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我心向海,七月最美

图片1


我心向海,七月最美

——探寻自然与生命交织的奇幻之境

 

作者:陈宝林

 

七月,当炽热的阳光洒向大地,向海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境的科尔沁草原中部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此时的向海,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眼前,让人不禁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图片2

踏入向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蜿蜒起伏的沙丘,它们犹如大地的脊梁,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沙丘上,金黄的细沙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金毯。而沙丘间,波光潋滟的湖泊宛如一面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周围的美景,微风拂过,湖面波光粼粼,如梦如幻。

图片3

图片4

沿着湖畔前行,千姿百态的蒙古黄榆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它们有的像饱经风霜的老人,枝干扭曲,却依然苍劲有力;有的似青春洋溢的少年,身姿挺拔,充满生机。这些蒙古黄榆宛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为向海增添了一份古朴而神秘的气息。

图片5

与蒙古黄榆相伴的,是那绿浪翻滚的蒲草苇荡。微风中,蒲草和芦苇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演奏着一曲美妙的自然乐章。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绿色的童话世界,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祥和。

图片6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仙鹤岛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岛上,鹤舞翩跹,一只只丹顶鹤宛如优雅的仙子,或展翅高飞,或低头觅食,或引吭高歌。它们那洁白的羽毛、修长的双腿和优雅的姿态,无不令人为之倾倒。游客们纷纷驻足观看,不时发出啧啧赞叹,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静止,只为欣赏这如梦如幻的美景。

图片7

而向海博物馆,则好似向海自然保护区的微观缩影。馆内陈列着丰富的动植物标本和历史资料,生动地展示了向海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深入了解向海的过去与现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图片8

百鸟园也是向海的一大特色景点。多种鸟类在这里自在觅食、嬉戏,它们或在空中翱翔,或在枝头跳跃,或在水边踱步。五彩斑斓的羽毛、清脆悦耳的鸟鸣,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每一只鸟儿都像是大自然的精灵,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无尽的活力。

图片9

游船码头更是热闹非凡。当游船缓缓行驶在湖面,惊起一群白鹭,它们扑腾着翅膀,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而湖面上,鸬鹚们则欢快地戏水,时而潜入水中,时而浮出水面,展示着它们高超的捕鱼技巧。游客们坐在游船上,尽情享受着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图片10

说起向海的历史,它原名“香海”,如今已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 AAAA 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国际 AAA 级自然保护区。这片总面积达 10.67 万公顷的土地,拥有典型的草原地貌。南北最长 45 公里,东西最宽 42 公里,西与内蒙古科右中旗接壤,北与洮南市相邻。区内水系发达,南部有霍林河贯穿东西,中部有额穆泰河流进湿地,北部引洮儿河水注入水库。保护区横跨通榆县五个乡镇场、十二个村、三十二个自然屯,二万人口在这片土地上从事着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图片11

向海的形成也颇具传奇色彩。它位于通榆县西北向海乡内,原有一场、二场两个自然泡子,两泡相距仅 500 米。因河流间歇断水,泡子时有干涸。1969 年至 1973 年,人们从龙华吐挖了 105 公里渠道,引来洮儿河水入泡,并沿泡筑成均质亚砂土主坝,长 386 米,最大坝高 7.6 米,副坝 5 条,全长 3729 米,总库容 2.35 亿立方米。如今,这里设计灌溉旱田 20 万亩,灌苇塘 16.7 万亩,养鱼水面 50.8 平方公里。湖区长 13 公里,宽 8 公里,低水湖面 32.7 平方公里,相应库容 0.64 亿立方米,正常蓄水湖面 66.5 平方公里,相应库容 2.08 亿立方米,库下淹没土地 39 平方公里,伴生 12 个小岛,最大湖水面 71 平方公里。这里酸碱度 7.6,无污染,浅水湖域水草肥美,水温高,盛产鲤鲫鲢草和蚌虾,1985 年产鱼 435 吨,灌苇 15 万亩。

图片12

图片13

向海保护区属于湖河相容冲地貌类型,地势平坦,河道极不明显,湖泊、草原、沼泽、水库相间分布。沼泽地上生长着茂密的大片芦苇,大大小小的水泡星罗棋布,水深一般为 3 米。这里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 4.9℃,年降雨量 400 - 450 毫米,年蒸发量在 1890 毫米,无霜期为 170 天左右。区内有霍林河、额穆泰河和洮儿河三条水系,洼地中的草甸和草原上,生长着大量草本植物,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放牧区。湖泊与草甸之间,沙丘交错起伏,生长着天然的榆树林。四周环境幽静,鱼类及水生生物资源丰富,为各种水禽提供了良好的饵料。大面积的芦苇,更为水禽的栖息繁殖提供了隐蔽的场所。

图片14

图片15

也正因如此,向海成为了鸟类的天堂。现已调查记录到鸟类有 200 多种。每年春季,丹顶鹤、白枕鹤、白鹤、蓑羽鹤、灰鹤、白鹳及许多雁、鸭、鹭、鸥陆续结队而来,在这片广阔的沼泽湿地中营巢产卵。这里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评审为“具有国际意义的 A 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还被国家人与生物圈委员会批准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在省内更有“东有长白,西有向海”的美誉。

图片16

图片17

值得一提的是,向海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是全球九条主要的候鸟迁徙路线之一。每年的这个季节,北迁飞往西伯利亚等地繁殖的白鹤、白头鹤、灰鹤、白枕鹤、青头潜鸭、小天鹅、东方白鹳等候鸟大量聚集在向海这个候鸟驿站休憩觅食、补充体力。迁徙高峰期,来这里的候鸟数量可达几十万只,为湿地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

图片18

图片15

丹顶鹤,作为向海的一张亮眼名片,以其体态飘逸雅致、鸣声超凡不俗而闻名于世,成为长寿高雅、爱情忠贞的象征,也引得不少文人墨客为之赋诗。多年来,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丹顶鹤人工繁育、丹顶鹤野化训练研究等各项工作上有效开展,使得向海保护区丹顶鹤饲养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国第二大丹顶鹤圈养种群基地,繁育丹顶鹤累计达 200 余只,每年人工繁育鹤雏的数量约 30 只左右。

图片20

图片21

七月的向海,不仅活动丰富多彩,如诗如画的美景更是让人陶醉。碧波荡漾、飞鸟云集,处处彰显着生态之美。这里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礼物,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在这个七月,让我们一同走进向海,感受它的魅力,聆听它的故事,领略这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