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文坛动态 > 正文

《2016年中国诗歌排行榜》首发式在北大举行 


探索“文本与语感”的诗歌年选
——《2016年中国诗歌排行榜》首发式在北大举行  

 
2016年诗歌首发式 

 
北大诗歌研究院


活动现场


立体书


现场合影


与会嘉宾合影
 
  2017年1月11日下午,《2016年中国诗歌排行榜》首发式暨诗歌朗诵会在北大中国诗歌研究院举行。臧棣、邱华栋、谷禾、汪剑钊、周瑟瑟、中岛、安琪、娜仁琪琪格、黑丰、叙灵、罗广才、严彬、刘一君、孤城、花语、桂杰、苏笑嫣、李荼、夏海涛、张后、张成德、王爱红、贺颖、若兮兰嫣、李洪奇、杨卫东、邓荣成、张秋玲、章君、王霆章等50多位诗人,作家张立珩、翻译家夏露、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姚雪雪、副总编毛军英、责编朱强,以及中国青年报、凤凰网等媒体记者参加了活动。
 
  周瑟瑟在主持上半场的研讨会时提出“如何编选出具有诗学价值的诗歌选本”的议题。
 
  臧棣说:“说实话,这些年度诗选的出版,已有点泛滥成灾。有的年度诗歌选本,根本无法反映当年的诗歌实绩,反而一而再再而三暴露出编选者自身对当代诗的无知,甚至是无耻。也有的诗歌选本,唯恐不够平庸,仅仅是按诗人的名头,再依照诗歌地摊的尺寸安放入选篇目。但在众多的诗歌选本中,邱华栋和周瑟瑟编选的这本年度诗歌排行榜,却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第一,它不搞利益均沾,它编得足够狠,敢于突出当年的最具活力的诗歌现象。第二,它编得有自己的尺度和标准,有自己的想法。它至少从多个侧面反映了当代诗歌场域里正在发生的事情。”
 
  汪剑钊说:“《中国诗歌排行榜》因其精致的艺术品味、良好的批评意识和亲历的现场感,在众多的诗歌年选中一直享有良好的口碑。本年度,他们在原有榜单上增加了五个板块,新增了50后、艺术家、翻译家、批评家、小说家诗人等五大榜单,使诗的戡探工作更为开阔、更为深入,从而开掘了诗的新矿源。这是尤为可喜、可赞叹的举动,与诗本身的探索性极为符合。”
 
  安琪说:“在岁末年初各个版本的诗歌年选中邱华栋和周瑟瑟联袂编辑的《中国诗歌排行榜》一向以新异、丰富、生猛的创意取胜,它牢牢抓住‘排行’二字,做足各项榜单,提出各种受人关注的新创意诸如‘TOP10’,诸如“寂静诗人”等。本身就是优秀诗人的邱周二位,他们的诗选眼光值得信任。”
 
  叙灵说:“凭心而论,在我看来,《2016年诗歌排行榜》不同于以往那些年度诗歌选本,呈现的是目前国内诗人一种真实的写作现状,客观而全面,编者很用心,而且视野开阔,心量广大,一点儿也不偏狹。在诗歌写作上,我个人非常喜欢那些安静的诗人,也一直抱有这样一种看法,当一个诗人只有处于一种完全孤寂的状态下,他写出来的东西,才是诚实可靠,并值得信赖的。”
 
  苏笑嫣说:“我已经是连续第三年有诗歌出现在这本榜单上,欣喜之余也觉警醒,作为一名90后的熟面孔,总是能看到不断涌现出来的新生力量,而作为一名年轻人,又觉得任重而道远。诗歌写作是内发而自觉的,同时也是需要沉下心来辛勤耕耘的。”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姚雪雪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新诗迎来百年华诞,诗歌将是我社未来的重要板块,除了《中国诗歌排行榜》年选,我们还在打造《百年诗库》“实力诗人”与“翻译家诗人”系列诗歌图书品牌,同时《百花洲》文学杂志今年开辟诗歌栏目,深入当代诗歌写作现场,呈现中文诗歌美学脉落。
 
  邱华栋表示,《中国诗歌排行榜》年选将以更新的视角持续关注中国诗歌的新生力量。90后、00后诗人群体的写作呈现出勃勃生机,令人期待。
 
  周瑟瑟在今年的编选后记中强调了“文本与语感”,他认为:2016年中国诗歌,平静的水面分出两道清晰的航线,一道是成熟诗人持续的发力,一道是新生诗人的冲撞。好诗来自于作者良好的文本意识。何为创造性文本意识?源头性的文本才可称为创造。源头可以是一代人的源头,可以是语言的源头,可以是一个时代或之后数个时代的源头。在百年中国新诗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为数不多的源头性的诗歌文本。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元文本。成为元文本诗人,在强大的文本意识下写作,是一条艰难又唯一的道路。对于语感,每个写作者都不会陌生,但忽略语感的大有人在。在大多时候,语感并不受写作者重视,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人语感可有可无。一首诗的思想或技术,甚至词语往往大于语感,语感被降低到了最不受待见的位置,这是一个错误。
 
