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董元奔史论选005

董元奔史论选005:文明是战火淬炼的

 

文/董元奔(江苏省)

 

【按】董元奔自2012年以来在各大网站创作了大量史论,短到千字文,长到“万言书”。《董元奔史论选》择其中3000字以内短篇,依据作品内容的历史时序编发。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革命的最重要手段是战争,战争是与人类一起诞生的,战争也一路紧跟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战争具有残酷性和巨大的破坏作用,这是毋容置疑的,但是战争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这里我以我国奴隶制的诞生为例作简单阐述,即战争是怎样催生文明之光的。

 

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是史载中国最早的有确切地点和战争双方的大规模战役,是黄帝与其他部落首领争夺天下统治权的战役。

 

轩辕氏黄帝统一天下,文治固不可缺少,但武功应该是他首先选择的手段。《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这几句话说明,战争不是黄帝发明的,“神农氏弗能征”说明神农氏未衰时也是经常征伐不听话的诸侯的。

 

黄帝的这场统一战争首先发生在他的部落和炎帝部落之间,那就是阪泉之战。“轩辕乃修德振兵……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史记·五帝本纪》)“三”这个数字在古书中历来都是泛指,这说明阪泉之战不是一次战役,它发生了好多次,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是最终,黄帝击败了炎帝。黄帝打败了炎帝,并没有杀掉炎帝,而是“得其志”,即降服了炎帝,从此,炎帝让自己的部落跟黄帝部落合并为联盟,奠定了华夏族的民族基础。

 

两个部落的融合增强了黄帝继续进行统一战争的能力,于是黄帝继续用兵。“蚩尤作乱,不用(黄)帝命。于是黄帝乃……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这几句话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是紧接在“三战然后得其志”之后的,行文中“轩辕”初次改称为“(黄)帝”,这说明,阪泉之战后,轩辕称帝了。早先神农氏并没有称帝,轩辕氏是第一个称帝的人,所以他是“五帝”之首。称帝意味着国家形态的形成,是原始氏族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标志,显然,是战争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出现。

 

《易经》中曾说“黄帝垂衣而天下治”,我不知道该书的依据是什么,也不知该书是从哪里引用的。黄炎部落的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打败蚩尤后,一方面,黄炎部落跟蚩尤部落处于融合之中,而另一方面,黄炎联盟又重新开始分裂,为此,黄帝对炎帝又发动了一次更大的战役。黄帝再次打败炎帝,两大部落重新融合,而这一次融合的程度比第一次加深了。此后,两大部落在不断吸收临近的小型部落的同时,相继又经历过好几次分合,当然,每一次分裂和战争都实现了这两大部落的进一步融合,每一次新的融合都为中华民族注入了一股新的血液。到了黄帝晚年,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各自的痕迹不存在了,融合最终完成,我国奴隶制社会初具雏形。

 

黄帝之后,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四位天子。每位天子的执政时间平均达一百年,为什么会这么长?五帝都活了一百多岁吗?《史记》甚至说黄帝活了三百岁。五帝都是人,不可能活的那么久。孔子认为,黄帝活了三百岁,是指其实际统治时间和其死后的“有效影响”时间差不多有三百年。这是正确的。我们可以认为,由于历史记载缺失,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五帝之间分别都还有过其他诸多天子,这就是所谓“有效影响”,只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个天子因为更有作为,而被传说流传了下来而已。五帝的所谓作为,当然是通过战争打败了相隔在他们之间的历史上的那些天子,从而推动华夏民族一方面继续进行内部融合,一方面继续吸收周边弱小部落。而奴隶制也就这样逐渐走向成熟。

 

但是,奴隶制真正迎来成熟的时间应该是禹和启建立夏朝的时代,成熟的标志是甘之战。甘之战是启针对有扈氏的一次著名战役。据《史记•夏本纪》,刚刚以嫡传的方式继位为天子的启,受到周边许多部落的反对,其中尤以东夷部落的有扈氏为甚。

 

舜禹时代,东夷部落与炎黄部落结盟,禹被迫立东夷部落首领皋陶为自己的继承人。皋陶死后,东夷人推皋陶之子伯益代之。但禹不甘于把天下禅让给伯益,于是,在禹生前死后,禹的儿子启与伯益、有扈氏的东夷诸部落展开斗争,甘之战是这两大势力的总决战。“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将战,作《甘誓》……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史记·夏本纪》)从“天下咸朝”四字可知,不服启继承禹的天子之位的不止有扈氏,许多诸侯都叛乱了,启选择了最主要的、最顽固的、最强大的有扈氏作为斗争的主要目标。战争以启的胜利而结束,伯益、有扈氏等被杀,天下诸侯臣服于启,甘之战把分裂了的华夏民族重新统一,这势必加速民族融合的进程,为完善奴隶制提供民族基础。

 

奴隶制取代氏族制,说到底是父权制完全取代原始社会末期的母权制遗存,甘之战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就是说,甘之战的结果不仅仅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更是父权制对母权制的彻底胜利。

 

《史记•夏本纪》载:“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涂山氏和有扈氏一样,都是东夷部落。《淮南子》附会出一段禹化黑熊开山从而导致涂山女因惊吓化为石人的神话,并以石人腹部裂开生下启来渲染启出生的神秘色彩。而《山海经》中在谈到禹的身世时,有禹从其父鲧的腹中生出的说法。禹生于父腹,启生于母腹,禹和启的出生故事揭示了禹启时代父权制与母权制最后决战的历史事实。

 

皋陶、伯益作为禹的继承人,是作为母系的东夷部落和作为父系的禹的部落妥协的结果,而甘之战是对黄帝以来形成的父权制的有力维护,母权制在甘之战中遭到毁灭性打击,启坐稳了天子之位,在战争的推动下,中国历史进入第一个统一的强权的奴隶制朝代——夏朝。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