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自由诗 > 正文

山东:齐河四张的诗歌

山东:齐河四张的诗歌

 图片7

左起:张方江、张海梅、张丽华、张玉华

 

山东:齐河四张的诗歌


在山东省齐河县诗坛,“齐河四张”是一个自带韵律的符号。

他们分别是张方江、张丽华、张玉华、张海梅四位诗人。他们因机缘巧合,合著诗集《风行四季》而得名。张海梅春的勃发、张玉华夏的激情、张丽华秋的清澈、张方江冬的冷峻。四个人,四支笔,以各自独特的声线,共同织就了“四季风行”的辽阔意境:那是生命节律的吟哦,是人间烟火的凝视,是时代光影在个体心灵上的温柔折射。

他们的诗章,早已超越地域的标签,成为当下汉语诗歌中一道鲜活的、充满呼吸感的风景线,证明着诗意在数字洪流中依然可以成为锚定心灵的坐标。

 

1、张方江的诗

 

草原上的羊群

 

神明的画卷上,群山是未干的墨迹

故乡的河流,是我曾经搁浅的琴弦

 

穿晨露而来的人,鞋底沾着星屑

而夜色总在子时,准时回收所有的脚印

 

在五十岁以后的视野

功名是蚂蚁搬运的糖霜

繁华熙攘,是露珠折射的海市蜃楼

悲欢离合是云朵偶然的投影

 

唯有草原上的羊群

把岁月嚼成青草的气息

时而诱惑我们青春的记忆

羊儿们偶尔抬头,也会向天空

投递一封带着奶香的

空白信笺

 

幻梦留痕

 

当那个怪异的声音响起时

秒针突然在血管里生根

往事如影片倒带

童年泥塘边摔倒的弧度

初恋时与妻子同行,自行车铃的愉悦

产房里女儿第一声啼哭的骄傲

鲜花与掌声中接过奖牌时的忐忑

都被压缩成一粒光的胶囊

 

仿佛,有手指穿过我的骨髓

写下模糊的象形文字

黑暗由孤独而变得柔软

 

又像,母亲抖开一件晒饱阳光的床单

轻轻裹住了我即将坠落的睫毛

 

想起父亲

 

暗夜的瓷缸接住月光

晃动的水中浮出儿时的故乡

我俯身啜饮,却突然惊觉——

镜中那被岁月反复拓印的碑文

怎竟如此熟悉,如此苍茫

 

喉结突然卡住半生时光

原来最深的痛是辨认

父亲啊,您的音容笑貌和端酒杯的姿势

此刻正沿着我的眉梢

缓缓流淌

 

七年前您在老家门前伫立

目光是未启封的家书,而此刻所有熟悉的沟壑

都沿着血脉蜿蜒而来,在儿子脸上重新生长

每道纹路,都在复述您未说完的嘱托

每根白发,都是您寄来的未拆的信笺

在子夜时分突然显影

 

冥冥中思念的根系,穿透万水千山的土壤

中元节临近,儿子执一炷香

烛火在掌心弯成桥,让光抵达您所在的地方

让这颤抖的火苗烧穿阴阳的界限

让飘散的青烟替我喊出那声迟来的爸

 

在七月半的月光里,在香灰落下的瞬间

我看见您站在镜中,轻轻抚平我眉间

您亲手种下的霜

 

【作者简介】 张方江,笔名半禹、朱木槿。1972年11月生,齐河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齐河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品曾在《时代文学》《山东文学》《青年文学家》《北京诗人》等报刊发表,出版诗合集《风行四季》、诗集《《编织了N年的爱情》。

 图片8


2、张丽华的诗

 

褶皱下藏着闪电

 

可以憩息的心灵眠床

我喜欢这褶皱下的宽厚胸膛

深藏的久远预言

喊醒一代又一代渴望的眸子

 

那是一闪一闪明灭的星火

绣满星空,撒满河床

一笔一划的文字的芬芳

储满发酵的酒浆

我把自己从抖音直播和金币哗啦啦的

响声里拉回来

抖去那些空旷和萧索

不可控的命运和遂流之波

复归静谧和温馨

 

仍做一个挖井的人

取水将自己煮沸

迈过勒索生命的无数陷阱

从此重新怀揣江河、山川和火焰

 