  作家朱强主持了下半场的诗歌朗诵会,十多位诗人在北大朗润园朗诵了诗歌,声音更清晰地传达了语言的诗性。周瑟瑟感叹:“每年年底北大朗润园的诗歌排行榜的首发式,已经成为诗人们年终的固定活动了,今天来了像叙灵、邓荣成这样十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他们是低调的很少露面的诗人,写作终归是寂静的,诗的聚会也是写作的延伸。”(兰瑶)
 
 
  《2016年中国诗歌排行榜》目录
 
  邱华栋 主编
  周瑟瑟 编选
 
  第一辑 2016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总榜10
 
  伊 沙 吉隆坡云顶赌城联想
  沈浩波 父与子
  朵 渔 在猎户星座下——给于坚
  张执浩 腌鱼在滴水
  臧 棣 体位性窒息死亡入门
  谷 禾 许多的骨头
  余 怒 在什么的边缘
  胡 弦 饮酒
  谭克修 从墓园回来的路上
  李建春 植物的哀歌
 
  第二辑 2016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00后10
 
  铁 头 奇怪的云  
  李沛然 沉默的夏 
  朱夏妮 地铁
  张心馨 柚叶
  杨 渡 一瞬
  茗 芝 狗的悲剧
  徐 毅 零
  游若昕 爬山
  石薇拉 扭干水分
  江 合 致一只飞鸟
 
  第三辑 2016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90后10
 
  吴雨伦 五月十四日梦
  马晓康 白加啤
  左 秦 这么多人
  陶春霞 稻草
  文 西 做梦
  苏笑嫣 万物使我缄默
  蒋 在 妈妈
  马 映 奶牛
  康 雪 多情人
  祁十木 2016年的一天
 
  第四辑 2016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80后10
 
  严 彬 中秋帖
  王西平  一座失败的欲望之城
  里 所 来自幼儿的观察
  左 右 赐我以名,又立我以誉的那个人
  王东东 给菩萨的献诗
  纳 兰 一次对星星的挤压和变形 
  刘 汀 影子
  艾 蒿 故乡
  苏不归 梅花2
  冯 娜 诗歌献给谁人
 
  第五辑 2016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70后10
 
  路 云 紫藤
  姜 涛 人类之诗
  刘 川 通往火葬场的路上
  张建新 2月20日,与友人去乐和生态园吃鹅
  太 阿 角斗
  黄沙子 血滴落的声音
  叙 灵 西昆溪
  还叫悟空 掉腚而去的白马
  轩辕轼轲 最小的飞机
  金黄的老虎 普通的鸟儿不会哀鸣
 
  第六辑 2016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60后10
 
  杨 黎 远飞:我不知道写什么……
  韩 东 爱真实就像爱虚无
  侯 马 欧洲之夜
  徐 江 死人
  杨小滨 锯木厂的冬天
  秦巴子 镜像
  唐 欣 少小离家老大回
  余笑忠 木芙蓉
  李元胜 南山
  吴少东 天际线
 
  第七辑 2016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50后10
 
  王家新 你在傍晚出来散步
  严 力 保持硬度
  于 坚 鳄梦
  王小妮 我拿着药片
  梁小斌 哎哟 
  杨 克 5月26日进故人居偶书
  姚 风 在波尔图访诗人安德拉德故居
  汤养宗 钉子钉在钉孔中是孤独的
  翟永明 无常——读尤瑟纳尔《三岛由纪夫或空的幻景》
  欧阳江河 字非心象
 
  第八辑 2016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女诗人10
 
  西 娃 在玫瑰教堂
  安 琪 鞋子问题也是我的问题
  李成恩 瑜伽
  林 雪 中途,另一个我
  图 雅 我发现自己有邪恶的力量
  湘莲子 图书馆
  李 南 在鼓浪屿草木诗经咖啡馆留宿
  代 嶶 悲伤太奢侈了
  张 战 星星们
  莫笑愚 虚症
 
  第九辑 2016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寂静诗人10
 
  梦天岚 冷风吹
  杨 政 苍蝇
  刘洁岷 东亭集:最后一天
  草 树 老屋
  黑 丰 您的泪滴落我草茎
  祁 国 如果有一天我故意在游泳时自杀
  邵风华 雷雨之夜
  李不嫁 在殡仪馆的草坪上
  郭建强 天空下
  青 蓖 年轻的绝症患者
 
  第十辑 2016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艺术家的诗10
 
  吕德安 可爱的星星
  黄明祥 行程
  孙 磊 橱窗
  朱 朱 伤感的提问——鲁迅,1935年
  愈心樵 漫长秋夜中的一个多小时
  杨佴旻 睡着的梦境
  旺忘望 微风使光明缄默
  曾 宏 向宿命致敬
  杨 卫 你不在其中
  张 卫 八大的鱼
 
