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途经茅台镇

途经茅台镇

 

作者:梁耀鲜

 

“重庆,非去不可”。这样的官方旅游宣传口号真够撩拨人的。今年国庆,我们放松身心的目的地选择了重庆。

从田东到重庆,虽全程高速,但也还需8个多小时。旅游无需那么赶,于是,我们拐进了仁怀收费站。

仁怀是一个比较大的县级市,在大娄山脉北侧,“秦商聚茅台,蜀盐走贵州”,说的就是这里。这样一个有名气的地方,收费站却只用一大块平板罩住,也不装扮,毫无地域特色和风情。唯有“中国酒都”四个草体大字在上面豪气地张扬着,浓烈、霸气、厚重。

秋雨细而绵,不撑伞刚够湿着,撑了又有点累烦。阿和不带伞,爱人小周一伞两用,那晚那街那景,他俩在仁怀街头补够了岁月该有的柔情和浪漫。我们入住酒都大酒店,吃全牛火锅,喝茅台醇,带酒香入梦乡。

第二天参观的第一个点是“天下第一瓶”景区。 

该景区就在市内,从酒店出来转几个弯就到,原以为这类景点当属小打小闹,没多少料子。谁知一登上山头,我们还是给那举世无双的“酒瓶”镇住了。据说,该酒瓶由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实物广告”,并被誉为“天下第一瓶”。它能容纳500毫升装的茅台酒近300万瓶!“天下第一瓶”的建造初衷是为了庆祝茅台酒获得巴拿马金奖。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国参展团的一名成员智慧地将一瓶茅台酒摔碎,四溢的酒香引起评委们的注意,经过反复品尝、比较和鉴定,茅台酒最终被评定为世界白酒中的顶级好酒,并荣获“万国博览会金奖”。这段“破瓶”故事成就了茅台酒的辉煌,而建造如此巨大的酒瓶实物广告,也是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时刻。

听说酒仙洞是茅台酒的故乡,我们也慕名前往。该洞离县城虽然只有11公里,但可以说是长在深山老林之中了。里面的景物虽也平常,只因为它身处酒都,所以被赋予了很多酒文化。酒的秘境、酒的幻境、酒的仙境,在那柱状如茅台酒瓶的大石头统领下,雄浑壮观,千姿百态,走一圈下来,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旷世奇葩。在景区门口,我因为是龙年出生,有教师资格证,又刚巧过了60岁,有其中一样就可以免了门票,我三样都全,幸甚至哉,一路尽景,草木皆欢。只是苦了我的爱车,跟了我整整十年,它可从来没有跑过那么陡的路。那天返程下坡,车的仪表盘上显示出一个我没见过的黄色的故障符号,小周当即上网查询,是引擎系统问题。想着这么陡的山路,它爬得那么辛苦,表达抗议一下是可以理解的了。好在一到平路跑没多远,那符号也就隐了去。

无论多么难走,还是有很多车在赶过去,一辆又一辆。那句话最应景:酒香不怕巷子深。

下一站是茅台镇。当然,我们此行并非为了品尝琼浆玉液,而是怀着极大的好奇心要亲眼看看这个孕育了国酒的摇篮。

汽车驶出仁怀市区后,沿途尽是崇山峻岭,高速公路仿佛全部建在高架桥上,道路狭窄而崎岖,车辆在颠簸中前行。不到半小时,车驶出高速公路,进入茅台镇,立即能够闻到一股浓浓的茅台酒特有的酱香味,长长的公路两旁全是销售白酒的商店,广告五颜六色、幡旗迎风招展。我想,当年杜牧老人家“水村山郭酒旗风”描写的应当是这样的景象了。现在不同的是,店前还多出一道风景,还有站在门口摇旗、打手势、吆喝的那些美女帅哥。天空弥漫着的,除了酒香味,还有他们的一片超度热情,我们在车上也感受到了那一方土地别有风味的生活交响曲。

茅台镇的老街道又窄又弯,我们沿街缓缓前行。家家酿酒,家家卖酒,店里人不多,从车上看过去,就一两个人悠闲地喝茶,等着南来北往的顾客们。车上有声音说,这些地方跟网上的照片不一样啊,还是找个地方问清楚才走吧。刚好前方正在修路,手握方向盘的阿林潇洒地把车头一拐,一进一退,就倒好了车。看着阿林坚定的神情,那时,我以为茅台之游到此为止了,却见一美女很热情地靠过来,我下了窗,问这边怎么游好,她首先加了我微信,然后手往前一指,那边,那边是中心,我家的酒厂就在那边。我们把车开到附近停车场,先下车的四叔大声地惊叹道:风景那边最好!

