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珍贵的合影
作者:熊于
那是1959年1月4日的冬日,在桂林国际宾馆一个空荡荡的屋子里,没有演讲桌,没有麦克风,更别提有人记录或者录音设备。听众们呢,有的坐在马扎上、凳子上,更多的人索性席地而坐,围成一个不太规整的圆圈,简简单单。这就是当时的会场,大家自在随性儿。这时,一个中等个头、瘦瘦巴巴却精神头十足的人走进来,那亲切又慈祥的模样,根本不像一个大人物。有个同学小声嘀咕:“这老头,我在大门口瞅见过。” 可别小瞧这 “不起眼” 的老头,他正是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从北京来的 “大人物”。
听众们以往哪见过这阵仗,气氛瞬间像被冷空气凝结了一样,紧张得鸦雀无声。胡耀邦同志眼尖,一下就察觉到这紧绷的氛围,环视了大家一圈儿,盯上了一个二十出头、朝气蓬勃的小伙子,开口就问:“小伙子,你老家是哪儿的呀?”
小伙子 “嗖” 地一下站起身,那速度快得像被弹簧弹起来似的,回答道:“我是石南人。”(石南就在广西全州县里头)
胡耀邦同志接着又问:“那你认识我不?”
小伙子挠挠头,老实巴交地说:“我不认识您。”
胡耀邦同志笑眯眯地继续追问:“你今年多大啦?”
“我今年 22 岁了。”
“这不怪你不认识我,当年我路过石南的时候,(指长征时路过石南)你小子还在你爸妈肚子里‘睡大觉’,没出生呢!”这话一出口,会场瞬间像炸开了锅,大家笑得前仰后合,紧张的心情跟被一阵大风刮跑了似的,立马轻松愉快起来。
胡耀邦同志没停下 “唠嗑” 的脚步,接着问小伙子:“你们计划亩产多少斤粮食呀?”
小伙子胸脯一挺,毫不犹豫地喊道:“计划亩产 ** 万斤粮食!”(具体数字作者记不清了) 那气势,仿佛亩产万斤就跟从口袋掏颗糖一样简单。
胡耀邦同志不依不饶,追问道:“你们打算用啥来保证达到这个指标呢?”
小伙子从施肥讲到管理,说得头头是道,跟个经验丰富的老农似的。
这时,胡耀邦同志脸色稍微一正,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建议道:“你能不能少计划点亩产粮食,这样实现目标还容易些。” 在那个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喊得震天响的年代,胡耀邦同志这话,就像在滚烫的油锅里泼了一瓢冷水,大家都一脸茫然,心里直犯嘀咕,觉得这建议太配不上大人物的觉悟,完全不可理解。
参加工作好些年后,我回想起胡耀邦同志的这次讲话,心中明白当时胡耀邦同志已经清醒认识到浮夸风的危害,告诉当时的年青人要务实。短暂的一次会面影响了作者的一生,每每回忆起来作者都感慨不已。
注:作者熊于今年86周岁,在1959年1月4日的冬日,与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同志有一次短暂的交谈,并合影留念,六十多年过去,这张照片始终挂在老人家中最显眼的位置,值此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之即,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前左起第四人是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同志
第二排左起第六人是本文作者熊于(出生于 1939.9.25,现年 86 周岁,合影时年仅 20 岁)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