  第十一辑 2016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翻译家的诗10
 
  树 才 这枯瘦肉身
  李 笠 慢,或布拉格的石子路
  高 兴 句号
  李以亮 天气
  汪剑钊 桃花将我一把扯进春天
  远 洋 真实地狱里的声音
  洪君植 松塔小镇中餐厅
  舒丹丹 月夜闻鹧鸪
  海 岸 茶树——献给好果园
  晴朗李寒 岁月
 
  第十二辑 2016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批评家的诗10
 
  华 清 春梦
  霍俊明 白雪之猪
  沈 奇 青檀
  杨庆祥 我走进人间的烟火
  吴投文 洗浴
  赵思运 尾气
  李 壮 浮现
  李德武 倾听一座山发出婴儿的啼哭
  陈亚平 生命
  罗 雨 我们都是浮尘
 
  第十三辑 2016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小说家的诗10
 
  何立伟 远游
  邱华栋 上海的早晨
  蒋一谈 冬天的丈夫
  叶 开 冰上黑猫
  陈 仓 身体里的羊
  马 叙 遥远的兄弟在杀羊
  莫 言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赵 卡 白骨大坝
  池 莉 哪里有什么孤独
  陈应松 豹
 
  第十四辑 2016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综合榜
 
  陈先发 登岳阳楼后记
  雷平阳 尽头 
  西 川 西川省纪行
  吉狄马加 无题——致诺尔德
  商 震 风雪中的兰
  李少君 雪夜 
  桑 克 颂歌  
  小 海 放生的鸟儿
  谢克强 记忆
  管党生 挣扎者
  王明韵 天泪 
  赵 野 中秋夜致柏桦  
  中 岛 混搭 
  蒋 涛 贵妇还乡 
  赵卫峰 置身
  广 子 礼物(或仿献诗)
  戴潍娜  黑色电匣
  典裘沽酒 屠宰场门口
  樊 子 暴雨
  刘 年 羚羊走过的山冈
  皮 旦 东门
  韩文戈 跟在一群犀牛身后渡河
  陈家坪 世纪病历
  孤 城 在险处 
  汪 抒 抽水机
  萧乾父 峨眉纪游
  潇 潇 走火的星星
  余秀华 雨下了一整夜
  简 明 暗器
  胡茗茗 越来越薄的母亲
  阿 斐 我在你身旁
  亚 楠 夏尔西里
  泉 子 一行为千年后读者所辨认的诗
  陆 渔 门
  李寂荡 想到你
  丁 成 六朵花
  熊 焱 我记得某些瞬间
  洪 烛 在科尔沁的可汗山,与成吉思汗对话
  阿尔丁夫•翼人 你也许猜出我喜悦的心情
  周春泉 偷梁
  蔡根谈 画岛为牢的人终于如莲初醒
  孙家勋 索诗
  海 啸 我们紧跟落日向天空坠落
  杨碧薇 古堡 
  谢长安 龙山镇奇遇
  苏若兮 另一种想念 
  成明进 送行
  杨志学 和父亲拉手
  夏 花 惊蛰之诗
  阿 毛 蜜蜡姑娘   
  马启代 车过昆仑山
  海 媚 雨中记
  爱 松 房
  乐乐乐 对白  
  解   告别 
  李天靖 墓园游戏
  段光安 切入石头
  李 速 一切......
  齐宗弟 劫持者
  赖廷阶 万物有灵
  纯玻璃 纸上桃花
  王爱红 接近跳楼的人
  姜念光 雪中会饮
  方文竹 最简单的方法
  夏海涛 滚动的球
  侯 珏 锅和盖
  邹小雅 太仆寺旗的夜
  王保友 没有任何理由地定居
  陈泰灸 我往哪里去
  饶 彬 余光
  石立新 高琦机场
  周伟文 蛙鸣
  老 肚 婚礼上,突然走失的父亲
  李子良 鹤兀立在雪中
  肖 歌 星空
  梨汁汁 这是一个
  缎轻轻 大风
  郭豫章 鹤
  水 尘 别失八里
  徐 泽 去屠宰场的路上
  龚 纯 画春光
  刘亚兰 行走的鱼
  林火火 那一夜
  徐南鹏 刀记
  王有尾 少年头脑风暴
  贺 颖 良药
  魔头贝贝 几乎是傍晚
  李峻岭 这是一个没有悬念的夏天
  陈润生 钉棺
  玙 姬 神秘园
  娜仁琪琪格 无端泪涌
  柳 苏 变异的静谧
  王文军 晾衣服的人
  初 雪 七月,早安
  冰 峰 一瓶白酒
  薛松爽 悬绳者
  路 亚 母亲的训诫
  赵亚东 祭外婆帖
  刘傲夫 杀了她
  26 桥 条案
  冯桢炯 西方寺遇雪
  束晓静 担心的事情又少了一件
  江 雪 他劈开了新木头