我们抬头一望,整个茅台镇敞亮在眼前,宽广而集中,是清一色的苏州园林式风格建筑,主要以古典城楼式建筑和仿古建筑为主,四周高山环绕,赤水河贯穿其中,简直是一幅古老的画卷。激动的我们很快又上了车,左挤右占,终于挪到了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纪念园门口。

那里才是人流最多的地方。

停好车,我回头看到,刚才我们下来的应该只算是街头的小部分。那里统一风格的古典城楼式建筑和仿古建筑,依山而建,鳞次栉比,坐落有致,可以说是另一版本的布达拉宫,美得令人叹服。河对面是一个大寨子,是这个镇的集中区,每个角落都有独特的魅力,每一处建筑都充满了古典美和艺术感,庄严而华丽。建在路边的一个临时观景台,依山傍水,面朝风景秀丽的赤水河,与茅台古镇隔河相望,可以直观地看到茅台古镇的全景风貌。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古今奇观。我们在那里站了好久。

随着人流,我们进入一些酒肆酒摊,随酒模引领,听老板介绍,琳琳琅琅,心旷神怡,有时也挡不住美酒的香醇与芬芳,一店拿一小杯,一杯呷一小口,没走多少家,我已感觉飘飘欲仙,舌头不怎么利索了。‌‌

我们向河边走去。在不远处,便是横卧于两山之间、悬挂在赤水河上的红军桥。“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的美名便出自这里。铁索和木板铺设的桥面互相映衬,宛如一道道靓丽的“红色风景线”,成为我们那天打卡的特别胜地。飘扬国旗、英雄赤水、中国第一酒镇,还有如织游客,成了我们照相最好的背景。

在桥上回头往东边看,巍峨的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高高耸立,俯瞰连绵不绝的青山。塔高二万五千毫米,意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那天我们看到,到那里瞻仰的游客络绎不绝。

将近中午一点,我们走进富有当地特色的“茅帮菜”餐馆吃了午餐。

这时,那位在街头给我们指方向的美女来了微信。她说要带我们去她家酒厂参观。我说酒厂都有些什么呢。她说品酒尝酒、看工序看产品。我说我已醉了。她说醉了正好可以看文化。我问都有什么文化呢,有皇帝与茅台的故事吗。她说汉武帝给霍去病送酒壮行的故事你没听说过吗?2000多年前,汉武大帝便喝上了茅台镇的枸酱酒,并亲自赠御酒给霍去病等将士出征,从此中国有了酒泉,由此开创了丝绸之路。枸酱酒,为花果酿造,那酒是茅台酒的鼻祖。

见话题来了,我聊开了。这样看来,李白的《将进酒》也是茅台给惹出来的吧?她说,岂止李白?还有杜甫、苏轼呢!李白饮酒后飘飘若仙,写下了“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杜甫醉后召唤李白“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然后,酣然入梦。苏轼半仰欲睡,吟诵道“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她在给我上文学史论课。

这么说,武松打虎、黛玉醉酒也跟这里有渊源了?我捂着嘴巴吊胃口。

她发来了几个偷笑的表情包。

接着,她正儿八经地发来了她家生产的各种规格、各种颜色的酒瓶图片。我真诚地感谢她的盛情和美意。

我说下一次吧。

因为我已在另一家找到了更为心仪的品种。那天,在中国酒都买了两件酱香白酒,是我今年国庆期间做得最有纪念意义的事情了。

阿林把导航目的地定为重庆解放碑。我们沿着赤水河走美酒河景区,经习水、江津,我们要到电视上见到的、灼灼盛放的、硕大的花篮边,享受那一份“祖国万岁”的荣耀和激情。

一百年前,“怒掷酒瓶振国威”的憋屈已经不再。今天,国酒茅台已经名扬世界,气可登天。

 

2024年10月14日

 

1

作者简介:梁耀鲜,男,壮族,广西百色田东人,汉语言文学本科,长期在田东县工作,曾在多个部门担任主要领导。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有散文专著《写给小城》《诗意烟火》和《故乡的云》《红色七里》(合著)等文集。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