与欲望对决捍卫那些古老的素朴

以神寓钻出一个又一个套子

御风而行永不老去

青春膜拜的神峰

褶皱下藏着闪电

 

深秋,风中的芦苇

 

它们有绛紫的沉甸甸的摇摆

带些高梁酒的微醉

像在体验秋天的河床

有多么沉静和深邃

 

它可以入画

如花的穗子正适合笔毫毛茸茸的质感

它临水而居吟着诗词

正像伊人的召唤

恬淡幽远带着风声

 

它怀抱中有鸟鸣啾啾

游鱼慢嘬着它修长的腿

寂寞中宅生长得更加繁茂

让写生的人一遍遍欣赏描蓦

 

渔舟唱晚时它有彤管悠悠

寒沙栖雁时它有华发苍苍

大清河的水千年流淌

每次见它都是最美的模样

 

十五的月亮

 

他去打乒乓球了

赏月的我,前后脚一人出门

月亮凌空在一栋高楼的半腰

又白又亮又圆

 

月亮就在居住小区的院子里

我和一起散步的邻居大嫂

走几步回头看看

仿佛怕它一眨眼看不见时

 

就会跑丢

她这个年龄最常谈起的是儿女

谈吐间只有儿媳和孙女

并没有加我微信的意思

岂止是邻居亲戚

不肯加我微信的还有

我远在海南的一奶胞妹

 

只有跟月亮说话能无往不达

身在故乡又似异乡的小广场

抬脚即至,跟了妹妹的母亲

我十年间只看望过她一次

后来电话再也打不通

我跟姨妈通了话,跟舅舅通了话

却好像跟谁

 

也没有通话

我在小广场讲了一晚上的话

像个心理医生为别人解忧

我的心门像是开得太大了

白亮亮的月光照进来

着了凉,整晚失眠

 

【作者简介】张丽华,女,山东齐河人,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先后在《诗选刊》《星星》《芒种》《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天津诗人》《山东诗人》等省内外刊物发表诗歌。其诗歌作品被收入《齐鲁文学作品年展》诗歌卷、《山东诗歌年鉴》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歧路花语》《风行四季》(合集)。

 图片9


3、张玉华的诗

 

关于父亲节

 

父亲入土的那天是父亲节

对于洋节,父亲一直不认可

就像面前摆着地瓜烧与XO

他会毫不犹豫地选取前者

但是,这次他说了不算

他在洋节被埋进了黄土

且很容易被日历记忆

从此,父亲节对我而言

就有了特别的意义

我怕了一辈子的父亲

竟用这种方式让我记忆

 

关于灵魂

 

捧着父亲的骨灰

就像捧着一块白云

灵魂离开之后

肉体竟然如此之轻

有一块遗骨比较完整

入棺时是放在头部还是腿部

我犹豫了片刻

最终选择了放在腿部

我认为——

一个能够行走而不思考的人

比着一个不能行走一直思考的人

会幸福许多

 

关于天气

 

父亲一直在关心天气

这是一位农民的天性

他和天斗和地斗和天气斗

它们渐渐成了他的亲人

哪怕临近咽气的几天

他还在关心天气

在咽气的前三天

村里人还在抗旱保苗

邻村麦茬子地里还热死了人

然而,他咽气的当天却凉爽了起来

丧局三天温凉温凉的

像上天的恩赐

间或妥协

 

【作者简介】 张玉华,山东齐河人,德州市作协常委会委员、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会员,《小拇指诗刊》副主编。出版诗集《风行四季》(四人集);长篇报告文学《绿色崛起的拓荒者》《黄河粮仓》《大河与平原的对话黄河文化的齐河符号》;文学评论集《在不朽的文字中寻找诗意》。第21届山东省作家高研班学员。

 图片10


4、张海梅的诗

 

清寒和露水

 

闻到花香阵阵,寻它而去

梨花的白,比雪更妖娆

风拂过,有花瓣纷纷落下

多像一个人纵横的泪

 

梨花,自带轻寒和露水

如我,又要塞满春节后的行李,开始漂泊

 

车厢里,挤满了过多的分离

目光掠过荒山和丘陵

浸湿一纸契约

蓦然发现,那一簇纤细的兰花,随风摇摆

多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

 

抽离

 