  桂 杰 雨的每一次下降都很艰难
  王旭明 台湾之夜
  唐 突 节哀
  仲诗文 哪有什么新意思
  秋 水 祭祀
  罗鹿鸣 湖岛迟暮
  北 野 深山有记
  育 邦 鹤川即景
  谷 频 遗忘
  成 婴 伴唱
  宫 池 狂怒
  曾 蒙 母亲的宽容
  彭先春 世道不好,有些事还是不能做
  印子君 石经寺遇雪
  刘 萍 我的窗口有一声响动
  白 鸦 霍家庵
  范剑鸣 进化论
  刘桃德 天黑的时候
  李建新 魔术师
  山 鸿 一片落叶着地的声音
  圣 歆 原谅我
  木 叶 由此延伸
  张明宇 另一种生活
  张灵均 那年
  李洪奇 落日
  龚学明 闪电
  马金山 种子
  罗广才 写在饮冰室
  洪老墨 产妇
  胡权权 麻雀
  林忠成 人世的一滴血
  樵 夫 烟囱
  戈 多 约会
  徐柏坚 戒毒所
  王夫刚 夜宿黛溪山庄,想起梁漱溟
  程 维 好人
  谢小灵 玛丽亚对世界毫不知情
  宫白云 提灯的人
  王原君 短歌
  李世成 我们应承大地饿掉此生
  离 开 断章
  李 荼 死了吧,死了好
  东 篱 秋风辞
  瘦西鸿 花冠
  楚中剑 墙上一匹马
  花 语 迷途
  辰 水 雪地里的三种声音
  张 后 盛雪
  江湖海 喊魂
  刘一君 老头子3
  蒋志武 身体的一半已被废弃
  谢亭亭 活法
  李 荣 出神
  许 军 蛐蛐
  落 葵 生僻之名:透骨草
  张 洁 奥马鲁
  蒲小林 自杀现场
  招小波 零度线向广州推进
  黄美金 绝技
  小 葱 他就是我的父亲
  刘 义 山中
  庞 白 感谢时光软禁我
  横   黑拉望的夜是这样度过的——给爱人小智
  喻 言 锤子
  长 篙 脸
  柳宗宣 旧地游
  陈惠芳 沦陷的纸
  陶 春 失眠曲
  武靖东 淘金亏本记
  邢 昊 电杆
  吴昕孺 鸟巢
  张 元 我所看见的美好
  张首滨 井中蛙
  谷未黄 最上面那个碗装着月光
  成君忆 悲伤的终点是爱
  欧阳斌 一只蚂蚱
  刘晓平 草树
  陈 颉 一棵树的进程
  金 迪 嘴,翘向眼角
  孙 烨 昨夜无惊雷
  芦苇岸 宿于野
  卢 辉 铁骨
  赵晓梦 窗下
  楚青子 无所是,亦无所往
  刘海潮 尖锐
  郑 瞳 春天的随想曲
  顾 潇 证词
  罗霄山 手术刀
  钱 磊 雷雨虚构
  江 浪 乡村是一枚手表
  罗 铖 捉鬼记
  李 冈 异物
  陈群洲 云
  王 垄 转瞬即逝
  张小云 房奴
  梁尔源 父爱
  李 点 缺席的人
  田 人 这个夏日的诗意
  樱 子 母爱
  风 言 虚掩之门
  卞云飞 杀鱼
  宇 轩 岁月饶人
  洪宗甫 紫苏 
  黄曙辉  天欲雪,与君饮
  刘起伦 夜宿壶瓶山
  包容冰 照耀
  唐朝晖 死神睡在青年的身边
  李俊功 允许错
  乐 冰 命薄如纸
  黄成松 京华记:天坛的燕子带着汹涌怒意
  冉小江 身份
  尚远刚 夜宿玉屏
  杨 角 日月奔忙
  周碧华 舞剑的人
  王祥康 收集黑暗的人
  罗 晖 虚构
  罗 至 雨水录
  朝 颜 秋风生生将母亲按倒
  张成德 朽木之歌
  木 郎 她国
  胡水逸 一只死去的鹰
  安 谅 清晨
  喻 晓 那些爱的飘零
  吴 晓 镜子
  李之平 在别处
  洺 雁 女人
  南 鸥 渴望时间最后的修饰
  巴 客 镜中人
  徐 庶 我长父亲6岁 
  杨 邪 种植一种
  周瑟瑟 一个男人在马路边大声喊
 
  附 录 2016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长诗编目
 
  雷平阳 去白衣寨
  皮 旦 一张废纸
  桑 克 正如滚石所说的
  谭克修 桃花
  邵风华 窗外
  姜念光 打虎上山
  梦天岚 行走
  蝼 冢 黑暗传
  向以鲜 我的孔子
  王东东 对一个自由主义者的哀悼——纪念江绪林
  皿成千 国民手稿
  26 桥 安丰塘
  洪 烛 西湖:白蛇传
  张成德 《囍史》三部曲
  张 洁 武陵人语
  张首滨 菩提树下:说鸟99个段落
  白 天 天歌        
  道 辉 大呢喃颂
  钢 克 永光——一个人的诸世纪      
  蓝 马 恩歌
  刘 仲 在河之洲 
  陶 春 尖锐之所在
  刘泽球 赌局
  吴震寰 孤独者
  张 战 一个编号
  范剑鸣 马说
  罗鹿鸣  天空之城与殇歌
  马晓康 逃亡记
 
