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浪潮下的家庭叙事与人性洞察
——拆解钟正林的《家事》
袁竹
引言:走进《家事》的世界
在《中国作家》2025 年第 7 期的众多佳作中,钟正林的中篇小说《家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深入其中,探寻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故事。这部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深刻的主题和生动的人物塑造,在当代文学的版图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 ,也激发着我们对其进行深入剖析与解读的欲望。
一、时代背景下的家庭投影
(一)社会变迁的直观映射
《家事》以其细腻入微的笔触,通过一系列家庭琐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画卷。城市化进程如汹涌的浪潮,不可阻挡地冲击着传统的乡村生活。小说中的主人公们,有的怀揣着对城市生活的憧憬,毅然离开熟悉的乡村故土,踏入陌生而繁华的城市。他们在城市的喧嚣中努力挣扎、奋斗,试图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寻得一方立足之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遭遇了诸多挑战与困境,如就业的艰难、住房的窘迫以及融入城市生活的重重障碍。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城市化进程对普通家庭的深刻影响,也反映了无数人在时代变革中的迷茫与坚定。
经济变革的浪潮同样在小说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商业机会的增多和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一些家庭成员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机遇,勇敢地投身商海,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他们的命运随着经济的起伏而跌宕,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物质生活的改善到消费观念的转变,从家庭产业的兴起与衰落,这些都与经济变革的大背景息息相关。通过这些家庭故事,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经济变革对家庭生活的全方位渗透,以及它如何重塑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二)时代与家庭的交织回响
时代的变迁犹如一股强大的力量,无情地冲击着传统的家庭结构与关系,引发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在新思潮的汹涌冲击下,传统家庭观念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曾经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家庭秩序和角色定位,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开始动摇。例如,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逐渐被打破,女性不再局限于家庭的狭小空间,而是积极投身社会,追求自己的事业和梦想,在家庭决策中也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这种观念的转变,使得家庭内部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夫妻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更加注重彼此的尊重和理解。
在时代的洪流中,家庭成员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抉择,这些抉择不仅关乎个人的命运,也深刻地影响着家庭的走向。有的人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不得不背井离乡,与家人分离,承受着思念之苦,家庭的团聚变得愈发珍贵。有的家庭成员在面对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时,陷入了迷茫和困惑,内心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苦苦挣扎。他们的选择可能会引发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也可能会带来家庭关系的重新调整和融合。这些情节生动地展现了时代变迁对家庭的深远影响,以及家庭成员在时代浪潮中的无奈与坚韧。
二、人物塑造:鲜活的个体群像
(一)主要人物的深度剖析
在小说中,父亲李建国是一位经历了时代风雨洗礼的传统男性。他性格坚毅,吃苦耐劳,在艰苦的岁月里,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勤劳的双手,努力撑起家庭的重担,为家人遮风挡雨。他的行为动机源于对家庭深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他的观念里,男人就应该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让妻儿过上安稳的生活。然而,他的传统观念也使他在与子女的沟通中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他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待子女往往过于严厉,导致子女们对他既敬畏又疏远。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也在不断地挣扎与转变,努力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家庭关系。
女儿李悦则是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年轻女性。她性格独立,思想开放,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在大学毕业后,她毅然选择留在大城市发展,从事自己喜欢的艺术工作。她的行为动机是对自由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她不愿意被传统的家庭观念所束缚,渴望在广阔的世界里展现自己的才华。在成长过程中,她与父亲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和冲突,她不理解父亲的保守和固执,而父亲也无法认同她的选择和生活方式。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困难后,她逐渐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在与父亲的和解中实现了自我的成长。
(二)人物关系的微妙构建
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充满了微妙的情感和矛盾冲突。亲子关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建国与子女们之间的关系既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又存在着因观念差异而产生的隔阂。李建国对子女们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遵循传统的价值观,过上安稳的生活。然而,子女们在新时代思潮的影响下,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想法,他们渴望自由和独立,不愿意按照父亲为他们规划的道路前行。这种观念上的冲突导致了亲子之间的争吵和误解,使得家庭氛围变得紧张压抑。但在家庭面临危机时,他们又能彼此牵挂,共同面对困难,展现出血脉相连的深厚亲情。
夫妻关系同样是小说中刻画的重点。李建国与妻子王秀兰携手走过了许多年,他们的婚姻经历了生活的种种考验。在过去艰苦的岁月里,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应对生活的艰辛,感情深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他们之间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王秀兰在家庭中一直扮演着传统的贤妻良母角色,她默默付出,操持家务,但内心也有着自己的渴望和需求。而李建国由于专注于工作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忽视了妻子的情感需求,导致夫妻之间的沟通逐渐减少,感情也出现了一些裂痕。在面对家庭的变故时,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努力修复彼此之间的关系,展现出夫妻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重要性。
