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中秋赋

中秋赋

 

马同儒

 

暑退风疾,星宿露坠,无声桂花溅湿;秋澄夜捣,月霜迭扑,满望霜晨洒白。临清风,云追踪,沾凉意,望人家思乎凝立;照霄光,心逐浪,惹愁生,有轮欹望乞乡客。⑴噫!几处秋色执烛竟夕起,一轮悬镜披衣教人拾;嘻!此生此夜仰天高,明月明年是何夕。⑵此守《周礼》⑶而成法,犹以风篁偷曲,松鸣成韵,急雨递响,朔管秋引,⑷自裘马过于云衢,羊车驰于市集;迨至世间幻演,红尘托踪,深谷为陵,⑸沧海成桑,鸣笛响于邑野,霓虹挂于巷陌。虽三番次次人不同,九回屡屡声相似,遥指孤村而访觅;对中庭遥语而应记,照亭台登高而伤远,视为形影而偕老,恐慢之入心而难易。

 

昔者景仰,厌厌方华,红旌翠节重沓;今夕正秋,⑹绵绵玄黄,⑺因循素光临阅。冷月宫,婆娑多,吴刚斫桂,嫦娥流连赴紫阙;纵恣乐,殿阁屏,侵阶寒凉,霓裳羽衣记游月;⑻蕴锦绣,彤庭敞,冰光驰送,月下独酌成消歇;⑼对清觞,小轩窗,向仰泪眼,明月几时肯拜谒。此尚情调矣,惟边关之月,蹄下驰骋之雪,影下拔剑之响,信道真情之说。昭仰北斗七星之高,畏俯哥舒夜佩之拔。⑽待把金刀,驰道武露,⑾角声满天相于秋色中,呜咽博塞只为天地阔;逐影戎衣,治定武成, ⑿多情拥出玉轮念煦煦,等闲滉漾金波拒孑孑。消凝立马行人,明月皎皎,幽燕绰绰,疏枝横,过女墙,起徘徊,几处云远迭往复迭来,一声横笛吹裂浮云怯;素影憧憧,树梢慽慽,独彷徨,忍随管,还告谁,银瓶索酒尝下泪沾裳,画堂映秋拟约携手日。此人之常情也,若为羁旅尘远,繁露夜白,微云绽处,遥是故乡明月惆隐约;抱独向楼,斜阳接天,霜影际留,竟夕相思独倚恨长别。倘得舞点钗溜,酒拈花蕊,声淅淅,趟沥沥,何妨事,光晕染彩今宵事,桂影闲阶卧快活;红妆流苏,赴节歌板,甚堪羡,惯赏月,为低诉,幽恨浮云将月蔽,但将旧游记酣悦。皓月随人,清辉侵衣,莫无动于衷者,此常人之情也,窃言沐星正当时,抱月疑非夜,君不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⒀尚想清光相托;太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⒁月笼换夕不灭。此意远,天赐与,何日遂,明月多情旧池塘,风灯照夜补圆缺。酷喜紫萸与黄菊相映,皂罗与红袂相衬,可谓花与月,月与人,人与花俱好而设。

 

何似一帘烟波早晚长,离离秋点,暗香浮动,纵有幽芳乞索;匆匆流光,西风潇洒,难阻雁信敦迫。寻影长,无个事,朝高客,断冯唐易老将惜;上楼台,惟多情,向北望,念苏武风尘持节。吁!凭阑月行脉脉肖似钩,瞭望明月皎皎近咫尺;嗟!白云离合树屏风难屏,明月阴晴隔人情难隔。树依依,纵柴门,多经过,纵写红笺转迢递,安能转游比眼热;溪流流,伫桥头,见帘栊,两腋清风人家住,经从茅堂有暖席。凭依风霜难老,露下天高,若问持尊月意醉,不如濡染攀枝摘;籍此桂香成阵,重台云幄,商略佳人佳期曾相约,好风好景遍游历。顶星辰携来一夕拥灯火,披银河盘游几望添羽翼。⒂此为一览胜似登临,求田问舍,最是中秋景胜,看遍中国。