  后 记 
  周瑟瑟 2016年中国诗歌:文本与语感
 
 
  后记
          
  2016年中国诗歌:文本与语感
                           
  周瑟瑟/文
 
  2016年中国诗歌,平静的水面分出两道清晰的航线,一道是成熟诗人持续的发力,一道是新生诗人的冲撞。《2016年中国诗歌排行榜》编后记,我想从文本与语感谈起。
 
  何为文本或文本意识?以我的写作经验,诗歌文本包含了作者基本的写作观与价值判断。有人开始写作时就没有弄明白为什么写作,在岐路上越走越远,有人一开始写作就有良好的文本意识,知道自己要奔着哪里去写,有人是经过多年的写作后,才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文本写作方式,这类人居多。这就是区别。
 
  好诗来自于作者良好的文本意识。我们在一个有着百年新诗历史的背景下写作,影响无处不在,只是少数人意识到了影响,并马上摆脱了影响,回到了在创造文本的道路上写作,有的人一直在复制文本,复制文本是大多数人的写作,复制文本正在构成一部三流的当代诗歌史,历史的误会迷惑了许多人。
 
  创造文本是卓越诗人之所以为卓越诗人的前提。复制文本是平庸诗人之所以为平庸诗人的根源。但这个时代的卓越何其艰难?平庸也无可奈何。
 
  百年中国新诗,少数人有强大的文本意识,只有这些人才有创造性的诗歌文本。现代诗之所以突出于小说、散文等其他文体之外,就在于有创造性文本出现,尤其是出现在当代诗歌中。

  何为创造文本?源头性的文本才可称为创造。源头可以是一代人的源头,可以是语言的源头,可以是一个时代或之后数个时代的源头。在百年中国新诗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为数不多的源头性的诗歌文本。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元文本。成为元文本诗人,在强大的文本意识下写作,是一条艰难又唯一的路。
 
  对于语感,每个写作者都不会陌生,但忽略语感的大有人在。在大多时候,语感并不受写作者重视,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人语感可有可无。一首诗的思想或技术,甚至词语往往大于语感,语感被降低到了最不受待见的位置,这是一个错误。
 
  何为语感?以我的写作经验,语感是一个诗人找到自己的最好的方式,可以把语感看作一首诗的呼息,甚至就是写作者自己生命的呼息。就这么简单。但我们往往陷入思想、技术、词语的天罗地网,丧失了捕捉语感的敏锐力,从而舍弃了自己,当我们的写作针对的不是自己,而是与自己的生命呼息没有关系的写作时,问题就来了。
 
  失去语感的写作,必是内在气息混乱的写作,要从一个上气不接下气的写作者那里看到节奏与从容是不可能的。不管写什么样的诗,真正的高手会有不露㾗迹的语感,让诗在属于诗应有的语感里。
 
  真正有良好语感的诗人并不多,有的人写了很多年还不知一首诗的语感为何物,不去主动创造或寻找属于个人的语感,而是去写并不适合自己的诗,不适合自己的写作是痛苦的,当然是失败的。
 
  今年我们在编选了《那些年我们读过的诗》与《新世纪中国诗选》之后,对于大规模选诗心生畏惧,好诗在哪里?什么才是我们要找的好诗?都是令人忧虑的一件事。一年一年过去了,一百年都过去了,我们的编选与写作要落向实处。
 
  《2016年中国诗歌排行榜》是一部年度诗选,年选当然要尽可能全面体现一年来诗歌的基本状况。我与邱华栋商量今年还是要在去年确定的九大“TOP排行榜”的框架上进行编选,不过今年我们扩展为十四大榜单了。增加了50后、艺术家、翻译家、批评家、小说家的诗五大榜单,从编选思路上让本年选最大可能与其它选本区别开来。
            
  2016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总榜10
 
  今年的总榜单里新晋了朵渔、谷禾、余怒、胡弦、谭克修、李建春五位,他们的写作面目清晰,有各自的文本与语感。他们是独立于文本中的诗人,创造文本让他们走上了一条自由而宽广的道路,他们都是具有个人精神向度的诗人。
 
  朵渔除了是一位诗人,还是诗人中的思想者。思想者与诗人可以是两个人,但朵渔是一个人。他的文本是诗与思想嵌入的坚硬的产物,《在猎户星座下》写出了“一种更高的秩序”,弥漫出宣谕与暗喻的气氛,但这种气氛少有人愿意去靠近,如果不能沉思,诗就失去了在这个时代最大的意义。朵渔把时代带入沉思。
 