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则充满了温情与矛盾。李悦和弟弟李阳从小一起长大,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相互陪伴,共同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自生活轨迹的不同,他们之间也产生了一些分歧和矛盾。李阳在事业上遇到了挫折,陷入了迷茫和困境,他对姐姐的成功既感到羡慕又有些嫉妒,这种情绪导致了他们之间的一些摩擦。但在关键时刻,他们依然能够放下成见,相互帮助,体现出了兄弟姐妹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无法割舍的。
三、叙事艺术:故事背后的匠心
(一)叙事结构的独特布局
《家事》在叙事结构上独树一帜,展现出作者钟正林高超的叙事技巧。小说采用了倒叙与插叙相结合的叙事顺序,开篇便以一场家庭的重大变故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发读者对事件前因后果的强烈好奇。随后,作者巧妙地运用插叙,回溯家族的历史、人物的过往经历,使得故事的时间线在过去与现在之间自由穿梭,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层次,也为人物的行为和情感变化提供了坚实的背景支撑。
在章节安排上,作者精心布局,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事件或主题展开,章节之间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通过人物关系和情节线索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安排使得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度,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悬念和惊喜的迷宫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描写李悦与父亲的矛盾冲突时,作者将不同阶段的冲突事件分别安排在不同的章节中,通过逐步深入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将矛盾不断激化,使读者深刻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多线叙事也是小说叙事结构的一大亮点。作者巧妙地设置了多条叙事线索,包括家庭生活、事业发展、情感纠葛等,这些线索相互交织,共同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家庭生活线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日常琐事和情感交流,让读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矛盾;事业发展线则描绘了主人公们在工作中的奋斗与挫折,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与竞争;情感纠葛线则围绕着人物的爱情、友情和亲情展开,丰富了人物的情感世界。这些线索在不同的章节中交替出现,时而平行发展,时而相互交汇,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而又井然有序的叙事格局,使小说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主题更加深刻多元。
(二)语言风格的独特韵味
钟正林的语言风格极具特色,为《家事》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小说中,作者巧妙地运用方言,为作品注入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这些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不仅生动地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真实。读者仿佛能够听到主人公们用方言交流时的亲切声音,感受到那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氛围,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代入感。例如,在描写乡村生活场景时,作者使用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来形容农作物、农具和乡村习俗,让读者对乡村生活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在描写风格上,作者既有着简洁有力的一面,又不乏细腻入微的笔触。在叙述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行动时,作者往往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清晰的画面,使情节的推进紧凑而流畅。而在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时,作者则展现出细腻入微的描写风格,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表情神态和细微动作的精准描写,将人物复杂的情感和微妙的心理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李悦得知父亲生病后的内心感受时,作者这样写道:“她的心里猛地一揪,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攥住了她的心脏,呼吸也瞬间变得急促起来。她的脑海中一片空白,只有父亲那日渐憔悴的面容不断地浮现。” 这段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李悦对父亲的担忧和深深的爱,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人物内心的痛苦与焦虑 。
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为语言增添了丰富的表现力和美感。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不仅使抽象的情感和复杂的思想变得更加具体可感,也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例如,“时间就像一把无情的刻刀,在父母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也在家庭的记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时间比作刻刀,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对家庭和人物的影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主题深度:穿透生活的哲思
(一)家庭与亲情的深度审视
《家事》深入挖掘了家庭的本质和亲情的内涵,展现了一幅复杂而真实的家庭情感画卷。在这个家庭中,亲情的维系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诸多考验。面对生活的压力、观念的差异以及外部世界的诱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例如,李悦在追求艺术梦想的道路上,与父亲产生了激烈的冲突,父亲的不理解和反对让她感到孤独和无助。然而,在关键时刻,亲情的力量又让他们彼此牵挂,相互扶持。当李悦遭遇挫折时,父亲虽然嘴上不说,但默默地在背后给予她支持和鼓励,这种无声却深沉的父爱让李悦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家庭责任的担当也是小说探讨的重要内容。父亲李建国一生都在为家庭努力奋斗,他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为子女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在他的心中,家庭的利益高于一切,他愿意为了家庭付出一切代价。这种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不仅影响着他自己的人生选择,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们。李悦和李阳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理解了父亲的艰辛和付出,也开始学会承担起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他们在面对家庭困难时,不再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对,共同努力解决问题,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担当的精神。
(二)人性的光辉与暗影
在家庭故事的展开中,人性的善恶、美丑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小说中的人物既有善良、正直、勇敢的一面,也有自私、懦弱、虚荣的一面。李建国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乐观向上的态度,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善良和勇敢的含义。他乐于助人,在邻居遇到困难时,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展现出人性的光辉。然而,他也有自己的缺点,比如他的大男子主义思想,有时会让他忽视家人的感受,显得有些自私。
