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千古文宗欧阳修

千古文宗欧阳修

 

郭志锋

 

岁月的长河缓缓流淌,一个不朽的名字,历经千年的风雨淘洗,依然鲜活明亮。他就是上承唐朝古文,下启一代文风的千古文宗欧阳修。

这位自称“庐陵人”的一代文坛领袖,虽然出生于绵阳,但他的生命之根却扎在永丰,他的骨子里承续着祖先的血脉,沸腾的血液中散发着永丰人的味道,有着永丰人的特质和精髓。

纵观欧阳修跌宕起伏的一生,既能看到他为官刚正不阿的挺拔身姿,又能看到他为文纵横驰骋的思想光辉。他的一生,执著于自己的文学世界,执著于自己的人性探索,以惊人的文学才华和不凡的坚强毅力,创造出别样的人生、抒写出辉煌灿烂的传世巨著!

 

 

欧阳修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卒于神宗熙宁五年,65年之中竟有40年的为官生涯。他出生后,四岁就没了父亲,家境非常贫困。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虽然家里买不起纸笔,但欧母却始终没有放弃,她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写字,教欧阳修认字读书,成就了“芦荻画地”的经典佳话。

欧阳修24岁考中进士,被任为西京留守推官,从此步入政坛。欧修阳为官期间,正当北宋王朝经济由盛转衰,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以及民族危机日益坚锐之际,政治弊病越来越沉重,国家陷入了内忧外患的漩涡。欧阳修作为有胆有识的政治家,他直言敢谏,主张革新,先后提出“务农为先”、“节用爱民”的崭新观点,充满了人性关怀和民本思想。针对冗官泛滥成灾的现状,他提出“择吏为先”,用按察使来考察官员,同时改革“贡举”,建议将先诗赋后策论调整为先策论后诗赋,以考验官吏的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在建军思想上,他建议打破常规,选良将、修工事、固边防,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并坚决主张抗击外来入侵,誓死反对妥协投降。

庆历新政期间,欧阳修挺身而出,勇于支持范仲淹的革新派,同保守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景祐三年,范仲淹因为论事惹怒了宰相吕夷简,结果被贬为饶州知州,朝庭上下一片哗然。然而,身为谏官的高若讷不但不进诤言,反而在背后诋毁范仲淹。欧阳修大怒,当即写下《与高司谏书》,斥责高若讷“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由此被贬为夷陵令。后来官职回升,但欧阳修并未就此接受“教训”,依旧不变本色,坚持正义,敢说敢为。庆历五年,革新派杜衍、韩琦、富弼、范仲淹等人因所谓的“党论”相继被莫名罢官,欧阳修再次拍案而起,义愤填膺地秉笔直书《朋党论》、《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给“朋党之说”进行有力抨击,毫不畏惧地提出“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的论点,震动世听,传颂一时。而他,又一次遭到权贵的打击报复。

 

 

欧阳修在政治上勇于改革,在文学上同样执著于革故鼎新,培养新人,先后推出一批文章大家。

他不但利用自己德高望重的特殊性,采取行政手段推行古文运动,而且提出了一系列革新散文的主张,引导唐朝以来的古文运动向着正确的方向、向着纵深发展。他提倡文笔创新,反对因袭模仿;提倡简练,反对冗繁;提倡平易自然,反对晦涩难懂,并身体力行,创作出大量的诗词文赋,形成了“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的风格,对宋代乃至千年以来的文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愧为北宋文坛的杰出领袖。

作为文章宗师,欧阳修识才爱才,尽力扶持新人成长。据史载,唐宋八大家,宋占了六家,而除了他自己,其余的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五人均出自于他的培养和举荐,从而崭露头角,扬名天下。嘉祐六年,26岁的苏轼,获得了欧阳修的举荐,有幸参加制科考试,凭着一篇策论,一举成名。欧阳修曾经当众赞赏道:“像苏轼这样出众的人才确实难得,我真的应该让他高出一头呢。”惊讶、喜爱而又自谦的复杂情感溢于言表,着实让年轻的苏轼深受鼓舞,自信大增。

为了表达对恩师的感激,苏轼曾写下一首充满真情的悼念词《西江月》。事隔十八年之后,年已57岁、名满九州的苏轼再次来到欧阳修的故居平山堂,专门修建了谷林堂,并再次赋诗一首。就连清朝的康熙、乾隆两位皇帝也都曾在平山堂留墨赋诗,赞叹欧阳修文品高,扶持和培育新人的人品更高。

其实,还有一个事实,最能说明欧阳修勇于文坛革新。那就是欧阳修除了擅长各种传统文学体裁外,居然创作了传世的《六一诗话》,创立了“诗话”这一文艺评论的崭新体载,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

 

 

欧阳修的文学成就,世有公论。

他是文学创作的多面手,诗歌、词赋、散文,无一不精,各个体载都留下了精品力作。他的散文婉曲平易,既有情文并茂的记叙文,又有寓意深长的抒情文,更有纵横爽健的政论文。《伶官传序》就是政论文中的佼佼者,该文观点新颖,切合时弊,读来震撼人心,尤其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名句更是发人深省,富有感染力量。而《山亭记》、《丰乐亭记》等写景寓情的记叙文,也是别居一格,流露出作者不同流俗的人生见解。名作《醉翁亭记》,非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心愿,张扬着系民于心的儒者胸怀,而且在文章的最后自豪地呼出“庐陵人欧阳修也”!这一句自称,令无数庐陵人激情奔流,也鼓励着一代又一代庐陵的文人和学子!

诗歌创作虽不及文,但也成绩斐然,自成一家。他的诗一方面深受唐朝韩愈的影响,风格沉郁顿挫,想像奇特,如《菱溪大石》、《紫石屏歌》等作品;另一方面,又学李杜,风格雄奇豪放,笔墨淋漓,如《黄溪夜泊》中的“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又如《画眉鸟》:“百啭千声随声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诗句清新明媚,寄寓了诗人的生活感受和人生态度。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等句子,都是欧阳修词中的佳句。他的《踏莎行》、《玉楼春》等作品都是难得的宋词翘楚。而《秋声赋》则是他最负盛名的赋文,运用各种比喻,将无形无味无边的秋声描摹得活龙活现。此赋改变了以往的“律体”,成了颇具开创意义上的“散体”,文学史上竟然和苏轼的《赤壁赋》相媲美,传诵不绝。

梳理欧阳修的为官轨迹,我们情怀激荡;

阅读欧阳修的传世著作,我们如痴如醉。

欧阳修,这位永丰先贤,凭着一种不屈、一种坚毅、一种执著,写就了自己的人生传奇!也成就了永丰的奇迹!让永丰走向了世界,走进了一本本史书!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