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苏轼的一生可用三组数字概述

苏轼的一生可用三组数字概述

 

郭松

 

有朋友问我偶像是谁,我似乎一时也难以说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苏轼是我最崇拜的偶像。

2000年,法国《世界报》组织评选公元1001年至2000年间的“千年英雄”,全世界共评出12位,苏轼名列其中,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正如学者、作家林语堂所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我翻阅了一些关于苏轼的书和资料,大致可以用三组数字来概括他的一生。

第一组数字:八三三一。“八”是“八州知州”,苏轼先后当过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的知州。在密州、徐州、杭州任期稍长,两年左右;最短的是登州,任期5天;其他地方都是几个月。“三”是“三部尚书”,苏轼担任过吏部、兵部、礼部尚书,任期都不长,吏部7个月,兵部1个月,礼部9个月。“三”是“三处贬谪”,先后贬谪黄州、惠州、儋州。“一”是“翰林学士知制诰”(正三品),相当于高级秘书或政策顾问,在这一任上干了2年零6个月。

第二组数字:三起三落。“一起”,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这一年录取进士388人,苏轼名列第二,名震京师;考中进士后,第一任职是陕西凤翔府判官,从八品,干了近3年;被召回朝廷后,任职史馆,编纂国史的机构;熙宁四年(1071年),到杭州做通判,干了2年零9个月;熙宁七年(1074年),任密州知州,当时38岁;熙宁十年(1077年),任徐州知州2年;元丰二年(1079年),任湖州知州,干了3个月。“一落”,元丰二年(1079年),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关130天,王安石变法,新党与旧党之争,苏轼在旧党一边,政敌一心想置他于死地,但神宗举棋不定,太祖早有誓约,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重臣。神宗用了一个折中办法,贬到黄州,在黄州待了4年零2个月。“二起”,元丰八年(公1085年)4月,苏轼任登州知州仅5天后,就被召回京城,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短短17个月时间,从戴罪之身从八品升至正三品。“二落”,与太后、司马光政见不合,苏轼觉得郁闷,一再主动请求外放,1089年7月,出任杭州知州,干了2年零3个月。“三起”,元祐六年(1091年)3月回朝,当了7个月的吏部尚书,然后任颍州知州(8个月)、扬州知州(半年),再任兵部尚书(3个月),礼部尚书(9个月)。“三落”,元祐八年(1093年)9月,苏轼被降为定州知州,一个月又被贬到惠州,待了2年6个月,又被贬到儋州,待了3年零9天。

第三组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一位大名鼎鼎的父亲,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以政论见长,风格雄健明畅,兼具战国纵横家风范;代表作《六国论》借古讽今,讽刺割地求和政策;散文语言犀利,见解精辟,欧阳修赞其“博辩宏伟”,曾巩评其“指事析理,引物托喻”。两位情同手足的兄弟,苏轼与苏辙,年少同窗共读,中年弟为救兄甘弃官职,千里贬谪中写下“与君世世为兄弟”的泣血誓言;彼此间书信、诗词里,藏着兄弟间的相知相守。三任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妻妾,王弗,苏轼的结发妻子,16岁嫁给19岁的苏轼;知书聪慧,常伴苏轼读书并提醒遗忘内容;善识人心,通过屏风听言为苏轼提供交友建议。‌‌王闰之,苏轼续弦妻子与患难伴侣,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21岁嫁给苏轼,陪伴其25年历经宦海沉浮;性格温顺坚韧,在苏轼“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管理家务参加农耕,保障家庭生计。‌‌王朝云,苏轼的侍妾与知己,朝云原为西湖歌女,12岁被苏轼赎身,成为侍妾,陪伴其晚年贬谪生涯;才情出众,深谙苏轼性情,以“不合时宜”评价其性格。‌‌四位名垂青史的弟子,“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位文学家,因共同受教于苏轼门下而得名;黄庭坚,诗歌独创“山谷体”,与苏轼并称“苏黄”;秦观,以婉约词著称,风格清丽;晁补之,长于议论,散文突出;张耒,主张文理并重,诗文质朴。‌‌五位恩威并重的皇帝,苏轼一生经历五任皇帝——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仁宗在位41年,他爱惜人才,殿试选了苏轼、苏辙;英宗一登基,就想提拔苏轼,但宰相韩琦认为不合适,把他放在史馆里;神宗对苏轼又爱又恨,爱他的才,恨他不听话;哲宗是个呆子,心态扭曲,在位时对苏轼一贬再贬;徽宗虽是亡国之君,但他是一位艺术家,创造了书法“瘦金体”,他继位后大赦天下,把苏轼从儋州赦免回来,可惜苏轼在返回路上,逝世于常州。六位肝胆相照的人生知己,文学上的恩师欧阳修,政治上的盟友司马光,书画界的知己米芾,隠士中的知己陈季常,佛门里的密友道潜,官员中的手足徐君遒。

苏轼曾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境界。

苏轼的了不起,不仅仅是因为其诗词书画、文章歌赋样样都达到可独步江湖的境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寒食帖》《枯木怪石图》……哪一篇诗词、哪一幅字画拎出来,不是旷古经典之佳作?

苏轼的了不起,不仅仅因为他为官一任必造福一方,为其主政的八州百姓做了灿若繁星的实事好事——在密州治蝗虫,在徐州抗洪水,在湖州筑长堤,在登州废榷盐,在杭州浚西湖,在颍州兴水利,在扬州减旧税,在定州固边防……哪一件事件、哪一项政绩拎出来,不是千载传颂之功业?

苏轼的了不起,不仅仅因为他创造了许多流传至今的美味佳肴——东坡肉、东坡回赠肉、东坡豆腐、东坡鱼、东坡醉虾、东坡肘子、东坡凉粉、东坡火腿、东坡墨鱼、东坡饼、红烧河豚、清炒竹笋、烤羊蝎子、炭烤生蚝、东坡蜜酒……哪一道菜肴、哪一种烹饪技艺拎出来,不是引人垂涎之美馔?

苏轼的了不起,更是因为他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胸襟洒脱,他那“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乐观豁达,他那“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大气磅礴,他那“庐山烟雨浙江潮”的光明磊落。他那“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他那“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他那“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他那“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给了无数迷茫、颓废、失意中的人以浴火重生的力量——仅此一点,就可谓功德无量。

苏轼的一生,正如他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所言:“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经历三起三落,任职贬谪十一个地方,然不论遇到多大的挫折和困难,他始终不曾放弃对国家、对百姓的责任,始终不曾放弃对生活、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苏轼身上,有李白的旷逸超凡,有杜甫的忠贞爱国,有白居易的穷达融通,有陶渊明的悠然情怀……

其为人,胸怀坦荡;其为文,恣意汪洋;其为官,造福一方——苏轼的故事,我想,会被世人津津乐道地讲下去。

 

作者简介:郭松,四川古蔺人,川大本科生,贵大研究生,从军23年,从检16年,《散文选刊》签约作家,在《散文选刊》《散文百家》《边疆文学》《检察日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等发文120余篇,获中国散文年会“十佳散文奖”,4篇散文被选为初高中语文试题。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