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熬夜
作者:贺测亮
人到了一定年纪,便会格外关注身体健康,注重养生保健。而熬不熬夜,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
养生学家常说,“早睡早起身体好”,这是有科学道理的。根据传统中医学理论,人体气血在一天的不同时辰会循环流注于不同脏腑经络,夜间特定时段休息,对相应脏腑有滋养作用。子时(23:00-1:00)养胆,此时进入深度睡眠有助于胆经排毒代谢,促进胆汁更新;丑时(1:00-3:00)养肝,身体在此阶段进入深度修复期,肝脏会进行解毒与血液净化;寅时(3:00-5:00)养肺,肺主气、司呼吸,气血由肝转输至肺后,肺会将新鲜气血输送至全身。这种规律的作息,对老年人来说基本能做到,但对年轻人而言,能坚持的可能性恐怕不大。
在当下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就业压力与生活压力交织,按时就寝对青壮年来说,往往成了奢望。不是有句话说“前半生用命挣钱,后半生用钱换命”吗?国人中不少人正经历着这样的状态。谁的生活没有琐碎烦恼,谁的工作没有压力负担,谁不肩负“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或许人生本就是熬出来的:学霸的成长离不开秉烛夜读,文学巨匠的作品多是熬夜笔耕的成果,机关里的文笔高手也常为赶工而挑灯夜战。压力之下,往往催生出动力与竞争力。
于是,熬夜加班成了一些人的常态。当然,熬夜在某些方面也有其特殊性:夜间是出思想、出成果的最佳时段,环境安静,社交消息、会议、电话等干扰大幅减少,能自由调整工作节奏,更容易进入深度工作状态;夜间也是部分行业的效益黄金期,夜市摊主、代驾司机、急诊医护、保安、网店夜间客服、直播从业者等,都能借此增加经济收入。
但不可忽视的是,长期熬夜的危害同样显著:它会导致生物钟紊乱,诱发失眠、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及情绪问题,还可能因作息与家人、朋友冲突而减少社交互动。从爱惜身体的角度出发,实在不提倡长期熬夜加班,不妨尽量提升白天的工作效率,争取不熬夜或仅偶尔熬夜。
送给年轻人一句话:关爱身体,非必要,不熬夜。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