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四岳觅踪(连载之二十四)

四岳觅踪(连载之二十四)

 

作者:张双锁

 

浊繇国、骨飦国和重邕国

 

原文之一:“庚辰,至于滔水。浊繇氏之所食。”滔水即黑水,今称黑河,发源于关山东麓、今甘肃华亭上关镇石罐子。浊繇氏,为古代部落之名,到西周演变为方国之名,治地在黑河之源所在地石罐子。原文意为七月八日庚辰,穆天子到达滔水。滔水之源所在地为浊繇人赖以生存的地方。

 

原文之二:“辛巳,天子东证。”原文意为七月十九日辛巳,穆天子往东巡行。

 

原文之三:“癸未,至于苏谷。骨飦氏之所衣被。乃遂南征,东还。”苏谷,今称深峪、神峪,因地处黑河峡谷而得名,在今甘肃华亭神峪镇境内。苏,为麻类植物,今称黄麻。骨与胥通假。骨飦氏,为华胥氏后裔,到西周演变为方国。原文意为七月十一日癸未,穆天子到达苏谷。这里是骨飦人衣物所用黄麻的产地。穆天子于是继续沿着黑河南行,又转向东行。

 

原文之四:“丙戌,至于长湠,重邕氏之西疆。”长湠,今称枣儿山,在今甘肃华亭神峪镇境内。重邕氏,古代部落之名,到西周演变为方国之名,在今甘肃华亭神峪镇境内。原文意为七月十四日丙戌,穆天子到达长湠山,这里是重邕国的西部边界。

 

原文之五:“丁亥,天子升于长湠,乃遂东征。”原文意为七月十五日丁亥,穆天子登上长湠山,然后继续向东巡行。

 

原文之六:“庚寅,至于重邕氏黑水之阿。爰有野麦,爰有荅堇,西膜之所谓木禾,重邕氏之所食。爰有采石之山,重邕氏之所守。曰枝斯、璿瑰、殶瑶、琅玕、玪璋、兲璸、玗琪、琭尾,凡好石之器于是出。”野麦,指燕麦。荅堇,古称菽,今称黑豆。采石山,在今甘肃华亭神峪镇境内,滨临黑河。原文意为七月十八日庚寅,穆天子到达重邕国所在地黑水河湾 。这里生长着野麦;这里生长着荅堇,西部人称之为“木禾”,这是重邕人的主要食物。这里有采石山,为重邕国所管辖。山上有枝斯、璿瑰、殶瑶、琅玕、玪璋、兲璸、玗琪、琭尾等玉石,所有美玉的材料这里都出产。

 

原文之七:“孟秋癸巳,天子命重邕氏共食天子之属。”共与供通假。原文意为初秋七月二十一日癸巳,穆天子令重邕国给其随行部属提供食物。

 

原文之八:“五日丁酉,天子升于采石之山,于是取采石焉。天子使重邕之民铸以成器于黑水之上,器服物佩好无疆。曰天子一月休。”所铸之器,当为原始玻璃。原文意为第五天,即七月二十一日丁酉,穆天子登上采石山,于是在那里采集了各种玉石。穆天子让重邕国人在黑水河边将彩石熔铸为器物,这些器物和服饰佩物都非常美好。穆天子在这里休整了一月之久。

 

原文之九:“秋癸亥,天子觞重邕之人鳏鸳,乃赐之黄金之婴二九,银乌一隻,贝带五十,朱七百裹,筱箭、桂姜百笥,丝绹雕官。鳏鸳乃膜拜而受。”原文意为中秋八月二十一日癸亥,穆天子宴请重邕国之君鳏鸳,并赐给他黄金缶十八件,银乌酒器一双,贝带五十条,朱砂七百袋,竹笋、桂皮、生姜一百筐,还有系着流苏的雕管乐器。鳏鸳于是合掌加额,跪地拜谢,然后收下了这些礼物。

 

原文之十:“乙丑,天子东征。鳏鸳送天子于长沙之山,[献玉百]隻。天子使伯夭受之。伯夭曰:‘重邕氏之先,三苗氏之[所]处。’以黄木璅银采。[鳏鸳]乃膜拜而受。”长沙山,在今甘肃华亭神峪镇九一沟,这里为南北黑水交汇处。原文意为八月二十一日乙丑,穆天子向东巡行。鳏鸳送穆天子到达长沙山,并献上美玉一百双。穆天子令伯夭接收。伯夭说“重邕氏的祖先,三苗氏曾在这里居住。”于是穆天子赐给其银饰黄金器皿。鳏鸳于是合掌加额,跪地拜谢,然后收下了这些礼物。

 

作者简介:张双锁(1958——),男,汉族,甘肃庄浪人,大学文化,庄浪商务局退休干部。现为庄浪政协文史研究员。作品散见于《甘肃文史》《甘肃政协》《科学•经济•社会》等刊。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