  谷禾今年的写作比以往放得更开,他的个人诗歌微信公众号不定期发布新作,读来爽快,因为他贴着个人的语感在写,看似随意实质上他的写作死死抓住了每一首诗的“骨头”,拎起来有重量,被称之为诗的灵魂的东西与他的文本紧紧咬合在一起。
 
  余怒的诗可以在“诗生活”网站他的专栏集中读到,这是一个从上世纪90年代就这样写的家伙,我从当年收到他的个人诗报到现在,他为每个时代奉献出他的元文本,却从不让人厌倦。他是一个文本大于一切的诗人,他创造出了属于他个人的文本,无人可以摸仿的文本,这是他的厉害之处。他的诗是复杂的本体,带着强劲的生命力,对于一个强大的文本创造者来说,必须将自己“边缘”化,但“在什么的边缘”很重要。
 
  胡弦的诗散落在各处,今年他好像出了新诗集,我还没有读到,在各网店搜了几次未果。他的写作依然保持了对意象的热情,他在轻与重之间游刃有余,享受着诗的节奏与语感。

  谭克修坚持在诗歌的“地方主义”的大视野下写作,今年写出了长诗《桃花》与《万国城》系列,他写下的是土地与生命的语法,他的写作打破了城市与乡村所划定的题材界限,他通过文本把地方性元写作摆在读者面前,与他生活的城市社区有关,与他的土地有关,与他的内心有关,诗的体量就足够大了。《从墓园回来的路上》却是谭克修今年作品中我最喜欢的。

  李建春的文本构筑了一个稳固的诗与思的世界,十多年来的沉潜结出硕果。他的文本的宽度与广度都已经显现出来了,他偏于厚重与忧虑,《植物的哀歌》只是他一个面容,他的面容丰富,内心却单纯饱满,这是一个复杂时代作为诗人的可贵之处,同时又是痛苦的根源。过于快乐的诗人是有问题的,李建春文本的忧虑源于他的清醒。
 
  本年度总榜单里还有四位老将伊沙、沈浩波、张执浩、臧棣。他们旺盛的创作力有目共瞩,年年刷新各自的文本榜单。
 
  伊沙提出“事实的诗意”,这是他对现代诗的一个重要的贡献,他把伪诗意与真枪实干区分开来了,这是两条背道而驰的道路。伊沙基于自己的文本的诗学思考更值得信赖,而不是虚张声势的没有着落的乱谈琴。伊沙的文本与语感对于真正有现代意识的人来说是高级的,对于没有现代意识的人什么也不是。
 
  沈浩波拥有大量过硬的文本,现代性成色十足,《父与子》有令人惊叹的现场感,他直奔诗意的现场,从不绕,从不多费口舌,他是诗意的硬汉。不多一字也不少一字,他的诗像来自生命内部的密电码,每一个敲下的字都体现了他的力道。他的语感是一种往文本里猛戳的语感,这就是诗的生命力。
 
  张执浩今年拿出了一本新诗集《欢迎来到岩子河》,个人化的鲜活文本再次刷新了今年的年度总榜单。张执浩创造出一种干净、内敛与高贵的文本,但又亲切、自然,毫无这个时代流行的艰涩与无厘头。所以,我要说他是一个真实的诗人,忠于生命感受的诗人。能做到像张执浩这样放松的诗人并不多,他的语感是语言与生活本身的状态,从《腌鱼在滴水》可见他对语言的从容与耐心。
 
  臧棣是位语言大神,他的语感是现实的,更是批判性的,他是一个文本意识极强的诗人。“入门”系列对于读者虽然不新鲜了,但《体位性窒息死亡入门》这样的作品足以把批评他的人撂翻在地。臧棣并不温文尔雅,相反我认为他的语感是生猛的,如果说他是知识分子写作,那也是知识分子里举起榔头的民工,他也有民间立场,我指的是生猛的语感,而不是题材,题材随时可以转换,但语言的进入方式却是内在的,渗透出血迹。
          
  2016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00后10
 
  今年的00后榜单,游若昕、石薇拉、江合三位首次入选,他们写得好,好在拥有现代诗的语感,因为他们还是儿童,这样的语感我不知来自哪里,如果说是自然天成也未尚不可。除了他们选择了口语写作方式,同时他们选择了直接写生活,写生活给予他们的心灵感受。

  游若昕在《爬山》中给出了一个现代诗人应有的不动声色,年幼不是资本,良好的现代语感才是她的资本。
 
  石薇拉《扭干水分》的劲道超过了许多成年诗人,她的诗意丰盈,呈现出对叙述的敏感与节制,如此下去,这帮孩子超过大人已成定局。
 
  江合《致一只飞鸟》有着孩子少有的空间结构,诗的意象与诗的走向也是成熟的,根本没有我们当年少年诗人时的幼稚。
 
  李沛然这个冥想的小王子,他在《沉默的夏》里像一只跳跃的鹿,他截起青春期成长的一个生活片断,记录了他的冥想状态,“面部扭曲,/像被脐带勒到/脖子的胎儿”,这个形象具体,有杀孩子与救救孩子的深刻。
 
