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鞭吟
——地下与地上的同一支歌
作者:南小塘
一切向上的挺拔,都曾在暗处,把根唱成歌。——题记
在最深最静的黑暗里,
有一截竹鞭,
像一支未点燃的蜡烛,
又像一条沉睡的龙脉,
把大地当作古琴,
把岁月当作长弦。
它不说话,
只用根须的指尖
拨动泥土的纹理。
每一次轻触,
都是一次无声的叩问:
“我是谁?将向何处?”
泥土把答案藏得很深:
一粒石子的棱角,
一条蚯蚓的体温,
一滴去年秋雨的回声。
竹鞭一一收下,
把它们翻译成自己的年轮,
在潮湿与寂静之间
悄悄加宽。
它与黑暗并不对立,
黑暗是它最柔软的摇篮;
它与孤独并不争吵,
孤独是它最清澈的镜子。
在无人看见的底层,
它练习向上的姿态,
像古人练习书法:
一横,是隐忍;
一竖,是突破;
一点,是未来的青芒。
偶尔有雨滴轻敲,
像远方的邮差,
带来天空的口信。
它便用全身去倾听,
让每一滴水
都沿着纤维的河道
流入尚未成形的叶脉,
在那里预演一场绿意。
它知道,
所有向上的高度
都先要在地下铺展宽度;
所有翠绿的喧哗
都要先经过乌黑的沉默。
这不仅是竹子的法则,
也是万物的暗语:
道在低处,
根在最黑处,
光在尚未抵达处。
终于,
春风举起绿色的令旗,
泥土像一本合上的书
被轻轻掀开。
那一刻,
竹鞭把整首地下的长歌
折成一声清脆的破壳——
一支春笋,
像一枚翠玉的新音,
在光里
把先前的黑暗
唱得通体透明。
它摇曳,
却不是炫耀,
而是把尚未用完的夜色
交还给风;
它生长,
却不是扩张,
而是把大地的低音
继续引向天空的高音。
若你俯耳细听,
在竹叶的每一次摩挲里,
仍能听见那根竹鞭
在地下打下的节拍——
低低的,
深深的,
像最古老的鼓点,
又像最新鲜的晨曦,
提醒世间:
一切向上的挺拔,
都曾在暗处
把根
唱成歌。
注:图片为智能生成。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