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水栗木寨处暑前雨如春
文/图:罗祖文(贵州)
2025年8月19日,离8月23日处暑尚有三日,都匀已透着沁人的舒爽。21到26度的气温不冷不热,连暑气都浸得软绵。我在文峰桥站上了公交,往绿茵湖办事处去,要回邦水栗木寨——长辈家今日团聚,再密的雨也挡不住归心,脚下的路每一步都裹着惦念。
车刚过文峰桥,雨就泼了下来。车窗上的水哗哗淌,外头的山全罩在白雾里,像盖着层厚棉被,连轮廓都晕成模糊的墨团。到绿茵湖街道办事处站台时,撑伞下车,雨还在伞面跳着,脚一沾地,倒悄悄收了势,只剩雨丝在风里飘。
接下来要走二十分钟路。先踩进阁边寨的新水泥路,刚铺的路平展展,被雨洗得油亮,太阳偶尔从云缝漏点光,路面就趁势闪一下,像谁眨了眨眼。两旁人家门口,鸡在篱笆根刨虫,鸭子摆着屁股晃悠,小车静泊屋檐下,新修的路把这一切串起来,像串起一串甜葡萄,咬一口,全是家常的香。
出了阁边寨,水泥路牵着脚步往前去。不远到罗伍寨,老槐树枝叶铺得像伞,树下老人坐在路下井边扯家常,见我走过,扯着嗓子喊:“回来啦?”再走几步是塘埂寨,寨边水泥路润得发亮,像浸在清水里的玉。
穿过两寨,栗木寨的影子便撞进眼里。这时云忽然裂开口子,太阳“哗”地泼下来,把眼前照得透亮。半山腰的白雾被拨开,薄得像纱,贴在青山上,白得像新弹的棉。深吸一口气,雨后的空气甜丝丝、凉津津的,从鼻子直钻心里——这哪像处暑前?倒像把春天的暖、秋天的凉,揉成了一团软和的棉。
塘埂寨到栗木寨的路边,稻田被雨洗得发亮,稻穗沉得弯了腰,金黄金黄的,穗尖挂着水珠,风一吹,满田的金子就晃,像谁把星星撒在了地里。田埂边的水沟,水青得像块玉,映着天上的云,哗啦啦流,像在唱山歌。这才想起老人说的“处暑暑气消”,节气的理儿,都藏在这风里雨里阳光里,藏在往家走的脚步里。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第十四个,“处”为收住,“暑”是热意,到这时节,热该退了,天要往凉里走,往秋天里去。北方和西南高地,此时早凉透了,南方却说不定遇着“秋老虎”,再热上几天。可这天的栗木寨,偏把凉与暖调得刚刚好,触景生情,便有了首《栗木寨观美景》的山歌:
雨打车窗路悠悠,绿茵站口雨丝收
撑伞步行二十里,新路光光风带柔
近看金钟雾似绸,平寨胡寨雾缠头
洞口田边烟丝绕,栗木寨前雾流油
稻浪翻金珠珠抖,碧水映天云悠悠
处暑将临热渐走,二一至二六度秋
九股井泉细细流,栗木叶动光影游
一步一景都是家,进寨才知春没走
走得越近,越觉这山水草木都在应和着山歌的调子。原来回家的路,从来都藏在这样的风、这样的雨、这样揉着春秋的软和里。
2025年8月19日于贵州都匀邦水栗木寨
图片情景
这组图片摄于2025年8月19日下午,是作者归乡时从塘埂寨到栗木寨门口的寻常路景。田埂上,稻穗金黄饱满,沉甸甸垂着;玉米秆挺立,棒子胀得似要裂衣,空气里漫着清甜的盼头。雨后的水泥路亮得像干净的带子,踩上去带着潮凉。远山泼满浓绿,草叶尖的水珠晃晃悠悠,风裹着草木的腥甜。山腰白云如棉絮绕着山坳,恰似青山腰间的玉坠。雨停天晴,清润的凉意浸满肺腑,虽近处暑,却如沐春风。这些景致入了镜,也落进心里,悄悄漾起感激。
赏析点评
这是一篇充满乡土深情的佳作。作者以归乡路为线索,把处暑前的雨景、村里风光和心中牵挂融在一起,文字干净清爽,比喻生动形象——山雾像“厚棉被”,新路串起“甜葡萄”,稻浪晃成“地里的星星”,字里行间都是对家乡的熟悉与热爱。
文中对节气的理解很自然,藏在“雨如春”的感受里,在饱满的稻穗、欢流的水沟中体现出来,让“处暑天变凉”的老话有了实在的画面。插入的山歌也很妙,和散文内容相互呼应,让乡景有了韵律,乡愁有了回音。从站台到寨口的二十分钟路走得从容,满是“慢慢走、慢慢看”的诗意,读着就像吹着寨里的清风,让人涌起对家乡最真切的眷恋。
2025年8月19日下午,雨后放晴,罗祖文在贵州都匀栗木寨老家门口稍作停留,拍了张照留影。
作者简介:罗祖文,又名彭应文、彭万文,贵州都匀绿茵湖街道邦水村十三组(栗木寨)布依族,60后,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系贵州省散文学会会员、都匀市作协会员。曾任职于墨阳完小、墨冲区教育办(后为墨冲镇教育辅导站)、都匀三小、都匀市创建办(后为市精神文明建设中心),2000、2004、2008、2014年先后借调至墨冲镇政府、都匀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黔南州委组织部。2021年退休。在国家、省、州、市级纸媒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2000余篇。获都匀市作协“2020—2023年度优秀会员”(唯一)、“2024—2025年度优秀会员”。现居都匀金麒麟财富华庭。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