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以岁月为笔,书时代华章

以岁月为笔,书时代华章

——热烈祝贺吉林日报诞生80周年

 

作者:陈宝林

 

当长白山的雪水浸润了八十年的时光,当黑土地的年轮镌刻下八十年的印记,有一份坚守始终滚烫——吉林日报,这张从抗日烽火中走来的报纸,以文字为魂,以担当为骨,在吉林大地的脉络里生长,在时代浪潮的奔涌中前行,用八十年的光阴,写就了一部“岁月的传奇”,铺展了一幅“时代的华章”。

 

1945年的秋光里,抗日战争胜利的锣鼓响彻神州,吉林日报在通化的一隅悄然诞生。那时的它,是一张带着油墨清香的4开2版小报,纸张薄如蝉翼,却托举着沉甸甸的使命;字迹带着铅字的斑驳,却透着掷地有声的坚定。在硝烟尚未散尽的日子里,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对和平的期盼——记者们背着油印机奔走在山野间,在老乡的土炕上排版,在油灯下撰写稿件,每一个字都浸透着对家国的赤诚,每一篇报道都传递着胜利的希望。从第一声“为人民发声”的呐喊,到如今响彻云端的“讲好吉林故事”,这张报纸的初心,从未因岁月流转而褪色。

 

八十年风雨兼程,它是吉林大地的“时光镌刻者”。建国初期,它笔锋如剑,记录下工业长子的崛起——当第一辆解放牌汽车驶下长春的生产线,当鞍钢的钢水映红东北的天空,吉林日报的版面里,满是建设者们“战天斗地”的豪情;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它墨色如潮,描绘着城乡巨变的画卷——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稻田里长出的“黄金稻浪”,到长春新区拔地而起的“科创高楼”,从通化医药城的“济世良方”,到白城草原上的“生态牧歌”,每一篇报道都是时代的切片,每一个版面都是家乡的剪影。它见证了长白山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世界自然遗产”的华丽转身,见证了松花江从“工业水道”到“生态走廊”的绿色蝶变,更见证了吉林人民从“解决温饱”到“奔向小康”的幸福跨越。那些泛黄的旧报,是父辈们奋斗的见证;那些鲜活的文字,是家乡日新月异的注脚。

 

八十年初心如磐,它是党和人民的“连心纽带”。作为党的喉舌、人民的喉舌,吉林日报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刻在骨子里。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记者们踏遍吉林的山山水水,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文字传递温暖——他们蹲点在延边的贫困村,记录下驻村书记带领村民种木耳、搞旅游的脱贫故事;他们扎根在白城的盐碱地,见证着“白变绿、荒变宝”的生态奇迹,让党的政策像春风化雨般,洒在每一寸需要滋养的土地上。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它24小时不间断发声,用权威信息驱散恐慌,用暖心报道凝聚力量——医护人员逆行的身影、志愿者坚守的模样、普通市民守望相助的温情,都被它一一定格,成为吉林人民共克时艰的精神坐标。它倾听百姓的心声,为民生福祉奔走:从老旧小区改造的“家门口幸福”,到义务教育均衡的“公平之光”,从食品安全的“舌尖守护”,到养老服务的“夕阳温暖”,它用文字架起一座桥,让党的声音直达民心,让人民的期盼有处安放。

 

八十年创新不止,它是传媒变革的“破浪先锋”。从“铅与火”的年代到“光与电”的跨越,从纸端墨香到云端绽放,吉林日报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曾经,编辑们在昏暗的灯光下校对清样,指尖沾满油墨,却乐此不疲;如今,融媒体中心的屏幕闪烁不停,“报、网、微、端、屏、号”联动发力,7报3刊的矩阵格局,让新闻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当短视频里的“吉林雾凇”惊艳全网,当直播带货助农的订单从全国各地飞来,当H5产品让党史学习“活”起来,当VR全景让读者“走进”长白山的林海雪原,这张八十年的“老报”,正以年轻的姿态拥抱时代。它的每一次创新,都是对“新闻为民”的坚守;它的每一次转型,都是对“守正创新”的诠释。

 

于我而言,吉林日报早已不是一份简单的报纸,而是融入血脉的“精神图腾”。作为一名与它相守四十余载的基层通讯员,我的人生轨迹,早已和它的发展紧紧缠绕。还记得1981年的那个春天,我在偏远农村当文化站长,第一次把写满乡土故事的稿件寄往吉林日报社,信封上“吉林日报”四个字,是我当时心中最神圣的符号。不久后,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报纸上,握着那张带着油墨香的报纸,我激动得彻夜难眠——那是我新闻梦的开始,也是我与吉林日报缘分的起点。从乡秘书到计生助理员,从宣传科长到高校工校报编辑部主任,我的脚步从田埂走向校园,而我的笔,始终追随着吉林日报的方向。编辑老师们的每一次指导,都像一盏灯,照亮我前行的路;每一次鼓励,都像一股暖流,温暖我坚守的初心。从一年发表几篇稿件的“新手”,到荣获“终身荣誉奖”的优秀通讯员,从手写稿纸到电脑敲字,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吉林日报的滋养。如今我虽已退休,却依然放不下这份牵挂——我带着相机走在老家的田埂上、街巷里,用镜头捕捉家乡的新变化,用文字讲述身边的好故事。我想让年轻人知道,这张报纸里,藏着吉林的根与魂;我想让吉林日报的精神,像黑土地上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八十年,如山之巍峨,见证岁月峥嵘;八十年,似水之长流,滋养万物生长。吉林日报,这颗闪耀在时代长河中的明珠,用八十年的坚守,诠释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用八十年的奋进,书写了“吉林大地的壮丽史诗”。它是岁月的见证者,更是时代的参与者;它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未来的开创者。

 

站在八十年的新起点,长白山的风依然浩荡,松花江的水依旧奔腾。吉林日报,正以蓬勃的朝气、昂扬的姿态,向着新的征程迈进。愿它继续以笔为犁,耕耘时代沃土;以纸为卷,书写吉林华章。愿每一个与吉林日报结缘的人,都能在它的文字里,读懂家乡的温度,看见时代的光芒。

 

八秩风华,初心不改;薪火相传,再启新程。吉林日报,生日快乐!让我们共同期待,它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续写更多“岁月的传奇”,铸就更辉煌的“时代华章”!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