治愈了,此间他一人月余即接诊并治愈的患者达50多人。四十年过去了,他的这个中医方药治愈的这种温病,从此销声匿迹。难道那时的肠伤寒杆菌,自此从自然界自行灭绝了吗?他一直不解其谜,多年来虽然也在思考其因应与时空运气有关,但仍未遇明师点悟,只能算推测。
时至2013年初,韩福祥有幸聆听到安徽中医药大学顾植山教授、顾派龙砂医学流派传承人关于“五运六气”学术报告,惑而不解的探索欲望骤然复活,犹如迷航在夜海中之一叶孤舟,忽然看到了指引航向的灯塔,似乎对上述两个数十年之前病象之理有豁然顿悟之感觉。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中医药学发展、提高的现实急需,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命脉。中医药学中的五运六气是先人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对自然与生命动态变化规律的归纳,也是打开《黄帝内经》的钥匙。《黄帝内经》中处处都体现了五运六气的思想,整个宇宙天体运行背后的巨大能量,以及人类能感知到的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这些诸多因素,对人体影响而呈现出的生命变化规律,就构成了天人相应的共存模式,并渗透到了现代中医理论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医理论的基础和渊源。
韩福祥特别注重中医药理论的传承于发展教育。作为“新生事物”,他第一步是于2013年6月携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儿子韩维哲,一同参加全国拜师顾植山教授典礼,此后父子俩数十次参加各种五运六气会议,并跟师临床。父子俩经过不断的学习,研用易医结合理论,对“五运六气”精髓有了深入的把握,他们开始尝试运用五运六气指导中医临床,以太极之道驭针药之术,发挥“针药并用”优势,治疗众多内外妇儿五官多科常见多发病和某些疑难病症,逐渐形成了源于龙砂医派传承的《黄帝内经》“开阖枢”核心理论指导下,形成了与经典一脉相承的独具特色的新疗法。基“易医同源”理论指导,宗太极、八卦、河图、洛书之道,据五色对应五行、五脏之理,用先天八卦之数对应后天八卦之位与五行生克制化之理,据“同气相求、同声相应”之道,用“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五行”、“八卦”数理模型,创五色和卦爻术数与中药合一之术,感天地宇宙多维时空“元炁”之五行能量,扶正趋向同频共振人体生命之律动,遵循“天人相应”之道,达到“天人合一”健康时态,籍此治疗诸多病症,多获卓效。
在山东省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专委会主委李洪等专家教授的带动影响下,韩福祥很快成为这支队伍中的骨干、佼佼者,2019年后当选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五运六气专委会第一、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第二届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专委会第二届副主委,滨州市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专委会主委。2015年6月被省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后备传承人。
身兼数职,韩福祥深知自身担子的沉重,也清楚自己应该承担的重任和义务。他通过多种方式,多方传播龙砂医学流派学术思想精髓,把自己的学研、探讨,毫无保留地传递给每一位“五运六气”后来者。
2015年11月16日,“中国中医药行”阳信站正式启动。韩福祥作为省中医药局特聘专家,对来自滨州市各县市区的200多名学员,授课《我的中医之路》,将自己学习、运用“五运六气”指导临床实践的体会、卓见,分享给大家。
2016年9月,韩福祥获选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并以此为契机,以传承五运六气为侧重点,带教培养了20余名学徒。2020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团对韩福祥的“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评审验收荣获优秀等级,备受专家团高度赞扬,并作为经典范例在全国推广 。
2016年11月25日,韩福祥应邀为淄博市市级医疗机构专业人员及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140余人授课《龙砂顾氏太极思想指导脐针临床初探》,《中国中医药报》对此给予了典型报道。
2016年12月9日,韩福祥凭“全五运六气理论”这一强项,获聘为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评委,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出席三位研究生的论文答辩会。
2017年6月17日,韩福祥应邀在北京出席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五运六气专委会筹备会,后续参加《中国中医药报》举办的顾植山中医五运六气临床应用第一期培训班,并作为典型代表在大会分享了自己的几年来《五运六气临床应用体会》。
2017年8月25日,他应邀去淄博参加全国第五期中医五运六气临床应用培训班,并在大会演讲分享了《学用五运六气指导临床心得》。
2017年10月27日,“中医中药中国行暨齐鲁名中医巡讲”活动,韩福祥作为山东省特聘专家授课《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临床体会》。
2017年11月25日--26日,韩福祥带领滨州市十名中医医师,去淄博参加山东省第五期中医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临床应用培训班,并作为山东省特聘专家为培训班学员授课。
2019年10月11日,在滨州市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专委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会上,他当选为主委。并作为授课专家,与李宏、鲁明源、赵桂芹教授一同给全市中西医者共300多人授课五运六气理论暨指导临床专题。
2020年5月29--31月期间,韩福祥组织滨州市全市五运六气委员集中参加《山东省中医五运六气指导临床应用》线上学习,同时主持了李宏主委和李玲副主委的两场讲座。
在每次讲座或培训班过程中,韩福祥总是注意不失时机联络聚合参训学员,建立起几十个大大小小的专业微信群,带动大家线上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引领数百名中医同仁拜师、跟师和参加相关学习培训,从而使滨州市中医界学习五运六气掀起高潮,一度成为医学新时尚。
