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草根有痛感的呼吸

 1


草根有痛感的呼吸

——读唐学连诗集《此生为莲》

 

作者:桂汉标

 

  作为一位从偏远山乡,来到粤北中心城市打工、生活十多年的湘妹子,唐学连与许许多多新一代农民工一样,经历了深刻的生活磨砺与心灵挣扎,随着外部生存环境的变迁,她的追求开始向精神层面拓展,由单纯谋生向追求归宿感延伸;由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向实现自我价值延伸。这一本利用繁重纷杂打工之余创作出来的处女诗集,正是唐学连这些年真切入微的心灵历程记录。这些作品当初在海内外报刊和一些文学网站发表时,我大都断断续续读过。但是,她结集一起准备成书的此刻,我集中再读,依然被这一些来自下层草根的带着痛感的呼吸所感染,心灵深处引发阵阵震顫。

  翻开这本处女集的第一辑,“心疼故乡”几个字,立马剌激了我日渐沧桑的神经,并吸引我读下去:“我的电话  今年/ 可不可以  打给天堂的您妈妈  最疼痛的是/ 牵挂无所系/没有了您/ 我的诗  也越来越瘦了”……就我所知,近几年来,唐学连的生活中,经历了在故乡的母亲卒然去世、在城里当临时工的丈夫工伤腿骨断折、在环卫处的姐姐为生计所逼打两份工、积劳成疾中年早逝……一个接一个的灾祸,无情地打击了刚刚开始不必一年搬几次家,生活艰辛却已看见的希望。怎么办?悲恸、惶恐、焦灼、抱怨、沉落?“为您梳起蓬松的白发/ 梳不尽彻骨的酸和痛/ 是谁偷走了您慈祥的容颜/ 妈妈呵   妈妈/ 欠下的恩德我已无法偿还/ 如今  您离我越来越远/ 只有在梦里见您时/ 一声 ‘妈妈’未喊出/ 已是泪满腮边……”(《天堂有母亲节吗?》)这是对母爱最深沉彻骨的哭诉与歌赞呵,直抵每一颗鲜活心灵的最柔软之处,令人唏嘘不己。“明天/ 能不能用价值昂贵/ 不对称的小小工字支架/ 撑起往后正常的日子?/ 白加黑的夜/ 冷风中没有人给我答案”,“唯一支撑的/ 是未知的希望”(《手术室外的焦燥惶恐》),面对受重伤的丈夫和高昂的医疗费,陷入痛苦深渊中,“未知的希望”也是希望,作者始终在“刺骨寒意中/ 多么想/ 冲泡一杯阳光”,没有丧失“生存的意志”。同样,在《痛别姐姐》之际,作者想到的是:“我的眼如一面镜子  映照过/ 所有   你的累你的苦你走了  却没有带走/ 那些烙在我心上的伤痕// 今晚的明月   身边/ 没有云   你孤独地去/ 姐姐走好   别怕/ 天堂有母亲”……在所有人类的情感中,无论什么至高至诚的情感都不可能替代和超越这样血缘相系的骨肉亲情。歌颂这种亲情是人性美最纯粹圣洁的绽放。我们读这样的诗行之时,与作者同悲的情绪自然而然化作对真善美的温润感受了。

  对苦难的书写从来都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传统。当然对苦难进行揭露并不困难,无论隔靴搔痒也好,深入鞭笞也好,都是从写作者的自我角度出发。而抒写苦难的同时进行直面和抗争,并在其中使自己的人格得到飞快的净化和提升才是最为可贵的。“拈花一笑/ 多少风浪   在海样的心怀/ 荡漾成夜曲/ 酿一坛豁达/ 举杯向月……// 流火之后/ 一些枝叶开始自由/ 某些念头还不舍放弃/ 即便叶绿  要待他年/ 心旌依然  在寒梅之间/ 迎风”。唐学连在《坎坷成了风景》中这样宣示自己的心迹,“用毕生的信念/ 一条道   走到天黑/ 毅力  铸炼出怎样的坚强/ 才让坎坷成了风景”。唐学连并非像一些“高贵者”站在外围和高处,以苦难炫耀廉价的悲悯情怀;而是从亲身经历的苦难和直面苦难的坚毅抗争,把生活中苦难的、悲剧的一面,转化成了自己的精神资源。有了这样的底蕴,她的诗歌就变得十分丰盈、深厚了。以读者可以感触到的真真切切的疼痛感,在今天诗坛文苑充斥物欲感官剌激、轻佻玩世不恭的流弊中,显得尤为振聋发聩,感人至深。

  因为家境的贫困,唐学连仅仅读完初中便辍学了。她曾在一篇散文中回忆道:“小时候,看教书的四伯写书法:他凝神静气,右手悬空握着一支饱醮墨汁的毛笔,在一张空白的纸上龙飞凤舞,不一会儿就成精美字画,让我充满了惊奇和敬佩,我常常跑去给四伯当‘书童’。上学后,当我自己用铅笔在作业本上写下歪歪扭扭的名字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随后能识拼音认字,我特别喜欢看书。也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天文地理,童话小说,作文报刊……尤其是文学类书籍,更是如饥似渴非要一次性看完方才解渴。读完小学,四大名著除了《三国演义》就已经看完了三部。其中有一次曾两天两夜不吃不喝一气看完了借来长篇通俗小说……记得有天夜里,我趁哥哥去睡觉了,偷偷拿着他的课本,拿手电筒躲在被窝里看。既怕被父母哥哥发现,又怕手电不够电池,紧张得鼻尖冒汗的滋味,至今还记忆犹新。”(《追梦初旅》)看了书便萌生写的冲动,她开始学写日记,从三言两语,到比较流畅的短文,再到对事物的感悟和看书的读后感……她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成长,也用文字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厚厚的五大本日记本,成了她唯一为自己准备的“嫁妆”。婚后艰辛繁重的生活压力、失火毁了居家的坎坷命运,始终没有泯灭她的写作冲动与梦想,当她因为打工每天要用电脑之后,便开始几乎一天一篇QQ日志,诗词、随笔、故事、小说……把久蓄于心目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愿尽情倾泻。不求发表,只为了困苦的生活添一缕亮色,只为了疲乏的心灵有一丝满足……

