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林中琐忆:学小靳庄(二)

1


林中琐忆:学小靳(二)

 

柳邦坤

 

如果说学朝阳农学院,让我们无休止的劳动,那么学习小靳庄,则让我们与戏剧和诗歌产生交集。

小靳庄是天津市宝坻县的一个村庄,当时旗手抓的一个典型,其经验是大唱样板戏,举办赛诗会。学小靳庄,就是要求人人唱样板戏,个个是诗人。也不是学校盲目跟风,应该是当时有统一要求,各行各业都要学小靳庄。

爱辉县文化馆承担教唱样板戏的任务,通过举办培训班的办法,培训各单位的骨干,然后再回所在单位教唱。班主任杨老师给我创造外出学戏的机会,也给我创造了见世面的机会,选派我参加了两次样板戏培训班。一次是在二站公社举办,由爱辉县文化馆的馆长郭力、副馆长蔡欣、琴师李明正3位老师给我们辅导,郭馆长、蔡馆长都能教唱,李明正拉京胡伴奏,他也能教唱。记得郭馆长在开班式上讲话:“学习小靳庄,学唱样板戏,唱好唱坏是水平问题,唱不唱是路线问题。”上升到“讲路线”的高度,不唱问题严重了,那就认真学唱吧,不管是否能唱出京剧的味道来。至今我还对他的话记忆犹新,当然他所讲的这句话应该来自上级文件精神。此后不久,又去了爱辉县林业科参加培训,老师还是这3位,在林业科会议室举办。两次学习的都是3部新样板戏,即《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杜鹃山》,学习主要唱段,两次我学的男生唱段有《红色娘子军》里的《闹革命靠的是阶级力量》《众望所归根基牢》;《平原作战》里的《好妈妈疼爱咱像亲娘一样》《火烧粮库满城欢》;《杜鹃山》里的《大火熊熊浓烟卷》等。二站公社学习班结束的汇报演出,郭馆长让我和二站公社的学员金殿铃一起表演了《火烧粮库满城欢》唱段,它和《众望所归根基牢》一样,唱词都是短的,只有四句。

从学习班回来在班里教唱过《闹革命靠的是阶级力量》,我不具备唱京剧的天分,唱不出京剧的“板眼”来。班里的文艺委员月玲同学唱得颇有韵味,她教了《龙江颂》里的《为人类求解放奋斗终身》等唱段。我们班级还排演了《杜鹃山》第三场《情深如海》,月玲扮演柯湘,国甫扮演雷刚,利胜扮演温其久,海杰扮演田大江,我扮演李石坚。杨小慧老师是组织者和导演,她能唱会演。记得也没有多少道具,也没有布景。好像有班级的几个同学组成的小乐队,由吴绍春老师带着给伴奏。我去老乡家借来一位大娘穿的旧蓝布衫作为演出服装,也颇像石匠。

小靳庄的另外一条经验是在田间地头举办赛诗会,我们则是在教室里举办。老师把我们班分成4个组,按照4列座位划分。举办赛诗会诗,各组分别把课桌集中到一起,大家围坐着,然后由1个组率先发起挑战,各组纷纷应战。假如1组朗诵1首,其他3组先后跟进,朗诵者需要站立起来。诗都是七言四句,其实就是顺口溜儿,标语口号入诗,根据当时的形势内容,即兴写就,然后争抢着朗诵,没有诗拿出来比赛的小组即为失败,到最后还有诗源源不断地写出的组即为获胜者。当时我是最佳赛手,能较快时间写出一首首顺口溜儿,朗诵也能抢上去,为本组每次比赛获胜打下基础。其实这种写作有害无益,以致经年无法摆脱这种写法的束缚。那两年,各种大批判运动不断,比如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批判儒家和孔老二、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批判资产阶级土围子、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等,我们也组织批判会,写批判稿,我也积极在批判会上发言,大批判稿在黑板报上刊登。一次唐校长看到了其中的一篇,受到他的表扬,在一次会上说:要好好读一读柳同学的这篇文章……这种“诗”和大批判稿写作的文风,对业余文学写作特别是诗歌写作,是不利的。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