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网消息 肖贵平、罗路晗报道 2025年11月22日,中国华侨出版社联手北京图书大厦一起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盛宴——笔墨织就中西华人情:西班牙华文作家张琴的《天赐》图书分享会。此次活动作为中国华侨出版社“侨心书苑”品牌的重要专场活动,不仅吸引了大批文学爱好者慕名而来,更汇聚了众多出版界、文学界嘉宾及主流媒体代表,现场氛围热烈。
此次参会的嘉宾有中国华侨出版社副社长曾旭,《名作欣赏》总编辑赵学文,作家网总编辑赵智,中外名流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黄长江,《世界华人周刊》社长张辉,《西部杂志》总编辑董发亮,军旅作家王培静,美籍华人作家董晶,《天赐》的作者、西班牙华文作家张琴,以及来自《文艺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华人世界网的媒体朋友和来自各界的读者朋友。嘉宾、作者、读者共聚一堂,聚焦西班牙华文作家张琴的《天赐》。通过嘉宾分享、作者畅谈、读者互动等环节,呈现了一场文学与思想碰撞的盛宴!
中国华侨出版社副社长曾旭对到场的专家和来宾、读者以及媒体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她说,华文文学是世界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华侨出版社策划推出“世界华文文学书系”,通过出版《天赐》《远离故乡的地方》等系列全球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华语作家作品,全面呈现世界华文文学的丰富面貌与深厚内涵,让广大读者领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与人文关怀。她表示,作为中国侨联主管主办的出版机构,中国华侨出版社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出版“精品好书”提升文学品质,建设“侨心书苑”汇聚创作力量,发挥侨界融通中外独特优势,为华文作家提供丰沃的创作土壤,为海内外读者奉献更多思想深邃、艺术精湛的优秀作品。
赵学文先生从文学评论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张琴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他指出,张琴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温柔的冲突”美学,其笔下的矛盾不以激烈对抗形式呈现,而是如细雨微风般渗透在字里行间。这种独特的冲突处理方式体现在三个层面:在叙事结构中,冲突如潜流般在平静表面下持续涌动;在人物内心刻画上,通过细微动作和克制对话展现内心挣扎;在文化冲突表现上,将中西文化差异转化为相互渗透的过程。张琴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和基督徒的悲悯情怀,将冲突从情节推动工具升华为探索人性和文化的精妙载体。
赵智先生同样盛赞,并指出作者张琴独特的生命经历构成了其创作的深厚底蕴——从异国生存困境到最终融入当地社会的奋斗历程,其本身就是一部厚重的“人生之书”。作为诗人和小说家,张琴展现出卓越的语言驾驭能力和叙事功力。他着重分析了作品的独特价值,小说通过真实的异域生活细节,展现了中西文化冲突下的全新审美维度。
黄长江先生将《天赐》比作“连接中西文化的华语文学桥梁”,不仅是一部解读西班牙华人心路历程与生存图景的生动指南,还为有意了解乃至远赴伊比利亚的读者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心灵预体验。
张辉先生强调,张琴的作品始终围绕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这一核心主题,以细腻笔触描绘海外华人的真实生存状态,尤其关注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境遇。
因临时事务无法到场的董发亮,特意录制视频,称赞张琴的《天赐》小说集中对生命伦理的深刻思考,对人生精神纬度的精度思考,对诗意想象的文学表达,以其女性独特的叙事韵律,呈现出中西多元文化融合的多层次、多维度艺术特征。
王培静先生称《天赐》的四个中篇小说正是构成了一部完整的海外华人心灵史,为国内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旅西华人真实生活的窗口。
董晶女士强调,在当今世界阅读海外华文文学作品正是开阔视野、滋养心灵的最佳途径,通过这些作家独特的跨文化视角,读者得以体察世界的多样性与人心的复杂性。
作者张琴女士则与读者分享了其跨越二十余载的海外创作心路。她回忆初到西班牙时,语言不通、文化隔阂带来的种种窘迫与坚守,那些深夜的迷茫、他乡的温暖,都成为刻在记忆里的素材。正是这份对海外华人生活的深切体察,让她坚定了用文字记录真实、传递真情的创作初心。此次回到祖国举办分享会,张琴特别感谢中国读者的热情支持,并对中国华侨出版社和北京图书大厦为推广华文文学所做的努力表示诚挚谢意。这场跨越山海的文化对话,让中西两国读者的心灵通过文学紧紧相连。
纯贵坊酒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