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散文集《乡野时光》后记

散文集《乡野时光》后记

 

陈希平

 

“雨后山中蔓草荣,沿溪漫谷可怜生。寻常岂借栽培力,自得天机自长成”。或许我正是那芸芸而生还有些夜郎自大自我欣赏顾影自怜的蔓草。“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我未尝不可自诩为那涧边幽草和自横之舟。“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此所谓敝帚自珍。

星光灿烂呀,我也把自己的小灯点亮。粗疏编集此书,不管这些文章是如何的低层浅陋,都会随风而逝,登不上大雅之堂,得什么结果上什么层次则在其次,做自己喜欢的事,并忍痛尽力去做。鲁迅先生说,文艺是国民精神的光,它总是不经意地表现出国民精神的状态。

从1993年开始,大抵有50余篇散文见诸报刊(含本地区各内部刊物),有数篇选入州县优秀文学作品选,包括近年在官方网络公众平台(个别官网内刊有稿酬)发表的20多篇,主要发于中国作家网、作家网、阿坝文艺网等,几篇旧稿的修改,还有所发的小说诗歌有各种转载,接受过地方电视台专访,还有两篇有特色的退稿,有几篇选自我近三年给《理县故事》(已公开出版,由理县史志办主编)编写的传记散文,两篇出书的议论性散文,共同来组成这本散文集39篇模样,个别文章稍显粗糙,但我依然我行我素,因华夏长虹出版社限定时间,自己又在重病后极端虚弱营养难以吸收,艰难抗击贫血低血压腿脚无力酸软的时期,一切只好匆匆如此。

好读书多年,已成自然,都因一直和中学语文打交道,也就尝试作文,只是所发诸文零落得很,却也不影响“位卑未敢忘忧国”自我修身的家国情怀,追求向上向善积极进取的优良传统,立足乡土,也就少不了几分乡贤文化人的自以为是。

即使要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迈一步,虽然不是每个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狂风暴雨的时候居然没有带伞,只有努力攀爬奔跑。

有些路很远,走下去会很累;可是,不走,会后悔。各人自有各自的活法,贻笑大方且不管它。退休了也把自己搞得很忙,忙着打牌,忙得行乐、锻炼,忙得阅读与做文,忙得到大医院治病,忙于县老年协会、县老年大学、校志、村志、文联等,住都江堰时间甚少,始终忙于做一个乡土文化人。

感恩党和国家良好的退休政策和文化好政策,虽是低档次的书稿,也有不一样的劳作,感谢我的爱弟陈希胜先生的电子编汇;感谢我的爱妻李一花女士后勤全力支援;特别感谢省作协牛放、阿师院张宗福先生为我作序,稍显遗憾是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徐教授也欣然接受给我写序,却因时间关系去国外开会要做各种准备论文而中止,还要感谢县文联同志不遗余力地鼓励与支持。

在旷野的田边地角,我的草花、我的小灯盏恣意开放着。

 

2025年8月21日 夜于四川省阿坝州理县家中

 

作者简介:陈希平, 男、羌族,中共党员,阿坝州理县桃坪乡增头村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已退休),自由撰稿人。1993年开始,有文学作品发表于省州级《四川文学》《草地》《品文》《中国乡土文学》《羌族文学》《阿坝日报》等报刊及各种网络公众平台,有作品入选阿坝州各类文学作品选。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