李悦的弟弟李阳在面对事业的挫折时,曾经陷入了迷茫和堕落。他沉迷于网络游戏,逃避现实生活中的责任,表现出人性的懦弱和虚荣。他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但又不愿意付出努力,总是幻想能够一夜成名。这种心态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给家庭带来了很多困扰。然而,在家人的关心和帮助下,他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努力改变自己,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展现出人性的转变和成长。
小说中还描写了一些人物在困境中的人性挣扎与抉择。比如,李悦在面临爱情和事业的抉择时,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她深爱着自己的男友,但男友的事业发展需要她放弃自己的梦想,跟随他去另一个城市。一方面,她渴望爱情,希望能够与男友长相厮守;另一方面,她又不愿意放弃自己为之奋斗多年的艺术事业。在这个艰难的抉择过程中,她不断地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未来方向,展现出人性在困境中的挣扎与纠结。最终,她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体现了她对自我价值的坚守和对人生的负责态度 。
五、《家事》的文学价值与启示
(一)在当代文学中的独特地位
《家事》在当代家庭题材文学中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位置,宛如一座独特的里程碑,散发着与众不同的光芒。与众多同类作品相比,它展现出了卓越的创新性与代表性,为家庭题材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
在众多以家庭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中,很多作品往往侧重于描绘家庭生活的表面现象,或是局限于传统的叙事模式和主题表达。而《家事》却另辟蹊径,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深入挖掘家庭生活背后隐藏的复杂情感和社会问题。它不仅展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与琐碎,更揭示了时代变迁对家庭的巨大冲击以及家庭成员在这种冲击下的内心挣扎与成长。这种对家庭题材的深度挖掘和独特诠释,使《家事》在当代文学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部具有独特价值的作品。
从叙事手法上看,《家事》采用的倒叙与插叙相结合、多线叙事的结构方式,打破了传统家庭题材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为故事的讲述增添了更多的层次感和悬念感。这种创新的叙事结构,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之中,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故事的真相,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同时,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别具一格,他摒弃了传统的脸谱化塑造方式,而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细节刻画,展现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使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二)对读者与社会的深远影响
《家事》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真实的情感描绘,在读者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对读者的价值观和家庭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庭关系,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他们从小说中主人公的经历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学会了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更加注重与家人的沟通和理解。同时,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性的光辉与暗影,也让读者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促使他们在生活中更加坚守善良和正义的品质,勇敢地面对人性的挑战。
从社会层面来看,《家事》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与启示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通过一个家庭的故事,映射出整个社会在时代变迁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矛盾、经济变革对家庭的影响、传统价值观与现代观念的冲突等。这些问题的揭示,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这些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此外,作品中所弘扬的家庭责任感、亲情的力量以及人性的美好等价值观,也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营造一个更加和谐、温暖的社会环境。
结语:《家事》的余韵
《家事》就像是一首深沉而动人的乐章,演奏虽已结束,但那美妙的旋律却依然在读者的心中久久回荡,余韵悠长。它以其独特的叙事魅力、深刻的主题内涵和生动的人物塑造,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家庭世界,让我们在这个世界里感受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人性的善恶美丑以及亲情的温暖与力量。
这部作品不仅是钟正林文学创作的杰出成果,更是当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让我们看到了家庭在时代变迁中的坚韧与脆弱,也让我们深刻反思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通过对《家事》的深入剖析,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学的力量,它能够穿透生活的表象,揭示出人性的本质和生活的真谛,让我们在阅读中获得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共鸣。
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走进《家事》的世界,去感受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家庭故事,去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和情感力量。同时,也期待钟正林等优秀作家能够继续创作出更多精彩的作品,为当代文学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让文学的光芒照亮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
作者简介:袁竹,四川德阳人,作家、画家、文艺评论家,逍遥画派创始人,代表著作《中国当代名家画集·袁竹》(天津人美版);《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名师教学范本(二)·袁竹山水画作品选》(河北美术版)。袁竹创作文学评论、小说、散文、诗歌等400余万字,发表在“中国作家网”“精神文明报”“四川农村报”“少年先锋报”等各大媒体。歌词《石榴红》荣获金奖。 长篇小说《东升》《平遥世家》《地火长歌》在中国作家网“长篇连载”栏目连载。文学评论《四秩风华: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时代华章与未来新程》《从航海罗盘到数字星图:中国文化出海的文明重构与范式革命》《新世纪蜀韵:四川作家笔下的文学版图》《阿来:于藏地书写中构筑文学的宏大宇宙》《〈贾平凹文选〉:当代文学灵魂的多棱折射》《于时光褶皱处,探寻人性微光 ——贾平凹长篇小说〈消息〉的深度剖析》等三十多篇论文被中国作家网发表,其中“中国作家网文学好书2024年度十佳”系列评论引关注。《作家网》发表《数字浪潮下,中国文化出海的星辰征途》《时代浪潮下的灵魂镜像与文学回响——叶辛“知识分子心灵三部曲”》《大地与灵魂的叙事诗 ——论刘亮程及其作品的境界》《于文学星河中闪耀的星辰——探秘张俊彪》等文学评论。30余万字长篇小说《东升》单行本由国家级出版社纳入出版计划,即将出版发行。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