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端午节
作者:王文玲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 端午节 ” ,民间家家包粽子、划龙舟,纪念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世世代代相传至今。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78年,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楚国走向衰落的时期。 据说屈原 “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楚怀王在位时任命他为左徒。
最初楚怀王很信任屈原,国家的内政外交大事都让他参与。因此引来同僚上官大夫嫉妒,经常向楚怀王进谗言中伤屈原。愚蠢的楚怀王不识真假信以为真,将屈原降为三闾(Ⅰǘ)大夫,这是一个只管宗教祭仪无事可做的闲吏。
当时楚国和齐国友好。秦国想进攻齐国,派谋士张仪到楚国游说(shuì),破坏楚齐联盟,对此屈原极力反对和秦联合。可是楚怀王刚愎自用,不但不接受屈原的忠告,反而还不准屈原参与国家政事。
几年后秦兴兵攻打楚国,楚国屡屡战败。楚怀王又重新启用屈原,派他出使齐国与齐国重新修好,联齐抗秦。但是在屈原出使未归之际,秦国派谋士张仪再次到楚国游说,故伎重演。昏庸无能的楚怀王在佞(nìng)臣权奸怂恿下,竟与秦联姻,屈原出使齐国恢复楚齐联盟共同抗秦的努力付诸东流。
公元前299年楚怀王被骗到秦国,最终客死在秦国。
楚怀王死后,楚顷襄王继位,令尹子兰等贵族在新王面前诬陷屈原,屈原被流放十多年之久。在被流放期间屈原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 “ 行吟泽畔 ” ,写下了许多悲壮的诗篇,他的作品相传有25篇,这些不朽之作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史上都享有崇高声誉,其中长诗《离骚》为其代表作。
忧国志难酬!屈原62岁那年,即公元前278年,当屈原看到国都郢(yǐng)为秦所破,悲愤至极。自己的祖国即将覆亡,就在这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他纵身投进汨(mì)罗江,以身殉国。
壮哉屈原!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