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安东
作者/池征遥
这是一首歌,包含了南北兼有那种的风味,早就存在于我的少年记忆中,它就是梦里故乡安东。
米公祠中香,墨韵意悠扬。
妙通塔守望,时光漫流淌。
田园诗意漾,麦浪闪金光。
繁华灯火亮,温暖满心房。
时值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少年时涟河之上龙舟竞赛的画面又在我眼前不停地浮现摇晃。今天的安东,你好吗?许多年再没能相见,成为我的遗憾,成为我的渴望,成为我的梦想,你的柔姿靓影总在我的心中闪烁着夺目的光芒。
涟水,是江苏省淮安市下辖县,地处江苏省北部,淮安市的东北部,黄淮平原东部,淮河下游,因县境有涟河,为沭水入淮的一支,而名涟水,古称安东。涟水总面积为1678平方千米,区位独特、交通便捷。涟水地处沿海地区大开放、大开发的交叉地带,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它东与滨海县、阜宁县交界,南与清江浦区、淮阴区相连;西与沭阳县毗邻;北与灌南县接壤。区域辐射人口2000万,县内常住人口80余万,城镇化率达57%以上。
今年是农历甲辰龙年。看到端午赛龙舟,就会想起古涟水“白鳝化龙”的传说。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龙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文献典籍,龙总是能行云布雨、升隐变化,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关于龙形变化的神话传说,全国各地,不胜枚举,如鲤鱼跳龙门而化龙、蛟龙伏刘媪而生刘邦,等等。
在江淮平原腹地的涟水,有关“白鳝化龙”的传说,著于志书,列于名胜,流于乡野,成为地方文化中一则脍炙人口的神话,代代相传。
涟水古代又称淮浦。传说在西晋年间,有一位姓袁的道士,云游江淮,因为道行高深,被尊称为袁真君。袁真君不光是道士,还做过淮浦的地方官,他喜欢吐纳导引,修真炼丹,曾炼制成3颗仙丹,自己服用了1颗,剩余的2颗没有舍得吃,用袖子装着,去寻访有缘之人服用。
有一天,袁真君出行来到涟水城外的一座古桥边。此桥何时建造已无据可考,大约位于今天涟水县城五岛湖南、中山路原邮电局北侧大坳边。袁真君刚登上桥头,桥下水中忽然跃出一条白鳝,昂头晃鳍,仿佛在朝拜他。袁真君既惊又喜,惊的是此鳝硕大,不曾遇见;喜的是行止可爱。此后,他多次路过这里,这条白鳝居然都在水中朝拜他。袁真君度人未成,喟然一叹:“也罢,人焉鱼焉,有缘即度。”遂从袖口中取出1颗仙丹,扔给白鳝。白鳝心有灵犀,一口吞下仙丹,随即摇身一变,化为一条长龙。白鳝感念涟水这块宝地,于是在桥边深潭行云布雨,尤其是在夜晚降下甘霖,形成“龙潭夜雨”的奇观,保佑一方百姓。后来这里成为白鳝化龙的地方,名曰“化龙桥”。化龙桥边就是白鳝所居的龙潭,龙潭上建有碑亭,以记此神迹。
传说袁真君剩下的最后1颗仙丹,等待很久也没有遇上有缘人,他只好将仙丹扔到化龙桥不远处的一处井中,自此井水变得甘甜无比。此井随之称为“丹井甘泉”和“龙潭夜雨”,均跻身“涟水八景”之列。
化龙的这条白鳝在涟水龙潭享受了七八百年的人间烟火,到了北宋真宗年间,其命运发生了逆转。那时,涟水又出了一位高僧娄道者,人誉为“卧佛”,深受朝野赞赏。娄道者算得化龙桥下藏着一条兴风弄雨的白龙,会对涟水有所威胁,于是来到化龙桥边,掐诀念咒,用锡杖往水中一划、再往上一挑,大喝一声:“逢柴而止。”白龙应声而起,腾空而去,一直飞到数十里外的柴沟潭,成了柴沟龙王,乡民为避祸祈福在这里修建了柴沟龙王庙。
祖辈们说,每当白龙去海州巨平山白龙潭串门,那里都会云蒸雾变,倐忽异状。
据雍正《安东县志》记载,化龙桥初为木板桥,明万历年间乡耆贾范等募修砖桥,牌坊上书“化龙古迹”。后来牌坊毁,乡绅朱以行、王焕重修。
由于黄河夺淮泛滥的影响,明代后期涟水县城连年遭受水灾。“城中清水成渠,扬帆往来,几同湖海。”因此,这里一度成了千舟竞发百柯争流之地。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主管山阳(今淮安区)、安东黄河治理的山安河务同知裘陈佩主持规划河渠、填塞决口。在工程施工中,老百姓挖到一块石碣,上书十六个大字:“白鳝化龙,遇柴而住;大水茫茫,遇裘而治”,石头下方有小字“宋天禧年间立。”裘陈佩一看,神仙都预言过了,能够治住白鳝化成的巨龙的只有娄道者,能够治住黄河这条为祸巨龙的“舍我其谁”。于是官胥鼓舞,缙绅踊跃,大家慷慨解囊,共襄厥事。治水工程顺利竣工,放水畅流,数日之间,县城内积水干涸,复而安居乐业。
后人以“白鳝化龙”这一典故进行很多的艺术创作,风靡一时。如明代文人袁清《题化龙桥》诗作:“奔月姮娥古昔闻,灵鱼化龙更奇神。空余寒碧溪头水,老尽往来桥上人。曳杖僧归天竺月,携家仙住玉京春。丹炉丹井依然在,不觉登临感慨频。” 明代涟水名臣嵇钢《龙潭夜雨》诗作:“小架垂虹跨练晖,相传尺木破空飞。俄成鳞鬣缘丹药,顿鼓雷霆上紫薇。行雨未能忘故处,深宵时复一来归。苍生四海同忧旱,莫抱珠眠便息机。”清代鲁元寿《化龙桥》诗作:“化龙桥下有深潭,龙自升沉水自澜。夜来骤雨浑莫识,烟云变灭画中看。”由化龙传说衍生出来的化龙桥、龙潭、丹井等古迹和龙潭夜雨、丹井甘泉等景观,以及诸多与之相关的古诗文,已经成为涟水乃至江淮地区的一段珍贵的文化记忆。
如今古化龙桥所在之处已经成为县城闹市。
虽然昔日时光早已流逝,但身为淮安涟水人永远忘不了那份安东情。
依依淮水旁,安东好风光。
五岛湖粼波,岁月境意长。
古街深巷藏,故事悠远荡。
石板路宽广,回忆漫徜徉。
安东啊安东,常入我梦乡。
江北韵别样,在此尽绽放。
风轻云亦淡,心随梦远航。
美丽的安东,永在我心上。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