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耳有所闻、目有所睹、心有所动

耳有所闻、目有所睹、心有所动

 

罗里宁

 

 

过去一些老作家老学者,在自己文章署名后面,还爱加上年龄,如八十有三,九十有五之类,以示高寿,令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祝愿他们健康长寿。

跟老一辈作家学者不同,现在人到了一定的年岁,就怕暴露自己的真实年龄,更怕别人以什么老来称呼自己,哪怕是当过领导的,也害怕别人叫他老领导,我因此就跟一些小兄弟讲,不要叫人家老领导,也不要叫人家张老李老的,那样人家会不高兴。一位当过某县办公室主任的朋友在这方面就很会讲究,有次请人吃饭,被请的都是当过领导的,有退休的,也有犯过事的,在介绍各位来客时,一律以当过的最高职务相称,大家高兴,喝得也欢畅,真不愧是当过办公室主任的。

现在的作家学者,文章署名后面不再写年龄了,却爱报以职务和哪一级的作家协会会员之类,时代不同了,你报年龄,万一是退休以后的,多不好意思啊?

 

 

个别微友,爱用“依法点赞”来互相调侃,大家一笑而过,皆大欢喜。说起这个“依法点赞”,与鄙人还有关系呢,是有篇小文在哪儿发表,或是得个什么奖,不记得了,有位当地当红的、省级会员的作家跟贴,写了“依法点赞”几个大字,从此这几个大字,就在一些群里传开,至于什么是“依法点赞”,大概也没几个人在意,跟着玩呗,毕竟,那是省级会员发明的。

我写点小东西,没有什么目的,就如广场上唱歌跳舞的男男女女,也没什么目的一样,所以也不在乎发表不发表,点赞不点赞之类,就是手痒时,动一动,以解其痒,但对于别人写的那些好的东西,还是真心点赞的,不管它是不是“依法”的。

 

 

网上偶见一文,内有“钱锺书靠《围城》吃一辈子”那样的话,所论不免偏颇。钱先生是清高之人,很少抛头露面,作品不止《围城》一部,《管锥编》《谈艺录》更是著名之作,很多人看不懂,还在那儿品头论足,不知深浅。他和杨绛先生有不少稿费,仍过着清高的生活,屋里没有任何装修,没有像样的家具,却把自己的稿费全都捐献给母校清华大学,用作学校的奖学金,奖励优秀的学子。

钱锺书先生著作不少,虽然他写了一些小说,长篇短篇都有,也产生不小的影响,但他并不是以小说为主业,他的大部分著作是在学术方面,成就非常大,怎能说出他“靠《围城》吃一辈子”那样的话呢?

他们夫妇活着的时候,广受赞誉,那些赞誉,并不是他们所希望的,身后不时被人贬损甚至攻击,他们也无法出来辨解,按照他们为人的性格和处世的方式,即便是活着,他们也不会辨解。赞他们也好,贬他们也好,像他们那般清高的人,找几个出来看看?

 

 

人进入老年以后,大部分都会以养生为重,喝酒的有部分也改为喝奶了,过去是牛奶,以后又有羊奶、水牛奶和驼奶,我们就经常看到,羊奶店那儿挤满老年人,然后是一盒盒地提走,是免费送的还是花钱买的,不得而知,自然也不敢去问,生怕被人拉入伙。此外,有商品展销会时,驼奶也是很好的一个卖点,据说喝驼奶最能长寿,西北百岁老人多是驼奶给养出来的,不知真假。还有,就是药店里的保健品,虽说药品是很能赚钱的一个商品,但保健品赚头更大,也更受老人喜爱。

除了吃喝讲究,还要锻炼身体,每天跑步走路,耍太极,跳各种舞蹈,让广场充满生机,更有唱歌的,把各种歌曲唱得不知所云,唱完了也不知道唱什么,回去想了老半天才明白,原来唱的是大家都熟悉的那首歌呀?不管唱什么吧,只要能扩张肺活量,达到养生的目的就OK。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