  朱夏妮的《地铁》写出了一个小留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感受,她捕捉到了复杂生活的诗歌场景,以两组意象表达了她的情感,她在庞德《在地铁站》之后写出了中国00后的“地铁”意象诗。
 
  张心馨、茗芝在“事实的诗意”上写作,带着儿童的敏感。杨渡的《一瞬》是一首有意思的好诗,他抓住了“一瞬”的奇妙感觉与发现。徐毅的《零》也是一首奇妙而有趣的诗,他之所以再次入选,取决于他的文本,他的进步是明显的,诗在一层层阐述“零”,最后却消解了“零”,诗的语感是现代性的,整体结构也完整厚实。

  铁头又长了一岁,他在自由的写作中享受诗歌给他的生活带来的快乐,诗是这个孩子表达生活意见的出口。《奇怪的云》是他上学路上所见的情形,但这首诗如果放在现代诗的发展历程中来看,却符合“第三代诗”的语言态度,一个00后的孩子居然有“诗到语言为止”的节制。一方面说明韩东他们当年的语言观念符合人类诗歌思维的天性,另一方面说明铁头这样的诗歌小孩,他的语感与“事实的诗意”天然融合,这便是没有经过诗歌文明的训戒而在自然的状态下产生的好诗。那些陷入好诗标准的焦虑的理论家与诗人们,可以从铁头他们这批00后小孩的诗歌思维中反观我们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不要忽视00后诗歌童子军的诗歌思维方式与写作路径,也不要以为他们是孩子就可以不放在眼里,未来全是他们的,正如大多数红极一时的前辈诗人不是被历史一一抛弃了吗?关键是诗歌童子军的写作告诉了成人世界:他们才是人类最初的元诗文本,天然的语感在他们手里。
          
  2016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90后10
 
  今年的90后榜单新晋了左秦、陶春霞、文西、马映、蒋在、康雪与祁十木,留在十大榜单的有吴雨伦、马晓康与苏笑嫣三位老将,且听我一一道来。
 
  左秦是今年从微信上突然冒出来的,我还不知其祥情,但他(或她)“我则把自己拔了出来,/离木板远远的,独自生锈。”的文本又狠又准,独立的姿态强硬有力,时常看到此人在各个诗歌微信中出没,从诗看这是一只狼。
 
  陶春霞、文西、马映、康雪都是女孩儿,蒋在应是男孩子。90后女孩比男孩更敢写身体禁区,陶春霞与文西都有不少惊世骇俗的作品。去年在北大举行的本年选发布会上,陶春霞首次亮相,她朗诵了一首诗让全场一时没有声音,在一个大家都在谈论诗歌的场合,她突然发出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声音,大家反而不适应了,沉默了,尴尬了。诗歌写真话还是写假话似乎没有人关心,但陶春霞的出现让我反思,直接写真话,打破假话构成的世界,不难但没人肯这样写。
 
  文西的某些诗让人不舒服,包括她对外发出的个人照片都比较大胆暴露,与她的诗构成了一个真实的统一,她也是一个敢做敢写的90后,如何对待这样年轻的女作者,我们作为父辈诗人,只有包容了。艺术上的大胆与突破当然值得鼓励,但在面临出版时,只能选择性过滤掉那些离经背道的部分。
 
  马映、康雪与年长一点的苏笑嫣,她们的现代性语感非常好,从文本看属于乘乘女,才华超越了她们这个年龄。
  
  蒋在好像是80后诗人杨碧薇向我口头推荐过他(她),一直在找其作品,读到《妈妈》没有失望,克制的文本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奔着更阔大的方向写作,脱离了90后的小情小调。

  祁十木的文本也指向了死亡、爱与肉身这样沉重的命题,对他其实我也是陌生的。他们是80后晚期出现的还处在爆光过程中的好诗人。
 
  吴雨伦与马晓康的写作我较为熟悉,作为“诗二代”,他们有能力独闯江湖,靠的是他们的个人文本。吴雨伦显出了老道与开阔,他的《五月十四日梦》浑然天成的现代性语感,与“事实的诗意”形成了一个强大而自信的气场。90后比80后当年走得更快。
         
  2016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80后10
 
  今年的80后榜单全部换了新一波人,相对于90后与00后,他们已是老人。有新人可换表明这个阵容里好诗人储备了不少。但80后中一些诗人开始有了倦怠与松懈之势,这种感觉或许来自于他们的少年老成,缺少鲜活之气,继承性写作大过于创造性文本,过快摆脱了本该属于一代人自身的生命感受,一些人失去了自我,面目就模糊起来了。
 