近几年来,韩福祥的儿子韩维哲子承父业,担当作为。通过网络渠道传播龙砂医学流派学术思想,引领众多同学学用五运六气和参加其相关学习培训班,并成为新一届世中联五运六气会员。
韩福祥与韩维哲同题共研,互补得失,颇有所获。继《太极开阖枢时相原理在针药运用上的临床体会》在世中联五运六气成立大会交流后,先后联名在《世界医学最新医学信息文摘》发表论文《阴阳对冲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6例》; 2019年8月在《山东中医杂志》发表《从针药并用验案浅谈顾植山太极时相图的临床应用》;2022年11月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阴阳对冲针刺法治疗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该论文述及“阴阳对冲法”实为“开阖枢”理论指导下的“双开、双阖、双枢”针法,并在2021年把上述成果申报专利后,创立了“鹿本堂”品牌系列产品,并入选为“山东省中医药特色疗法入选项目”,现已然推广全国。特别是“子承父业”的感人故事,在龙砂医学流派和齐鲁顾传流派的众多同仁中,已成为一段赞誉不绝的医界佳话。2022年2月,韩福祥的妻子王淑琴作为滨州市中医界学习五运六气委员会会员,参加全省中医确有专长考试,成为全阳信县唯一考过并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和执业证书的“民间中医”。
潜心学研频出硕果
作为一名医者,韩福祥深知业精于勤的道理。近些年,他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从实治学,以自己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功底为基础,以临床实践为依据,不断总结诊治病人的独到经验和成果,拓宽医学理论领域。先后在国家和省部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完成研究课题三个,参与著作编纂四部。
韩福祥的研究成果及总结,着眼于疑难杂症,特别是对中风偏瘫后遗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病等病种。2010年开始,韩福祥兼任国家中医药局确定的“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山东省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针灸理疗康复科主任暨学科带头人和项目负责人,针对发病率较高的农村颈肩腰腿痛类疾病和中风偏瘫后遗症等病症。他带领医疗队伍加强研究,运用针药并用和中医穴位外敷疗法。他在运用《重补阴血法治疗中风偏瘫116例临床研究》科研成果疗法基础上,又不断完善优化理论指导临床的对证方案,并首席主持完成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祛痛散外敷阿是穴治疗顽固疼痛病的临床研究》,经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鉴定为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该成果荣获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该成果临床运用十余年,治愈患者数千例,总有效率97.83%。经病友口碑相传吸引了数十个外省市地患者来诊。有几个典型病例:广饶县李鹊镇东赵村原村支书赵发歧,自述罹患股骨头坏死辗转全国各地60多医家十余年久治无显效且病愈重(从3度进展为4度),而经本疗法消除了疼痛。另一个慕名而来的是东营市军转干部王其明,因其所属的北海舰队部分官兵夏天居住寒冷潮湿的防空洞,致脊背部斜方肌僵硬疼痛(脊筋膜疼痛综合症),长达31年久治无效,经本疗法四次痊愈。该课题曾获评为滨州市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据此,韩福祥总结撰写科研论文四篇:《祛痛散外敷治疗慢性腰肌劳损81例》、《祛痛散外敷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 祛痛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秘制祛痛黑膏药治疗老年颈椎病的疗效及对NRS和JOA评分的影响》,将成果无偿向社会推广。韩福祥于2014年获选为滨州市中医药学会疼痛病专委会副主委,2015年获选山东针灸学会第一届中医外治专委会委员。
另外,韩福祥首席主持完成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鹿龟固本膏膏药的研究与开发》,外敷神阙穴对虚劳虚寒性疾病等都有很好的疗效。并总结撰写科研论文《鹿龟固本膏外敷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于2017年1月发表在《山东中医杂志》。
从医四十载,韩福祥始终牢记“大医精诚”古训,对医术精益求精,对患者满腔热忱,医患无数,享誉四方,其建树影响深远,特别是对经典中医的传承与传播亦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以医精德高仁心赢得了广大病家的信赖尊敬与爱戴。在他身上有一种大爱,他把患者当亲人,用一言一行,践行一名医者仁心的使命和担当。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韩福祥已届退休之年,他深知时间对于他医学事业的重要性。他不止一次的表达意愿:将老骥伏枥,发夕阳绚烂之光,在继往圣之绝学,传承、弘扬、传播经典中医文化的道路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光增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商店镇马腾霄村人
先于山东教育学院(现齐鲁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
后于山东大学古典文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先短暂留校,旋任阳信三中、阳信一中教师、县委新闻科长
后供职于新华社山东分社、《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日报.农村版》等报媒
现创办北京今日采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领新传媒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作为资深媒体人,
在从事新闻工作过程中,记写了大量消息、通讯等,另其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作品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
在地方史志等古籍史学方面也有所研究
现居北京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