 

注释:

⑴ 轮欹频望:引[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⑵ “此生此夜仰天高,明月明年是何夕”两句:引苏轼《中秋月》:“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⑶ 《周礼》:据《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

⑷ 朔管秋引:引《文选·谢庄》:“聆皐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

⑸ 深谷为陵:深谷变成山陵。常喻人世间的变迁。引《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句。

⑹ 正秋:仲秋。农历八月。《易•说卦》:“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説也。”孔颖达疏:“斗柄指西是正秋八月也。”

⑺ 游月: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于门外望长安闻仙声得“霓裳羽衣曲”。

⑻ 玄黄:指颜色。引《古文苑·班婕妤<捣素赋>》:“阅绞练之初成,择玄黄之妙匹。”章樵注:“择颜色所宜而染之。”

⑼ 月下独酌: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之“对影成三人”句构思。

⑽ 哥舒夜佩:引[唐]西鄙人《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⑾ 武露:《初学记》卷一引《春秋佐助期》:“武露布,文露沉。”宋均注:“甘露见其国,布散者,人尚武。文采者,则甘露凝重。”

⑿ 治定武成:引“时康岁足,治定武成,遐迩贺升平。”(《宋史·志第九十三·乐十五·鼓吹上·十二时》)

⒀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引《诗经·陈风·月出》句。

⒁ “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引[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句。

⒂ 几望:引《易·中孚》:“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孔颖达疏:“充乎阴德之盛,如月之近望,故曰‘月几望’也。”

 

(《中华辞赋》2016年第6期)

 

附:《中秋赋》中心思想

 

《中秋赋》(暑退风疾),文中描写中秋之景,抒发中秋之情。中秋之月在于边关之明之圆,就是万家之明之圆。顾名思义,中秋,即中秋节,作为中国重大传统文化题材,往往或喻之月圆,兆人团圆;或比之圆满,祈盼丰年;或兴之寄托,怀乡生情。以“辞”、“赋”的文学体裁形式写中秋,为体悟人生,感受亲情,享受快乐,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文化元素。

该赋共有三个自然段,将中秋节令、赏月和寄托紧密联系进来,赋予人文精神。此文在写法技巧上,整体设置严密,广泛采用对仗句式,从分解上看有扇面对,遥相对仗等,使俪句的性能发挥得应有的效果;采用填词的手法,多处运用领格,使句式纷繁而不离形,较好地发挥了诗的传感作用;整篇押入声,三段三次换韵,较好地发挥了入声沉郁而有雄壮的音调优势。

第一自然段,采用比拟和衬托的写作手法,从“暑退风疾,星宿露坠,无声桂花溅湿”的秋天景色说开,将时令转化到一派秋色之中,形象地讲,为文铺垫,为文造境;抽象地讲,为文立纲,为文定心。通过比拟和衬托的铺垫,使得描写的主题方向和表达意愿相一致。这样让人阅读至此感觉不出突兀,引导情结向意愿舒展。于是使“临清风,云追踪,沾凉意,望人家思乎凝立;照霄光,心逐浪,惹愁生,有轮欹望乞乡客”句,使人心境融入秋色,迎接中秋佳节,享受美好时光的到来。追溯中秋节之起源及特征,历经“三番次次人不同,九回屡屡声相似”的传衍,几千年以来,无不沿习“此守《周礼》而成法,犹以风篁偷曲,松鸣成韵,急雨递响,朔管秋引”的特任,不管“迨至世间幻演,红尘托踪,深谷为陵,沧海成桑”,始终改变不了“鸣笛响于邑野,霓虹挂于巷陌”的事实,使得人们一代又一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历史地注入了“慢之入心而难易”的风俗习惯。