  唐学连的写作,从一开始就不带什么功利性,在当前这个造成“阶层固化”的机制体制下,她也不奢望“文学改变命运”。但是,我们读近些年她开始融入粤北文学圈后创作的诗歌作品,可以明显看到她承受物质压力过程中的追求,丰富了她的精神,提高了她的精神境界。她以最底层草根的情怀,感受我们这个苦难与光荣的民族,在不断地奋起前行,从心底里了然“国家好,民族好,个人家庭才可能好”的铁律。她礼赞两位“乡邻”——爱国诗人屈原和当代道德标杆雷锋:“我的先辈呵/ 我的乡邻/ 千古不朽的忠魂啊/ 汩罗江上不断追寻/ 一杯酒/ 敬!”(《心酒敬乡魂》)“想靠近你高大的背影/ 距离却 太长  太长//  魂兮归来吧/ 我的乡邻/ 为你在湘江畔/ 奉上一束康乃馨/ 让你的英魂注满花香”(《雷锋,我的乡邻》)。她对韦丘、云鹤、叶文福等前辈诗人的风骨气度,高山仰止,心向往之。她对粤北秀美丹霞、南水胜景,以及矿山、开发园区、乃至曲江图书馆的倾心歌赞,都出自一腔赤诚。她笔下,赏洛阳牡丹:“褪尽镀金的头衔/ 回归本真  春的信念/ 如今绽放得如此/ 亮丽而从容”(《新读洛阳牡丹》);品瑶山古树茶:“ 此刻 在半山居/ 聆听兰溪淙淙/ 伴着书香  我读不出/ 那些海拔千米的嵯峨/ 如何在开拓勇气中/ 怦然折服”(《品味“瑶山记忆”》);而对“神舟八号”与月亮的“旷世拥吻”,却生发出“张开沾满喜泪的心翅/ 飞翔  飞翔”的豪迈与激情……以自己的写作参与文化创造,能够使人获得自我肯定和精神提升,获得尊严感、认同感、归属感和精神愉悦。这一点,在唐学连的生涯中,体现得如此真切而鲜明!

  直到目前,唐学连依然在城市的下层从事着平凡琐屑的工作,她自况自己是一棵草,但作为湘女与生俱来的执著、坚韧、自尊,“尽管,不能如树,长成参天栋梁。却可以以一腔柔绿,温暖这个世界。尽管,不能如花,开出七彩绚丽,却以强韧的生命力,嘲笑许多怯懦。谁能如我?无需特殊养分,随时随地,哪怕是悬岩峭壁,也无法抵挡我的张力。在无涯的大地,谁能如我?可以自由呼吸!”这是前些时我在《黄金时代》杂志上读到她的散文《草思》中一段话,它的铿锵气度让我怦然心动。这种基调,哪怕在她写灾难、写日常工作或写爱情的诗篇中,也是一以贯之的。她以坚忍与爱实现苦难的救赎,苦难永远无法摆脱,但经过苦苦探求之后找到了一条通往幸福天堂的道路,一条精神之路;她目前的化妆品营销员工作,“哪怕年夜饭已冻成冰棱/ 中秋月  又瘦了一圈…….”,一个陌生女顾客.“一条简短的肯定/ 就温暖了我的人生/ 整整一个冬季”(《美丽的职业》),何其坦然豁达!她写爱的忠贞,“无论你 将我置于何处/ 我是你永远的一株江南柳// 顽固地站在岁月的岸边/ 任千帆过尽……”(《进 驻》);“  秋风正催熟红叶/ 沧桑已爬过篱笆 / 绽放的只有银白的霜/我在冬季等你/ 一起偎暖”(《我在冬季等你》),无一不让我们领略到一种人格的力量。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叔本华名言录》)唐学连的诗作,正是以草根情怀点燃了农民工兄弟姐妹的尊严、幸福和梦想。

   “腹有诗书气自华”。唐学连在本书代后记《此生为莲》中写道:“回过头来瞧瞧坎坷的足迹,尽管布满尘埃,但坚实依然。……我心里永远葆有莲的情操与向往,不奢求能有多大成就,也不会迷失在物欲喧嚣之中。”

  让我们寄以真诚的祝福与期待!

 

  作者简介:

  桂汉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亊、五月诗社社长,韶关市青年文学会总顾问。从1972年开始从事文艺创作、编辑和组织工作,已出版个人诗集、散文集、评论集十二部,编辑、主编“红三角文学丛书”“红三角诗丛(中英对照)”等文学专集一百多部。长期致力于“文教扶贫”,培养文艺新人,曾受团中央、中宣部、国家教委等联合表彰,荣获第二届“霍英东奖金”等大奖。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