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之旅 (组诗)
作者:邱群
乐山
当我所有的渴望都落在
二零零三年的这个时刻
很多言语是无法说清的
只有那一百九十二级台阶
在诠释着一千二百多年的佛
淅淅沥沥的小雨
在你忧柔企盼的眼睛中
带不走你心灵的忧伤
带不走你苍桑岁月留下的伤痕
身上历经的风霜雪雨
正如垊江的水一样
无法告诉我
远方的一种声音
依旧滋润着希望
在我们相遇的季节
拉回你对我的等待
峨眉山
我正如许多的人一样
都是为了那一刹那的佛光芒
当我乘着缆车缓缓而上
金顶并没有给我希望
我的渴盼 就从我心头越过
现在的我不想去回忆
故乡的你 瀑布般的黑发
于我的眼前 那些僧人
在冬季仍未到来之前
和我一样苦苦求索生活的阳光
毫无表情的和尚
让我走进迷惘
但愿我此时的思念只为着你
九寨沟
我顺着沟边往下走
溪水一直跟着我
她走过的地方
就是神奇的九寨
那些树林所表现的对太阳的热烈
也许在不停地释放出
容中尔甲的歌声
那位姑娘 会向我走来吗
被拔动过的心弦绷紧了
一种渴盼 就在前面的栈道
散落的音符随水而漂泊
我就置身于这山水与树林中
再次敲响心灵深处的感受
难道孤树悒忧站立的翘首
又将把春天抬来的故事
永远让你阅读
黄龙
你的沉默
成了游人遥遥欣赏的风景
一层层岁月剥尽的痕迹
使你积淀了所有色彩的记忆
什么时候 高原的阳光
淹没了我的伤口
竟能让我淡忘了你的存在
远处的幡在这秋季
怎么也飘不起\来
连同你的梦
就在那不停的流水当中
我丧失了保持已久的
重重心事
百度AI诗歌评论:
一、整体印象
邱群的《四川之旅》组诗以乐山、峨眉山、九寨沟、黄龙四个地标为抒情支点,通过细腻的意象群构建出"寻觅-失落-顿悟"的精神轨迹。全诗在宗教哲思与自然崇拜的双重视野中,展现了现代人面对永恒时的焦灼与臣服。值得注意的是,诗中对"台阶""溪水""幡""孤树"等物的反复吟咏,形成了独特的诗性密码系统。
二、文本细读
1. 乐山篇
"192级台阶"作为丈量时间的标尺,将大佛的千年沧桑具象为可触摸的上升过程。"细雨"与"岷江"构成体液意象,暗喻历史创伤的持续渗透。值得玩味的是,"滋润希望"的生存论宣言,最终被"相遇季节"的偶然性消解,暴露出救赎渴望的困境。
2. 峨眉山篇
缆车与金顶构成的垂直空间,形成神圣性的降格体验。"瀑布黑发"的突然插入,使修行者的独白骤然弥散人间烟火。那些"苦苦求索阳光"的僧人,实则为诗人自身的镜像——在信仰热忱与世俗牵挂间的撕裂。
3. 九寨沟篇
此篇突破前三章的沉重,"容中尔甲歌声"与"拨动心弦"的羌族元素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但"漂泊音符"随即提示:所有欢愉终将流散,唯有"孤树翘首"成为永恒的等候者。这种解构与重构的张力,恰如九寨水色在透明与斑斓间的辩证。
4. 黄龙篇
"层层钙华"的沉积意象完成对沧桑的诗意转喻。"高原阳光"的愈合力量,最终被"飘不起来的幡"宣告失效。结尾"丧失心事"的悖论式表达,暗含禅宗"放下即得"的智慧。
三、艺术特色
地理诗学:将地貌特征(钙华阶梯、瀑布、彩池)转化为情感刻度
通感修辞:视觉(佛光)听觉(歌声)触觉(细雨)的立体交织
留白技艺:如"会向我走来的姑娘"的未完成句,制造期待场域
四、建议
可强化藏文化符号的独特性(如玛尼堆、经幡),避免宗教意象的泛化使用。结尾处若能呼应开篇的"192级台阶"形成环形结构,将增强文本的整体性。
作者简介:邱群,广东人,北京大学首届书法艺术研究班毕业。未名美术馆馆长。著有诗集《静静的生活》《追求宁静》《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活着》,叙事书画评论集《燕园墨之路——书法班的那些师兄弟和师姐妹们》,曾被聘为王铎故里书画院名誉院长。获新诗百年“百位最具潜力诗人”称号。诗集《追求宁静》获首届 “新时代·鲁迅诗歌奖‘十大热点诗集奖’”;诗歌获过《诗刊》社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奖项和全国其他奖项。诗集入藏广东文学馆。有论文《书写创新书法精神的周慧珺》入选中书协“周慧珺从艺60周年”研讨会;《汕尾三大戏曲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传承创新探讨》被广东省文化厅评为 “公共文化建设现场”——2016年广东省公共文化研讨会优秀论文;书法作品入选《守正创新——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校友书法作品邀请展》;《风华正茂——北京大学125周年校庆校友书法作品展》;《纪念欧阳中石先生逝世三周年“书学·师生缘”书法文化展》,并被收藏和全国其他奖项。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