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寒冬夜里柴火情

寒冬夜里柴火情

 

作者:卢祖军

 

前天的中午。天空湛蓝,阳光温和。独山至麻江的路上,我驾车一路疾驰,这时接了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话那头,是老家的卢应哥。他的声音一如既往,尽管是陌生号码,但我听得出来。他告诉我,他的母亲(我的三伯妈)去世了,希望我尽快赶回。拖着沉重的心情,我赶到麻江赶紧办完事情,连夜赶回老家仁等。

我走进灵堂,给三伯妈上了一柱香,烧了几张纸,然后来到灵堂外的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和长者以及寨子里的兄弟们闲聊。大家一边吃饭,一边喝酒,聊着天,回忆着过去的日子。

在我们农村,不管哪家老人去世,大家都会不请自来。晚上,全寨的人都会聚在一起吃饭,守灵。这种场面,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看到的,也是我们最喜欢的场面。因为大家可以聚在一起吃肉,聚在一起烤火暖暖身子。三伯妈的去世让大家心情沉重,但这次相聚也让我们这些常年在外的年轻人感到温暖。我们围坐在火盆旁,烤着炭火,喝着热茶,聊着家常。 1

在新房里,有的人烤着炭火,有的人围着电暖炉取暖。八哥提议到隔壁的老屋里烤明火。他说他已经很久没有在大柴火上烧茶来喝了。于是我们便开始准备。有人扫地,有人搬柴火,有人找燃料,大家齐心协力。熊熊的火焰在火塘里跳跃,他便找来了平时六伯爷蹭在火垅边烧茶的那只被柴火熏黑得认不出手提把和壶嘴的烧茶壶,我保守估计这只茶壶至少有50年以上。八哥拎着这只黑不溜秋的茶壶,到厨房里接着从“墨井”引来的山泉自来水,火垅里熊熊烈火烧着那茶壶。火焰不断上升,欢快地噼里啪啦的响。壶嘴冒出腾腾热气,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很是悦耳动听。看到这种场景,让我想起儿时的很多记忆。记得小时候在这间老屋里,我经常来跟三伯爷和六伯爷烤火喝茶,听着老人们给我讲故事。那时候大伙都很穷,但是思想也很单纯。我们放学后就是上山砍柴,哪家房前屋后堆满干柴,的就象征着这户人家应该是个会过日子的好人家。

那时候我也经常跟小叔叔去砍柴,小叔叔跟寨子里的“金国哥”、“哥九”、“贵荣哥”等这几个玩得最好。每次上山砍柴,都离不开这几位和他一起,个子矮小的我便跟着小叔叔和这几位哥来到山上。小叔叔和这几位哥都是年轻力壮,砍柴这活不在话下,半天功夫他们就砍了十几捆柴。 比起他们我便落后了很多,经过了千辛万苦,我才砍得了两捆,而且还捆得松松散散。这时“哥九”提议,留两款用扁担抬回去,剩下的就将这些柴砍短,各自就地挖了一个炭窑子,将这些柴烧成木炭。“哥九”的想法很好,大家都按照他的意思,并打算将木柴烧了木炭。大家经过了一下午的奋战,都将一大堆的柴砍成了短节短节的。我看着这些堆积如山的柴,很是羡慕。到天快擦黑的时候,他们将生的柴有序地堆在炭窑中,然后开始在外面点火,我们在炭窑子外面一边烧火一边聊天静静的等候。这时金国哥便打开随身带的糯米粑粑,拿在火边烤起来,烤得有些酥黄的时候粑粑被烤得破裂了,那香气喷鼻而来,这香味让人垂涎三尺~!看得出这时候大家已经饥肠辘辘了,金国哥耐心地将烤好的粑粑分给我们,一口咬下去我顿时觉得太安逸了,这时我的饥饿感顿时抛到九霄云外,吃饱后大家一边烤火一边聊天,不知不觉熬到了天亮,这时候大人说木炭估计也差不多可以出窑了。只见小叔叔。几经周折从远在两里外的水塘边舀了一个塑料壶的水,他将水浇放在窑顶的泥土上,这时候白色的浓烟滚滚往上冒,“贵荣哥”便用锄头轻轻地将窑顶的土扒开,露出了一截截油得黑亮的木炭,很是喜人。 2

他们将木炭用草萝装起,比较碎的装在底下,高规格质量好的摆在上面,那一窑炭总共装满了五担,大家一人一担的高高兴兴抬回家,将抬回家的木炭再次分捡后,比较碎小的就留在自家烧,比较成型好看的就拿到集市上去卖。我们这里集市称作“赶场”,在当地还流传这一句话:七天七天赶一场,不赶上司赶拉旺。

在那个车马不通的年代,出行方式都是靠步行,从仁等等走路到拉旺用两个小时,到上司要走四个小时,更何况还挑着100来斤的东西在肩上走路。大人们将木炭捡好后,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就早早起床,用肩抬到拉旺街上去卖,第3天也是同样的起早抬木炭到上司街上去卖。一担木炭大概80至100斤左右,可以换到20块钱左右,大人们拿到这辛苦钱,可以在场坝上换了自己想买的东西。

岁月匆匆,那段砍柴和烧炭的辛劳依然历历在目,我又仿佛看到了年幼的我们,穿着破旧的衣服,拿着锋利的砍柴刀,跟随着大人们上山砍柴。尽管挥汗如雨,但大家的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因为辛勤劳动将会换来那一份份宝贵的收入,让家人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而如今,这种砍柴烧炭的生活方式已经逐渐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取代。但在我心中,那种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方式却是最美好的。它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情感,也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3

在这个寒冷的夜晚,我们围坐在火垅旁,烤着干柴明火,看着火焰跳跃和听着壶口咯吱咯吱的声音和长者及兄弟们聊不完的话题,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了这种场景,犹如一面镜子,让我看懂了曾经的自己,也看到了故乡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看懂了这一路走来的种种不容易。

这种场景让我感受到了岁月的沉淀和人生的意义。它让我明白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最简单的。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让我们珍惜那些简单而真实的时光,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慰藉和寄托。

 4

作者简介:卢祖军,贵州独山人,中共党员,独山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独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热爱文学,以真挚的文字描绘生活点点滴滴。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