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文坛动态 > 正文

李春青:童老师的“底色”


李春青《童老师的“底色”》
 
圣人说“绘事后素”,这“素”便是“底色”。
 
六十年前,一个闽西大山里的客家少年,光着脚,几经周折,历时月余,终于来到他梦中都难得一见的京城,从此开始了他一个甲子的奋斗历程,其间虽略有坎坷,但总体可谓一帆风顺,他差不多可以说是时代的骄子。他就是童庆炳,我们的童老师。
 
从一九八五年八月直至童老师去世,我一直追随在他左右,先是师生,继而同事,历三十年之久,这在童老师的众多弟子中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我自认为对童老师知之甚深,我们师生之间的点点滴滴,记不胜记,其中多有不足与外人道者。童老师来自闽西大山,我幼时也曾在京西深山里生活多年,彼此许多深层的质素是想通的。我对老师的回忆,不必重复别人笔下的那些丰功伟绩,也不想抒发浅而显的师生之情,我就说说童老师的“底色”吧!
 
童老师是农家子,虽然成年后一直身处高校,本人也是高级知识分子、是名满天下的学者,但在骨子里,他的“素”,即底色,依然是个农民:勤俭、朴实、倔强。
 
记得2012年盛夏的一天,阴云密布,大雨如注,中心开会讫,雨稍歇,急驱车回家,童老师当时暂住北沙滩一号院,顺路,遂同行。至北太平庄,忽叫停车,说要去附近一家百元鞋店,皮鞋甚佳,一律百元,物美价廉。我于是愕然,作为著名学者与资深教授,他的收入是本人数倍,或许是因为老伴儿关爱,我脚上的皮鞋基本都在五百元以上,相比之下,不觉赧然!又一次开会,时值初冬,童老师穿一件新的短大衣,挺刮,颇增神采。不禁夸赞几句。他笑眯眯,说,你知道我这件衣服多少钱吗?我说至少一千以上。答曰:一百八十元!然后细说商店地址,自己如何发现,颇自得。偷看余身着的千元棉外套,甚感汗颜!勤俭在童老师骨子里,那不是收入多少可以改变的。记得九三年我陪童老师赴庐山、海宁等地开会,历时半月,吃住一处,形影不离。我们在西湖边小店里吃几毛钱一碗的阳春面的情景宛在昨日。
 
童老师本质上是实在人,不善伪装。他喜欢你的时候会慈眉善目,眼角嘴角都洋溢笑意,让你如坐春风里;而他讨厌你的时候则会面无表情,不假辞色,你不说话,他亦无语,彼此对坐,气氛尴尬,直至你如坐针毡、如芒刺背,慌忙逃离而后快。童老师绝不会对你假装笑脸、虚与委蛇。真本色!真性情!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惹他不快,他叫我和他另一位弟子到家里,眼含泪水,述说原委,似委屈、又似无助,令做弟子的我血脉贲张,欲为老师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童老师实在、质朴,没有三环九转,更无口蜜腹剑。诚表里如一者也!
 
农民有一种极佳的品质,可以使之在与恶劣自然环境的搏斗中得以自存。这就是倔强,百折不饶,决不肯落于街坊邻里之后。童老师一生都在这种品质支撑下奋力前行。不管你古人今人,也无论洋人土人,更何谈青年老年,他都敢与你一比高下!他曾与号称美国批评第一人的希利斯米勒平等对话;曾多次和我等弟子讲自己宏伟计划,特别以创作中国版的《哈利波特》的设计与实践最令人感佩!他志向远大,勇于探索,绝不停歇,永不满足。这是一种农民特有的倔强与执着,用毛泽东的话说叫泥腿子精神,用我一位老同学的话说叫英雄情结。这种精神与情结可以成就大业。
 
我作为童老师的老学生,对老师的崇拜与敬仰一直深存心底,挥之不去。但其内涵是不断变化的,大体言之,八十年代我最崇拜他的学问,九十年代最佩服他的胸怀,本世纪以来则最佩服他这种自强不息、屡踣屡起、奋力前行、永不满足的泥腿子精神。我自觉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平心而论,也实在不想如此,但我确实对这种精神心存敬意。
 
老师远行已有月余,我想他在遥远的地方依然孜孜以求地想着自己的理想吧?作为弟子,我倒希望老师平平静静地安息,他实在太累了。

 
2015 08 03于奥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