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江秘境:在日月回眸处邂逅天光云影
作者:林毓人
晨曦初露时,我们便自信丰县城启程,车窗外的景致如一卷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远山衔着淡青的雾霭,田畴间浮动着薄纱似的晨岚,待转过最后一道山梁,孔江湿地公园便毫无征兆地撞进眼帘——那是一片被晨光浸透的翡翠,在群山环抱中泛着温润的光晕,仿佛造物主遗落在人间的一面明镜。
这片水域原是孔江水库的所在。昔年的工程师们或许未曾料到,这座用以蓄水灌溉的人工湖,竟会在岁月流转中蜕变为生机盎然的湿地乐园。当我们踏上蜿蜒的水泥公路,脚下传来细碎的吱呀声,像是大地在轻声絮语。晨风裹挟着湿润的水汽扑面而来,带着草木特有的清冽气息,混着几缕若有若无的荷香,直教人肺腑间都沁出凉意。母亲伸手拢了拢被风吹乱的鬓发,指尖掠过路上扶手上凝结的露珠,那些晶莹的水珠便顺着扶手木纹滚落,在阳光里折射出七彩的光晕。
孔江之水堪称奇绝。它既非高山飞瀑那般喧嚣张扬,亦非深潭古井般幽邃沉静,而是像一位娴静的大家闺秀,将一汪碧玉般的澄澈铺陈在天地之间。极目远眺,水面平阔如镜,倒映着流云舒卷、峰峦叠翠,连掠过水面的水鸟都成了画中游动的墨点。近观则见微波粼粼,细浪轻叩着岸边的鹅卵石,发出碎银般的声响。偶有锦鲤摆尾而过,搅碎了水中的云影天光,待涟漪散尽,水面又复归完整,恍若从未被惊扰。吾俯身掬起一捧清水,看着透明的水流从指缝间缓缓淌落,感叹道:“这般清冽的水,怕是连王维见了也要折服。”
沿着水泥栈道徐行,两岸的植被渐次繁茂起来。高大的水杉林如绿色的雕塑矗立于浅滩,虬结的根系盘根错节,有的探入水中化作蛟龙潜游的姿态。树冠层叠的枝叶筛下斑驳的光影,在地上织就流动的金网。灌木丛中不时探出几株野蔷薇,粉白的花朵沾着晨露,在绿叶间显得格外娇嫩。最惹人注目的当属那些临水而生的芦苇荡,修长的苇杆顶着雪青色的花穗,在秋风中簌簌作响,恍若千万支蘸满金粉的毛笔,正在天空这张素笺上挥毫泼墨。几只白鹭忽而展翅腾空,雪色的翅膀掠过水面,惊起一圈圈扩散的涟漪,将整幅画卷搅动得活了起来。
行至湖心小岛,但见垂柳依依,曲径通幽。岛上遍植着各色花卉,紫薇正开得烂漫,绛紫色的花瓣飘落在石板路上;木芙蓉擎着硕大的花朵,粉白相间的色泽恰似少女羞赧的脸庞。穿过花径便是片开阔的草坪,几个孩童追逐着彩色风筝奔跑嬉闹,清脆的笑声惊起草丛中的纺织娘,振翅飞向开满蓼蓝小花的灌丛。我们寻了处临水的石凳坐下,老伴取出备好的茶点,温热的桂花糕香气与周遭的自然气息交融,竟生出几分“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雅致。
午后的阳光变得慵懒起来,斜斜着穿过香樟树的枝桠,在水面投下斑驳的光斑。吾支起随身带来的折叠椅,低头专注地观察水中的世界:透明的虾群在水草间穿梭游弋,背甲坚硬的鳖类慢悠悠划过水底的淤泥,还有无数不知名的小鱼苗聚集在石块阴影处休憩。孙儿蹲在岸边,用树枝拨弄着漂浮的浮萍,看它们打着旋儿聚散离合,忽然惊叫起来——原来他发现了一只背着螺壳的寄居蟹,正举着一对大螯警惕地张望。这般童趣盎然的场景,倒让久居城市的我们忆起了儿时乡野嬉戏的时光。
夕阳西坠时分,整个湿地笼罩在橘红色的暮霭之中。归巢的水鸟结成整齐的队伍掠过天际,它们的剪影与晚霞交织成流动的锦缎。远处传来牧笛悠扬的声音,虽不见牧人踪影,却平添几分田园诗意。我们登上观景台远眺,只见暮色中的孔江如同熔金的海洋,波光潋滟处跃动着万千星火。对岸的村落升起袅袅炊烟,与天边的流云相接,恍惚间竟分不清哪片是云哪片是烟。此刻方觉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的闲适,大概也不过如此吧。
回程途中经过湿地科普径道,两边排列着各种湿地植物标本和昆虫模型。解说员告诉我们,这片曾经单纯的水库之所以能演变为成熟的湿地生态系统,离不开当地政府持续多年的生态修复工程。他们通过退耕还湿、种植净水植物、建立鸟类保护区等一系列措施,让这片水域重新焕发生机。如今这里不仅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更是周边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听着讲解,再看窗外暮色中依然忙碌的摄影爱好者和写生的学生,忽然懂得什么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
华灯初上时回到县城,脑海中仍萦绕着孔江湿地的影像:晨雾中的涟漪、正午时分跳跃的光斑、黄昏时刻燃烧的云霞……这些碎片般的记忆拼凑在一起,竟构成了一幅立体的生命画卷。想来这世间最美的风景,莫过于此般天人合一的境界——既有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又有匠心独运的人为雕琢;既能容得下苍鹭振翅的高远,也盛得住孩童戏水的欢愉。
夜阑人静时翻看当日拍摄的照片,发现几乎每张画面都有水的印记:或是倒映着天空的湖面,或是浸润着晨露的草尖,或是凝结在蛛网上的露珠。这才惊觉孔江湿地的魅力恰在于它的包容与滋养——它以柔美的水波托举着万物生长,用澄澈的胸怀映照出天地大美。正如苏轼所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我们何其有幸,能在钢筋水泥的城市边缘,寻得这样一处可安放心灵的精神原乡。
作者简介:林毓人,江西信丰人,江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江西省楹联学会会员,南昌市诗词学会会员,赣南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吉安(庐陵)诗词学会会员,信丰县作协会员,信丰县诗词学会会员,曾经在网络、微刊等刊物发表过多部作品。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