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优雅地老去

优雅地老去

 

郭松

 

既然老去不可避免,那就优雅地老去。所谓优雅,就是优美雅致、优闲高雅,展现的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优雅地老去,意味着不被年龄束缚,从容地享受有意思、有意义的老年生活,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追求健康、有趣的生活,

去年读过一本书,叫《优雅变老的艺术》,作者是德国哲学家奥特弗里德·赫费。他认为人的特殊之处在于需要学习、能够学习,他提出四个“L”的建议,即Lauf(运动)、Lernen(学习)、Liebe(爱)、Lache(笑)。他还认为,现代医疗科技延长了人的生命,保障了人的健康,意味着人的“健康期限”大大延长了,并非面临老龄化,而是“赢得了生活质量”;衰老也是需要学习的,保持不断学习的心态,是抵御衰老最好的方式。

亚里士多德将40岁视为生命的“花季”,叔本华将老年视为“获得完整而恰当的人生印象”的时期,雅各布·格林说“变老是快乐的”,恩斯特·布洛赫欢迎这个“收获的季节”……曾经在医院,认识一位老人,80岁,患直肠癌,动完手术后,得随身携带造口引流袋;为了避免带给他人困扰,这位老人衣服里常备着香囊,每件衣物都经过仔细打理;不时掂着腰际的香囊,笑着跟人说:“看,老了,老了,老头还成香饽饽了。”香囊并不能遮掩造口引流袋的气味,但是,病友朋友都不在意,还开心地打趣他,都喜欢和他相处,家人对他也很好。

岁数只是数字,心态更为重要;被称作“老头”没什么可挑剔的,称“老先生”更体现别人的涵养。“想当年”的故事未必人们都喜欢,回忆虽美,但人们更注重当下,更喜欢有现代感的人。林语堂先生说:“优雅地老去,不失为一种美感。”老出一种美感,也唯有优雅。年轻人不称优雅,说二三十岁的小伙子优雅,会觉得老气横秋。优雅,是时间,是岁月的沉淀;是资历,是诱人的气质。曾见一位文友,五十多岁,白衣黑裙,素颜,然而,言辞笑语,举手投足,让人觉得明媚、柔和、亲切。当青春不再的时候,还敢素面朝天,把普通衣服穿出韵味来,是骨子里的优雅。

在网上曾见一张图片,梅兰芳先生与外宾卓别林握手时,身着马褂,尽显民国男士的优雅与风采,他所系的黑色方形领带,以独特的风格在人群中独树一帜,前后长短一致的打法,呈现一种飘逸的美感。礼帽,是民国时期男子的时尚,无论典雅的马褂,还是挺括的西装,都能与礼帽契合。眼镜,在民国时期也视为身份的象征,尤其那溜溜圆的镜片镶嵌在无框金属架上的“金丝眼镜”,更是彰显文人气质和修养。

优雅是一种心态,“就算九十岁,也要恋爱呀。”这是日本诗人柴田丰的诗句。她92岁才开始写诗,98岁出版诗集《人生别气馁》。如此高龄的她,阳光心态超过很多年轻人。对生活充满希望,每天精心化妆,镜子口红随身携带,还精心讲究穿衣搭配。她说:“到了我这个年龄,就连每天起床都是件很累的事。尽管如此,我还是‘呀呼儿哟’地从床上爬起来,不论怎样孤单、寂寞,我都在考虑:人生,不论到了什么时候,都要从当下开始的。不论是谁,都不必灰心和气馁。”

见过一组法国老年女性的图片,她们穿衣风格大胆,化着精致的妆,眼神柔和,姿态优雅。年轻人看了之后,也不免相形见绌。有人说:“法国女人,二十岁活青春,三十岁活韵味,四十岁活智慧,五十岁活坦然,六十岁活轻松,七八十岁就成无价之宝。”如此有内涵、有气质的女人,当然是优雅的无价之宝。她们的优雅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而是单纯地展示生命的美好。每个生命都有尊严,不管活到什么岁数,都要优雅到老。女人有各种老法,而法国女人,只希望优雅地老去。