  今年入选十大榜单的诗人,严彬出道不算晚,但真正被人熟悉还在今年,他是一个有艺术气质的诗人,他从里到外透着散漫,他的文本也是一种艺术化的呈现,他不按既有的诗歌标准出牌,正是这种少有的自由与散漫使他与众人有了差异性。刘汀也是一个略为隐秘的写作者,我们或许见过一次。王西平与王东东算80后老人了,他们在文本上的探索走得远,语言的个人气质较重。纳兰《一次对星星的挤压和变形》写得结实,他在诗里是“让雨水变回云彩”、“把铁杵放在铁轨等待碾压成刀锋的人”,男孩子青春期的写作如果能从词语与情绪里走出来,走向精神深处,才有持续写下去的峰回路转。这些年纪相仿的80后,在个人气质与创造性文本之间还有更多空间去填满。
 
  里所是李淑敏的另一个名字,新名字下有了新文本,她今年写出了现代语感显明的文本,《来自幼儿的观察》的细腻与深入,对自我的审视入木三分,从她今年的写作感觉她后劲会更大,她参与编选的“磨铁读诗会”公共微信号已经成了今年最有看头的诗歌自媒体平台了,选了不少先锋性好诗,她参与策划统筹的“中国桂冠诗丛”选出了五位50后最有个人精神特质的好诗,她个人的写作也跟上来了。冯娜的《诗歌献给谁》通透,关注世界与自身的关系,有自觉的现代文本意识,她是南方一员值得关注的选手。
 
  艾蒿、苏不归、左右保持了创造性文本的活力,走口语写作的诗人比词语写作的诗人更有生命现场感,给出的文本更有现代性语感。他们无疑正在取代早期成名的一批80后诗人,成为这一阵容的主力。在这一阵容里出现了一个交替与更换主角的现象,85后或较晚出头的80后,他们的写作表现得更有生命力。这次遗憾的是,我看好的还有两位80后口语诗人,约稿后不见作品发来,时间不等人,只得放弃了。
           
  2016年度中国诗歌TOP排行榜70后10
 
  今年新晋70后榜单的有金黄的老虎、刘川、轩辕轼轲、还叫悟空、太阿、黄沙子、叙灵、张建新八位。这八大金刚与连续两年入榜的路云、姜涛全是清一色的男人,这对70后女诗人有点不公平,不过风水轮流转,好戏明年来。70后这一群体高手林立,但被60后与80后前后夹击,处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这十位全是有定力的家伙,马步扎得稳,不逞一时英豪,看谁熬得久,心态顽强,让文本来决胜高下。
 
  路云是沉得住气的一个家伙,他写作时间长,不热心于文本之处的东西,当然他也是70后中最没有知名度的文本诗人。湘人多孤傲,路云写得并不多,今年刚出版了两部诗集《光虫》与《凉风系》,文本硬扎,意象化语言,思化构架,使他成为一个有深度的诗人。其余九位都有些知名度,也很活跃,但像太阿、张建新、叙灵、还叫悟空、金黄的老虎这样有成熟文本的诗人,不知为何并没有被推到前方,相反,他们总是躲在文本之后。当然,这并不是坏事,在转瞬即逝的时代能抓紧时间写下好作品方才踏实。
              
  其它榜单综述
 
  据本书责编传来消息,美编初排后今年选本厚度远远超过了去年,还得精减一部分,那么我就不祥细对各个榜单进行分析了。各位看官,对于我们首次编选的50后、艺术家、翻译家、批评家、小说家的诗五大榜单有何更好的想法,盼能与我们交流或推荐人选。
 
  今年入选“十大寂静诗人”的作品尤为值得一读,他们有的写作时间漫长,比如杨政,这个快做爷爷的当年的大学生诗人,保持了对语言炼金术般的改造与迷恋,在这个写作态度与诗歌方向、文本与语感多重模糊的时代,杨政一意孤行地坚持把非凡的才气取代一切,他是典型的游离于世俗诗坛之外的“寂静诗人”。
 
  今年因为《那些年我们读过的诗》一书,我参与到北京几所高校向那个年代的诗人“致敬”朗诵活动,但在此,我还得向以杨政为代表的这十位“寂静诗人”致敬。写作就该是默默无闻的写,喧哗与骚动不属于真正优秀的诗人。入选本书的每一个人我都可以写下想说的内心话,留待书出版后与你们细说了。
 
  本社出版的诗歌年选受到了太多的关注,来稿每年都有增无减,给编选者带来较大的工作量,但也令人欣慰,一部年选能广泛获得诗人们的响应,这是我们的荣幸。正是因为本年选的成功,本社才在北京成立了诗歌出版中心,我们正在着手编选“百年诗库”各个系列诗丛,这也是对一部诗歌年选的常态化延续,年选毕竟一年只有一部,但诗歌的出版工作可以永不停止脚步。让我们在“文本与语感”里走得更远,现代诗的下一个百年又开始了。
 
  感谢本书主编邱华栋、社长姚雪雪对我的信任与支持,感谢责编臧利娟、朱强,以及美编方方、校对老师们的辛勤工作。欢迎各位朋友届时能到各大网络书店下单购书,支持本诗歌年选的出版。
                  
  2016年11月9日 北京树下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