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是狗”
作者:宇腾
“外甥是狗,吃了就走。”
这是若干年前,我的一个长辈半真半假和我说过的话。意思很明了:对于外甥,无论多疼多爱,都不能指望他以后会怎么报答、孝敬你。
当时我年纪很小,还没有意识和能力与长辈辩论,甚或反驳他们。况且打小我就不是那种能说会道的“鬼灵精”,缺少招人喜爱的聪明劲儿。我没有,也不会立刻想到向她“保证”什么,而只是傻傻的选择了沉默。
但是自尊心极强的我心里却是一百个不服气:哼,等着吧,看看我长大后是怎样表现的!……
在那幼小的心灵里面,我早已认定:长大了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我的姥姥,——世上除了母亲外,最亲、最爱我的人。
姥姥有九个外孙,其中她最疼爱的小闺女的孩子,——即我和弟弟——是最小的两个,自然她会偏爱多一些,尤其是对我。我的童年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姥姥家度过的。读小学期间的整个寒暑假基本都泡在姥姥家。初中有两年我也是吃住在姥姥家。在那里我受到了姥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疼爱,也正是在那个开始懂事的年纪,我对姥姥有了特别深厚的感情,更加坚定了“外甥不能是狗”的信念。
高中三年,我在学校住宿。每四个礼拜有一天半的假期,每次回家,我都会先去看看姥姥。时间长了,那里就成为了我的中转站,不用打电话,到晚上家里人就会去姥姥家接我。而且每逢“五一”“国庆”,我肯定会在姥姥家陪她住一晚。那时的我,想法很简单:姥姥很疼我,我自然也要多疼爱她。对于那时的我,“家”和“姥姥家”是同等重要,甚至对“姥姥家”的依赖还更偏重一些。
2001年9月,我去济南学医,除了寒暑假,只在两个“黄金周”才有返乡的机会。每次回家,无论忘记什么,我都不会忘记给姥姥买些我认为好吃的食品回去。我知道也许她不缺,也不一定稀罕,但我却很看重、很在乎。虽然这不是我自己挣的钱,但不管怎样,至少这是我的心意,是她最疼爱的外甥孙儿对她贴心的疼爱。而且我知道虽然姥姥每次都无一例外的数落我“乱花钱”,但是她心里很高兴。——我也很高兴。
我还想着:等我自己挣了钱,我要给姥姥买更多更好的东西。
现在我真的长大了,有本事挣钱了,我的表现又怎样呢?
有时候想想,我直感到汗颜,我所做的与我想做的,真的相距太远了……尽管姥姥肯定不会这么认为。
比起小时候,我对姥姥的感情更深了。可是我的生活变得复杂了,我有了社会压力,有了很多身不由己的烦心事,我能和姥姥呆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即便有了时间,我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经常往姥姥家跑了。我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自己的生活空间,姥姥似乎已不是我生命中的最重……有时候算算,我甚至会一两个月都没去看望她。虽然老婆的不间断的看望,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我,但是她最疼爱的外孙总是不能及时的“亲自”去看她,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忙是理由,却不该成为理由。
对于姥姥,也许我做得最好的地方是“培养”了一个特别亲她疼她的外甥孙媳。
谈恋爱时我多次在给老婆的信里谈到我的姥姥。潜移默化的,我的老婆也对姥姥有了很特别的感情。以至于第一次来夏津,老婆就主动提出和我去看看她。也的确是姥姥太和蔼可亲了,老婆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姥姥。老婆懂事乖巧,处处对姥姥体现出孝心,再有着我这方面的因素,很快的,她就成为姥姥最疼爱的人之一。
让我很感动很欣慰的是:老婆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姥姥,疼爱姥姥。无论在物质上还是感情上,老婆投入的都很多(当然其中有一部分源于对我的爱)。好多次,总是她先提出来去看看姥姥。后来我们开家具店了,很多时候我走不开,只要时间间隔一长,老婆就会主动的一个人去看望姥姥。这让姥姥欣喜不已,逢人就夸奖、炫耀。那种感情简直比亲孙女还亲……
那天,老婆埋怨我说:“哥哥,你都多长时间没去看看咱姥姥了?”我辩解:“不是忙吗?”老婆不屑道:“还多忙啊?如果你有这份心,再忙也能挤出时间来。我看咱姥姥白疼你了。”
我听了,惭愧得许久说不出一句话。那位长辈的善意的话语登时在耳边响起……
外甥是狗。
明天,无论多忙。我都一定要去看看姥姥,好好陪她呆一段时间。
不仅是明天,以后的日子里,我不能再让老婆来提醒,我要学会这样的思维方式——
该去看看姥姥了吧?
——并且成为习惯。
作者简介:宇腾,本名李建儒,1981年7月出生,山东夏津人。会计师。现就职于夏津某企业。闲暇时爱好读书写作,擅长用文字记录生活,已累计写作十余万字。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