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山水诗歌的困境与出路
作者:丘树宏
近年以来,陆续参加了广东清远、浙江温州两个地区以山水田园、诗意山水,或以生态诗歌等为名义的三次诗歌采风、研讨活动,有了一些经验和心得。下面,拟根据三次活动的发言内容,以新时代中国山水诗歌的三个维度为题,即:如何定义山水诗歌的内涵与外延、山水诗歌的困境与出路、山水诗歌的守正与创新,谈一谈个人的想法。
山水田园诗是古代汉族诗歌之一,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宋代杨万里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陶渊明等诗人形成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中国的山水诗歌从《诗经》《楚辞》启蒙,但一直到汉末建安时期,曹操的一首《观沧海》为汉以前诗坛献上了一首完整的山水乐章,这才产生山水田园诗歌的萌芽。真正将自然山水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诗人以自然山水为题材写诗,则始于魏晋六朝,这是山水田园诗歌真正的横空出世。随着唐诗繁荣局面的到来,山水诗出现了丽日经天的壮观、星光灿烂的繁茂而成为盛世。宋代承接盛世气势有所建树,但总的趋势是逐步走向式微。至明清两代,山水田园诗全面走向衰退,山水田园诗因资本主义的萌芽渐渐走到了古典诗歌的终点。
我们今天重提的山水田园诗歌,也有人称之为山水诗,清远诗歌界等近年则提出了生态诗歌的概念。我个人认为,就诗歌这种文学体裁来说,采用山水田园诗歌的概念可能更合适一些。一是回归传统,是守正;二是真正的人文涵义,诗意浓。采用生态诗歌概念,新时代的味道足,是一种创新,但作为一种感性的文学体裁,总是觉得太理性了一些,学术味道太浓,缺乏诗意。究竟哪一种说法好,我们今天不讨论,留待时间和历史来造化和检验。也许,山水田园诗歌与生态诗歌两个概念或者更多的概念共存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诗歌概念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应该是它的内涵。在今天,山水田园诗歌除了要考虑它的概念之外,更应该考虑它的内涵问题。如此,生态概念及其内涵的引入,无论如何都是极具积极意义的事情,它为新时代山水田园诗歌包括中国诗坛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生态,应该包括自然概念、人文概念,还包括社会概念,甚至包括政治概念。那么,新时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就应该包含了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社会生态和政治生态这四个方面。也许,这就是新时代我们要重新定义的中国山水田园诗歌的内涵和外延。
2016年4月底,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和温州市人民政府在温州联合主办“国际山水诗之旅暨首届(中国•温州)诗意山水与旅游的新发现高峰论坛”,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叶延滨、舒婷、晓雪、黄亚洲、祁人,以及香港和美国的诗人、谢灵运研究会代表等近百人出席,反响极大。
在这次会议上,本人就“山水诗的困境、救赎与文化旅游”作了主旨发言。我认为,清末,随着古典诗歌走到终点,古典山水诗也基本寿归正寝。尤其是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学运动之后,典型意义上的古典山水诗基本绝迹,而新诗则从未有过正式体裁上的山水诗一说。
在新时代,古典山水诗的出路在哪里?现代山水诗的方向是什么?这应该是目前新时代山水诗创作面临的做大的困境。
在我看来,作为古典山水诗,除了诗歌所表现的对象和内容是现代的外,其余方面,特别是在艺术手法上,沿袭古代古人即可,无需标新立异。
作为现代山水诗,因为新诗本身的多样多元多变性,尤其是还没有建立一种比较成熟的现代山水诗体裁和体系,而自由诗也完全不可能建立一种固定的形式,这样,下来的路子就还很长很长。而这个现状,反倒让现代山水诗的创作有了更大的探索空间。然而不管如何,保持、继承和弘扬古典山水诗的优秀传统,这一条应该是极为重要的。另一方面,又要学习、借鉴新诗的特色和优势,做到两个方面互为补充、互为彰显、紧密融合、成为一体。这,应该就是新时代山水诗的方向和出路所在。
此外,新时代山水诗还要在创作主题和内容上,延伸和深入到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社会生态、政治生态四个方面。这是一个重要课题,并且是一条根本出路。这也是生态诗歌概念提出的重要启迪。
在现代山水诗的创作上,温州、清远等地的坚持难能可贵。他们的做法说明,最好的旅游是自然与人文融合的旅游。而赋予山水以生命和文化,最好的办法是诗歌,能够传唱的诗歌则更美妙。这又给了山水诗歌一条重要的出路。山水诗与旅游结合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可以说还没有真正起步,在温州、清远这些先行地区,也还只是诗人们一厢情愿地做,文旅部门并没有积极自觉地介入,双方更缺乏制度性的安排。建议诗歌界与旅游界创建山水诗创作运作机制,并发起全国性山水诗联盟,共同推进这项事业的发展。
总之,新时代山水田园诗歌,不管概念如何框定,在体裁形式和主题内容上,都必须坚持守正,也就是坚守中国诗歌优秀传统;又要注重创新,也就是借鉴世界诗歌先进文明,并将两者很好地融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山水田园诗歌,才是新时代中国山水田园诗歌的根本方面和出路。
2022年7月24日于珠海阅秋阁
丘树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兼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中山市政协原主席。现居珠海。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