第二自然段,是该赋重墨之处,紧紧围绕中华民族的中秋情节,重点运用“吴刚斫桂”、“霓裳羽衣”、“月下独酌”、“清觞轩窗”之典故,从不同侧面描写了不同时空不同阶层的所思所想。尤其欲借古调大笔神韵,刻画和衬映出得令于“逐影戎衣”而组成的万里长城,实现了万里江山的“治定武成”,从而呈现出了千载难逢的盛世景象。此段最为动情和感染之处,从“消凝立马行人”,到“画堂映秋拟约携手日”,将思念征人之“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诗经·小戎》)情愫和征人所思所念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唐] 王昌龄《从军行》)情怀,将如此“虽有千万语, 难表我心意”,被称为“此人之常情也”,实属一般人应该有的情感。同时从中掂量分毫区分和辨别出从“倘得舞点钗溜,酒拈花蕊,声淅淅,趟沥沥,何妨事,光晕染彩今宵事”,到“红妆流苏,赴节歌板,甚堪羡,惯赏月,为低诉”,又掂量再三,被命为“此常人之情也”,若要注释,实乃正常情感之谓也。通过对“人之常情”与“常人之情”的情结区分加以描述,运用强烈色彩来烘托,让人把脉出细微差别和形成不同的感受。至此笔锋转处,通过“太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月笼换夕不灭”的中秋盛景,动作镜头切换手法,将“花与月,月与人,人与花俱好而设”的愿望作为本文思想依托。

第三自然段,照应开篇所设,抒发了对时光的流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跨越“冯唐易老将惜”,到“苏武风尘持节” 的历史长河,发出了“风霜难老”的感叹。但情绪的流动和情感的抒发,不就此打住,而是调整笔锋向“明月阴晴隔人情难隔”的人间真情所及的美景,在“经从茅堂有暖席”的温柔乡中,须向“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目极所致,倾身微转,原来到处“籍此桂香成阵,重台云幄,商略佳人佳期曾相约,好风好景遍游历”;仰望之处,映入“顶星辰携来一夕拥灯火,披银河盘游几望添羽翼”的景象,把人之圆,梦之圆,归于“看遍中国”的大结局上,倡导人们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准备良好的精神状态。

据悉,该赋作的发表,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清睐,在社会中掀起了较好的反响,2017年春天,曾千里受领有关方面传达来自于京畿的赞誉:《兰州交通大学赋》、《西北师范大学赋》,很接地气;《中秋赋》,此乃我大中华一大赋也。为此幸甚之余,不忘砥砺前行,竭尽绵薄之力,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而起到一些增砖添瓦的作用。

 

(中国诗歌网,2024年3月1日)

 

作者简介:

马同儒,《三上词话》作者,词学家、文化学者、书法家。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原空军政治学院)文艺班毕业,本科学历,退役空军中校军衔、团职军官;祖籍蒙古族,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第32代嫡孙。

著作代表有中国书店出版词学专著《三上词话》,另有作家出版社《阳光之恋》诗集等;诗词代表作有《女儿长城谣》、《抗疫诗词七首》、《排律·兰州仁寿山》(百韵)等;辞赋代表作有《中秋赋》、《兰州交通大学赋》、《西北师范大学赋》、《兰州大学赋》、《肃州赋》及七首古典诗词等均在《中华辞赋》杂志发表,其中《兰州大学赋》校庆110周年全球征赋获二等奖,《肃州赋》全国竞赛获优秀作品奖;另有《兰州黄河楼赋》、《北京大学赋》、《金谷子赋》、《西部战鹰赋》、《中华衣裳赋》等;荣获由百度百科、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大学举办“史记2024·科学百科「繁星计划」100词”之《马同儒诗词赏析》、《消防四字歌》、《兰州交通大学之歌》、《西北师范大学赋》、《积石堂颂》、《马同儒》(三上词话)著作词条发布;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始以来,多次参加全国全军书法展并获奖。

曾荣获军委“空军基层文化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中国文联“授予世界华人艺术人才称号”、入选《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艺苑名家”专栏;另有公安部授予“全国首批优秀社区消防宣传大使”称号。

1235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