当我们活到一定的年龄段时,往往会对生活有更深的感悟,认真地活着,优雅的老去,就是满足。认真地活着,意味着对生活充满敬畏和热爱,不敷衍、不马虎。无论对待日常的琐碎事务,还是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都以一种负责、用心的态度应对。每天早晨醒来,不是浑浑噩噩地开始一天,而是怀着对生活的期待,精心安排每一个时刻。认真地做好每一顿饭,品尝食物带来的满足;认真地读一本书,沉浸在知识的海洋;认真地与家人朋友交流,感受亲情友情的温暖。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功成名就,而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不论大小,都尽力做好。这种认真,并非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而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

优雅地老去,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是一种对岁月的接纳。不是对外表的过度修饰,而是内心的淡定与豁达。当白发悄然爬上鬓角,皱纹慢慢布满额头,我们不再惊恐和抗拒,而是欣然接受时光的馈赠。优雅地老去,意味着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不因年龄的增长而停止学习和进步,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和修养;穿着得体,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保持良好的仪态和举止,无论是行走坐卧,都散发着一种从容自信的气质。优雅地老去,还体现在对待生活挫折的态度上,不抱怨、不气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落,把经历的风雨化为生命中的智慧和财富。认真地活着,优雅地老去,内心会充盈着满足,这种满足不是来自物质的堆积和虚荣的满足,而是源自对生活真谛的领悟。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地位高低、财富多少,而在于是否用心感受每一个瞬间,是否真诚地对待身边的人,是否在岁月的磨砺中坚守自己的初心。回顾那些走过的岁月,或许有过遗憾和失落,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当下。认真生活的每一刻,都是对生命的尊重;优雅老去的每一步,都是对时光的礼赞。满足并非一种遥不可及的状态,而是在日常的点滴中积累而成的。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常在匆忙中迷失了方向,忽略了生活的本质。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明白,真正的幸福就藏在认真与优雅之中。以一颗宁静而坚定的心,认真地度过每一天,优雅地迎接岁月的洗礼。认真地活着,优雅地老去,能在平凡中寻得真谛,在岁月中收获满足,让生命绽放出璀璨的光彩。

精神的丰盈是抵御岁月侵蚀的良方,当目睹那些晚年愈发慈祥从容的长者,与那些在衰老中变得乖戾抱怨的老人,就会明白衰老不是命运的惩罚,而是灵魂状态的显影。若将全部精力用于追逐浮华,就像把所有钱都花在租借华丽服饰上,当年华老去,留下的只有一箱过时的衣裳和空虚的灵魂。相反,那些年轻时注重滋养精神的人,如同种植了一片果林,老年自会在树荫下乘凉,品尝甜美的果实。学习胜过无谓应酬,静思优于盲目奔波,帮助他人替代斤斤计较,学习新知代替代追逐潮流;这些选择看似微不足道,却在经年累月中沉淀为底蕴。

青春的美貌交给岁月,成熟的智慧留给自己;物质的财富交给后人,精神的财富留给自己。不用通过外在标签定义自我,而是通过内在光辉照亮他人。优雅地老去,不是保持年轻的容颜,而是展现岁月的醇香;不是拥有更多的物质,而是需要更少的负累;不是逃避衰老的过程,而是拥抱生命的完整。让年轻时播下的精神种子,年华的秋风吹起时,收获的不是荒芜,而是茂盛!

 

作者简介:郭松,四川古蔺人,川大本科生,贵大研究生,从军23年,从检16年,《散文选刊》签约作家,在《散文选刊》《散文百家》《边疆文学》《检察日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等发文120余篇,获中国散文年会“十佳散文奖”,4篇散文被选为初高中语文试题。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