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双溪清韵映初心

双溪清韵映初心

——再访信丰西牛镇双溪口

 

作者:林毓人

 

仲夏时节重返双溪口,恰似翻开一本被光阴悉心装帧的画册。两年前初遇时的青涩轮廓,此刻已晕染开一幅工笔细描的水墨长卷。晨光中的薄雾尚未散尽,远处山峦仍披着黛色轻纱,而双溪交汇处的潺潺水声,早已裹挟着莲叶特有的草木清香漫溢而来,将我的衣袂浸得微润。沿着新铺就的沥青步道徐行,恍然惊觉,这方山水竟在悄然间完成了最动人的成长蜕变。

初入景区,但见曾经裸露的黄土坡地已化作层层叠叠的碧色织锦。百亩荷塘依着地势起伏舒展,新植的水杉与垂柳错落其间,既为游人撑起斑驳绿荫,又以疏朗有致的线条勾勒出天地间的呼吸节奏。木制观景台临水而筑,朱漆栏杆映着粼粼波光,倒像是给满池翡翠镶上了金边。晨露尚悬在卷曲的荷叶边缘,忽有锦鲤摆尾搅碎倒映的云影,惊起两三只白鹭掠过水面,翅尖蘸起细碎银珠,簌簌落入水中,霎时激起一圈圈漾着霞光的涟漪。

最摄人心魄的莫过于这片浩荡荷海。新荷才露尖尖角时,嫩黄幼芽顶着晨露倔强生长;待到幕夏时节,粉白相间的花朵次第绽放,有的羞怯地藏在田田绿叶间,有的却高擎着盏状花瓣直指苍穹。晨风掠过,千万张荷叶便奏响沙沙乐章,露珠顺着叶脉滚落,在阳光里折射出七彩光晕。孩童举着相机追逐蜻蜓的身影,少女提着裙摆在花丛中旋转,白发老者拄杖静立,浑浊眼眸里映着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阔。那些举着自拍杆的年轻人,总能找到绝佳角度——或是以巍峨青山作背景,或是借蜿蜒木栈道延伸空间纵深,镜头里的笑颜与身后的花海相映成趣。

较之往昔,如今的双溪口俨然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生态停车场整齐划一,太阳能路灯沿路挺立如忠诚卫士;新建的游客服务中心飞檐翘角,落地窗将窗外美景框成流动画卷。智慧导览系统实时更新着各景点人流密度,扫码即可收听专业解说;无障碍通道平缓舒缓,轮椅碾过石板的声响都带着温柔韵律。最妙的是那曲径通幽处的休憩凉亭,竹编座椅还带着天然纹路,石桌上镌刻着本地诗词大家的咏莲佳句。偶遇卖莲子羹的老板娘,陶碗盛着晶莹剔透的糖水,一勺下去能舀起几粒饱满莲米,她说这是自家种的老品种,熬出的汤汁格外清甜。

午后骤雨忽至,倒成就了一番别样意趣。雨滴敲打荷叶发出噼啪脆响,像无数颗珍珠坠落玉盘。避雨的人群聚在廊桥之下,看雨帘将远山晕染成水墨氤氲。几个顽童赤脚冲进浅滩,踩得泥浆飞溅却笑声朗朗。雨歇时分,彩虹横跨两溪交汇处,半空中浮动着湿润的水汽,混合着泥土与花草的芬芳。此时方觉,所谓人间烟火气,原是这般鲜活生动的模样。

转过荷塘便是古村落改造的文化展区。青砖灰瓦的老宅院落里,农耕器具陈列有序,斑驳的土墙保留着岁月抚触的痕迹。展柜中泛黄的老照片诉说着双溪口的历史变迁:从前这里是商贾往来的古渡口,船工号子震天响;后来修了公路渐渐沉寂,直到人们发现这片土地孕育出的优质莲藕。如今传统手工艺重现生机,老匠人教孩子们编织竹篾,妇女们在晒场上翻晒莲子,空气中浮动着淡淡的焦香——那是炭火烘焙莲子的独特气息。

夕阳西沉时分登上观景台,整片荷塘骤然换上金色华服。晚霞将云朵烧成绯红锦缎,归巢的鸟群掠过镀金的水面,惊起阵阵蛙鸣。俯瞰脚下,劳作归来的农人扛着锄头走在田埂上,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忽然懂得为何古人爱说“映日荷花别样红”,原来朝阳与落日赋予同一种风景截然不同的神韵。暮色渐浓时亮起的灯笼串起长廊,暖黄光晕里飘来广场舞欢快的节奏,跳房子的孩童追逐嬉闹,卖冷饮的小车叮铃作响,构成乡村夜晚特有的交响曲。

离去那日清晨特意起了个大早。晨雾中的荷塘宛如蒙着面纱的少女,露珠在叶面滚动闪烁,偶尔有早起的蜜蜂撞进镜头。遇见正在巡塘的老农,古铜色脸庞刻满沟壑,他说这片荷塘养活了几代人,现在政策好,不仅旅游分红,自家种的有机莲藕还不愁销路。言语间满是朴实的喜悦,眼角笑纹里盛着对未来的希冀。

回望渐行渐远的双溪口,忽然想起《爱莲说》中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里的莲不仅长在清水污泥之间,更见证着乡村振兴的清澈初心。两年光阴流转,变的是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与愈发丰富的文旅内涵,不变的是这片土地滋养万物的温厚品格。当现代文明与传统农耕在此和谐共生,当诗意栖居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日常,双溪口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命题。

汽车驶离时从后视镜望去,朝阳正给连绵青山镀上金边,晨雾中的荷塘隐约可见几点粉白。收音机里流淌出熟悉的客家山歌,恍惚间觉得这旋律与荷叶上的露珠、溪涧中的游鱼、晾晒架上的莲子都产生了奇妙共鸣。或许某年盛夏还会再来,那时该带着家人住进刚落成的民宿小院,看萤火虫提着灯笼在荷塘上空跳舞,听蛙声阵夜里伴着月光入眠。毕竟对于真正美好的风景而言,一次相遇不过是序章,往后岁岁年年的重逢,才是值得期待的故事正文。

 

作者简介:林毓人,江西信丰人,江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江西省楹联学会会员,南昌市诗词学会会员,赣南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吉安(庐陵)诗词学会会员,信丰县作协会员,信丰县诗词学会会员,曾经在网络、微刊等刊物发表过多部作品。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