偏爱桃花,始于《诗经》

止于你

凭借一种秩序一种节奏

赏着桃花,描着细雨

 

一树一树地花开花落

散落在深浅不一的脚印上

汪洋遇到恣肆

沦为彼此的傀儡

 

如果接近它的人不是我

将从色彩中抽离一抹红

因为,我溃败于它

 

山水逻辑学

 

山,是什么在不断地修剪它

水,清凌凌地泛着一种折射

竹排,切开光的剖面,泛着年轮

时间,保持着液态的缄默

游船,如时针往返

重复和修改着两岸

平安榕,盘根错节

用根须,书写着漓江的过往

一片落叶,就是一封未寄出的信笺

如一只只鸬鹚的喙

去啄破时光

而,关于美的论述

如我空洞的体内,藏着一座座孤峰

在抵达时

还有未了情

 

【作者简介】张海梅,中国作协会员,齐河县作协主席。曾进修于鲁迅文学院、山东省作协高研班。作品曾在《人民日报》《作家文摘》《诗潮》《时代文学》《飞天》《四川文学》等刊物发表,出版诗集《世界小于瞳孔》、诗合集《风行四季》、合著报告文学《大河涅槃》等。

 

编者按:山东省齐河县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婴的采邑,齐河县的现在县城驻地叫晏城,就是源于晏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沉淀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的晏城,有好多才华横溢的诗人、作家。齐河的这四位诗人就是晏城文化的杰出代表。我不记得咋和他们相识的,依稀记得我主编《时代文学》(双月上)时候,有位叫黎明(真名朱长信)散文作者给我投稿,他那时只是自然投稿的草根作者,给他推发后他很激动、高兴,还到山东省作协来看我,邀请我到齐河晏城,说那里还有很多写诗歌的。在他的引荐下,我认识了这齐河四位诗人,其中张海梅参加了我策划主持的两次文学笔会。后来我就在《时代文学》(双月上)重点推发了他们的诗歌作品。我选稿的宗旨公平、公正、公心,不会在意作者的名气大小,更不会搞圈子化。名气小的作者,感觉他有文学潜力,我更是加力推荐鼓励。所以,我推发的作者后来都是成就斐然。当选省、市、县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刊物主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等等很多很多。时光荏苒,但是我还是能想起一些过往的事情。齐河的这四位诗人现在是成绩辉煌,成为山东诗歌界靓丽的诗歌地标,一个自带韵律的符号。

图片3.png

顾 问:周文海  李成虎

刘 川  车延高

许 晨  铁 流

赵 智  周 习

社 长:任  重

主 编:任 立

编辑部主任:郭 卿  邓一鸣

编委会主任:吴宝泉

秘 书 长:任 真

法律顾问:胡宗华

投稿邮箱:手机:15589030966(微信)

 

《诗歌高地》源于2013年,我做山东省作协《时代文学》(双月上)执行主编时在刊物设立的一个栏目。记得那是2014年初冬,我和原济南军区《前卫文学》主编张乡林到东营采风,站在黄河的入海口,我对陪同我们采风的胜利油田作协秘书长、我的宗亲大哥、著名诗人任真说:我们一起做一个《诗歌高地》公众号,弥补充实纸质媒体的短板,注册费用我们各一半,我推荐诗人和他们的作品,你具体排编。这样,我们注册认证成功后。从第一期在2015年2月6日推发了著名诗人李轻松的诗开始,接着每天推发一位著名诗人。后来任真兄广泛组稿,推发了不仅有国内优秀诗人,也推发了好多国外著名大诗人的诗歌以及诗歌理论。《诗歌高地》在国内外的诗歌界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真正为中国诗歌和诗人的传播和推广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2017年1月,《诗歌高地》在国家商标局成功注册。诗歌高地已经成为中国诗歌界的名片。文学的建设与发展,是靠全民族的热情和参与。现在,诗歌高地重新组成工作团队,继续与作家网联合打造中国最优秀的诗歌,推发最优秀的诗人。《诗歌高地》所有发表作品文责作者自负,版权受法律保护。

 图片5.png

图片11

图片6.png

来源:诗歌高地

作者:张方江、张丽华、张玉华、张海梅

https://mp.weixin.qq.com/s/nTpm9gM3v4XuLyY8ZlKTjQ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