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岳觅踪(连载之二十八)
作者:张双锁
太行、宗周
原文之三十:“丙寅,天子至于钘山之队,东升于三道之隥,乃宿于二边。命毛斑、逢固先至于周,以待天子之命。”钘山,今称五台山,有五道山台,在今甘肃华亭西华镇境内。道与边通假,故而三道、二边指五台山的第三台、第二台。原文意为十月二十五日,穆天子到达钘山脚下的蒲谷乡,又登上其山的第三道之台,然后在第二道之台住宿。又令其大臣毛斑、逢固先回到宗周,等候天子的诏令。
原文之三十一:“癸酉,天子命驾八骏之乘,赤骥之驷,造父之御。南征翔行,径绝翟道,升于太行,南济于河。驰驱千里,随入于宗周。”翟与窄通假,翟道即窄道。太行,为山名,在今陕西陇县境内。河,指汧河,今称千河,时在今陕西千阳境内。宗周,亦称镐、镐京、西郑,在今陕西西安长安区。原文意为十一月二日癸酉,穆天子令驾八骏之车而行,驷骥之车随从,造父为驭手。向南飞驰而行,穿过狭窄的小道,登上太行山之巅,又向南渡过汧水。驰驱千里,遂到达宗周。
原文之三十二:“官人进白鹄之血,以饮天子,以洗天子之足。造父以具羊之血,以饮四马之乘一。”原文意为宫中官吏进献白天鹅之血,请穆天子饮用,又进献羊乳为穆天子洗足。造父则以羊血给驷乘之马同饮。
作者简介:张双锁(1958——),男,汉族,甘肃庄浪人,大学文化,庄浪商务局退休干部。现为庄浪政协文史研究员。作品散见于《甘肃文史》《甘肃政协》《科学•经济•社会》等刊。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