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人品与官品

人品与官品

 

郭松

 

品字为三口,本意是众多,引申为事物的类别和等级,事物在质量上有优劣之分,人在品行上有优劣之别。

做人有人品,做官有官品。人品是官品的基础,官品是人品的反映;人品与官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体现做人与做官的修养和追求。

人品的核心是善,人心向善,待人友善,处事行善;官品的核心是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品是为人之本,官品是为官之要。

没有好的人品作底子,缺乏做人的基本品德,人品不正,一旦权力在手,会生邪心、走歪路。人的能力有大小,职务有高低,但人品、官品不能次。

人无品,不配做人;官无品,不配做官。好人不一定是好官,但好官一定是好人;没有人品作底子,官品就容易出问题。做人在先,做官在后;先有人品,再有官品;先学做人,再学做官。

人做好了,做官也不会差哪去;连人都做不好,做官也不会好哪去。人有品,会赢得喜爱与称赞;官有品,会赢得尊重与爱戴。人无品,会遭戳脊梁;官无品,会怨声载道。

民是人,官也是人,人是有血有肉的,是有七情六欲的,是吃五谷杂粮、食人间烟火的。无论做多大的官,都得从人做起。做人一辈子,做官一阵子;“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在位的时候,慑于淫威,不敢吭声;没了官帽,就不再害怕,可以作声。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做人做得好、做官做得好,留下的是好名声。做人做得差、做官做得差,留下的是差名声。官做得好不好,是能力水平问题。人的能力水平有高低,不必强求每个人都有能力水平。就算能力水平不太高,做官做得不太好,也是情有可原的。但得把人做好,把人做好了,就不会生民怨。

人在官位一天,就要有官品一天。有的人为了做官,或把官做大,或投桃报李,或阿谀奉承,或弄虚作假,或欺上瞒下。一旦做上了官,面对下属和百姓,就变得不会笑了,说官话,打官腔,长官气。有的人一朝权在手,“官升脸就变”,时常以“老板”、“父母官”自居,手也长了,腿也短了,身也懒了,心也邪了。

有的干部在科级岗位时,非常优秀;提拔到处级岗位时,依然优秀;后来晋升到厅级职务,担任一个单位或地方一把手,就不那么优秀了。不是能力不优秀,而是品德不优秀。不禁让人想起一个对联:“世风常伴政风变,人品应随官品升。”官位升上去了,官品没有跟上。

“人品应随官品升”,说的是一个人的职务升迁后,其道德品行也应跟着提升。职务越高,对自己的要求应越严,更应诚实善良、谦虚谨慎、廉洁自律。有的人升了官,没有觉得自己不称职,没有觉得自己不该提拔,反而认为自己不是升得太快,而是升得太慢,能走上这个领导岗位,是品德比别人高,能力比别人强。

任何人的官品,都不会自然而然随着官位升高,而且在官位升迁之后,还会遇到更多的考验。如找你办事的人会更多,你能全都满足吗?有些事办了,会违反原则;不办会得罪人,你办还是不办?如汇报工作的时候,讲成绩就会受表扬,讲问题就可能挨批评,你讲成绩还是讲问题?还有,官职越高,诱惑越多,防不胜防。于是就有人,为了适应官场需要,或者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牺牲人品,官升脾气长,官高人品降。

况且,有些人的官位,不是干出来的,而是带出来、跑出来、送出来的。这样的人品,就更不会随着官品提升。只会靠不停地钻营和掩盖,来保住自己的荣华。任何官职,都不是保险箱,尤其在“世风常伴政风变”的情况下,稍有放纵,就可能出事。

当然,体制内也有许多人既不贪钱,也不买官,连溜须拍马、伺候领导谋求升官都不愿意,不是说境界多高,或者说想明白了,而是懒和怕麻烦。这懒和怕麻烦,未必是坏事。并非想收钱,随便跟你管的人说一声,就把钱送上门来了。并非想买官只需拿着钱,送到领导那里去,就等着升官了。

不管收钱还是买官,都是很麻烦的事情。相较收钱或买官,更害怕被抓住,即便收钱也是很谨慎的,不是随便一个阿猫阿狗拿着钱来,就会收的。想要送钱给领导买官,需要平时和领导本身就熟悉,领导信任他,他送的钱领导才敢收。或者说信任的中间人搭桥,领导也才会收钱办事。

许多能办事、敢办事的人,大都一个星期不在家里吃两顿饭,大都每天在外面参加各种饭局。有的人喜欢这个调调,觉得这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是成功人士的生活。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些事情是很烦很累很没意思的,坐在饭局上,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如坐针毡,一分钟都待不下去。这些人没有什么关系,就算想送钱,送给谁呢?找谁做中间人呢?

多数人并不具有能办成事的权力,老板或者其他人送他钱,让他办一件事情,他得费时间费精力动用关系,协调有决定权的领导,或者找其他有路子的人。一些看似聪明的操作,其实都是很麻烦的,需要有靠谱的人,需要很多环节,需要很多细节等。这些事情,不是随便就能搞定的。不像想象的那样,任何事情都卡别人,然后伸手要钱,什么钱都敢拿,什么事情都敢办,真的是嫌命长了。

不管收钱还是买官,都是需要门槛的,需要繁琐操作的。多数人是又懒又怕麻烦的,有些人从价值观或者性格上就不喜欢这些事情,自然就够不着收钱和买官的门槛。他们中的一些人,其实也是想收钱,想当官的,对那些当官收钱的人,既羡慕又嫉恨。但他们的能力性格,想收钱没机会,想买官找不到路子。只有少数人清醒地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从内心就不愿做这些事情。

孔子在《周易·系辞下》中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德薄而位尊”,是一个人的道德人品,与其所处的领导位子不成正比;“智小而谋大”,是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与其计划和目标不相匹配;“力小而任重”,是一个人的力量,担负不起所承担的重任。所有的自私、狭隘、无知,都会生根发芽。一面高高在上,一面劣迹斑斑;一面趾高气扬,一面营私舞弊,走不了多远,就会一败涂地。


作者简介:郭松,四川古蔺人,川大本科生,贵大研究生,从军23年,从检16年,《散文选刊》签约作家,在《散文选刊》《散文百家》《边疆文学》《检察日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等发文120余篇,获中国散文年会“十佳散文奖”,4篇散文被选为初高中语文试题。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